倪胜利 ,李兴茂 ,张国宏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农业部西北作物抗旱栽培与耕作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70)
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1-2]。小麦作为甘肃省的重要粮食作物,种植遍布全省各地,尤其是冬小麦,年种植面积约占全省小麦面积的2/3。但由于甘肃省冬小麦种植生态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各地生产水平、栽培条件各不相同,再加上小麦消费市场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亟需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及广适性冬小麦新品种[3]。欧美国家已经致力于选育优质面包小麦品种、优质面条小麦品种、优质糕点小麦品种等,而甘肃省的育种研究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就在于品质育种[4]。针对这些问题,科技人员积极引进优良冬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不断的种质创新,选育适宜的冬小麦新品种,研发冬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力求提高全省冬小麦生产水平。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08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的育种工作者于2002年用长武134作母本、临远315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多年多点鉴选育成的丰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对当前条锈流行菌种免疫,抗旱、抗寒性好,适应性广,于2016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5009)。
图1 陇鉴108系谱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08(原系代号是B23,系谱见图1)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于2002年采用农艺性状优良,抗旱、抗病性优良的长武134为母本,矮秆、丰产水地冬小麦品种临远315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多年多点系谱法与穗选法相结合选育而成。其选育过程见图2。
图2 陇鉴108选育过程
2009—2010年度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上肖试验站进行的冬小麦品鉴试验中,陇鉴108生育期内表现抗寒性1级,抗旱性1级,高抗条锈病,丰产潜力大,后期落黄好,穗层整齐,株高适中,籽粒饱满。平均折合产量为4 802.4 kg/hm2,较对照品种陇鉴196增产6.37%,居49份参试材料的第5位。
2010—2011年度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镇原上肖试验站进行的冬小麦品比试验中,陇鉴108表现分蘖力强,成穗数多,分蘖成穗率高,抗逆性好,高抗条锈病,灌浆速度比对照快,成熟期落黄好。平均折合产量为4 615.3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0号增产6.10%,居12个参试品系的第3位。
2011—2013年在镇原、西峰、泾川、平凉、灵台、正宁等地进行的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 11点(次)有8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产量为5 059.2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12.08%,居12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其中在2011—2012年度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中,陇鉴108平均折合产量6 348.5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13.47%,居12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在2012—2013年度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中,陇鉴108平均折合产量3 870.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9.91%,居12个参试品种(系)的第5位。
2013—2014年度在西峰区、镇原县、庆城县、泾川县、灵台县等5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5 265.0 kg/hm2,比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13.5%,增产极显著。
2014—2016年度分别在甘肃省镇原县、正宁县、宁县、华池县、崆峒区、灵台县、泾川县以及宁夏的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等地进行大面积示范种植,经过2 a 15点(次)实地取样测产,平均折合产量 4 477.5 kg/hm2,较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增产11.1%。2016年6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邀请相关专家,在宁县和盛镇和盛村、镇原县上肖乡梧桐村及镇原县临泾乡沟圈村对陇鉴108进行了现场考察和测产。结果表明,在宁县和盛镇和盛村陇鉴108折合产量5 497.5 kg/hm2,较当地对照品种长6359增产12.3%;在镇原县上肖乡梧桐村陇鉴108折合产量5 233.5 kg/hm2,较当地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17.6%;在镇原县临泾乡沟圈村陇鉴108折合产量5 334.0 kg/hm2,较当地对照品种陇育4号增产15.1%。熟性适中,抗条锈病,分蘖成穗力强,生长整齐,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潜力大。
陇鉴108属普通型冬小麦,幼苗生长习性半匍匐,生育期265~278 d。株高平均92.0 cm,穗长7.0~9.5 cm。穗纺锤形,长芒,红粒。成穗数435万~705万穗/hm2,穗粒数32~39粒,平均千粒重为40.6 g,平均容重为801.3 g/L,籽粒饱满,品质优良。株型紧凑,分蘖成穗力强,穗层整齐,成熟期落黄好。
3.2.1 抗病性 在多年选育及产量鉴定试验中,陇鉴108农艺性状优良,综合抗病性强,抗条锈病突出,尤其对当前流行的条锈病小种条中33号、条中32号表现免疫。2014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兰州温室和甘谷试验站进行苗期、成株期分小种人工接种鉴定,陇鉴108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菌系均表现免疫,总体抗病性表现优异[5-6]。
3.2.2 抗逆性 经多年多点在不同生态区进行抗旱、抗寒性、抗青干试验鉴定,陇鉴108越冬率在97%~100%,平均为98%。在甘肃省区域试验中,陇鉴108抗旱性表现为1级,抗青干表现为1~2级;在生产试验及示范中,抗旱与抗寒性均表现为1级,抗青干表现为1级。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陇鉴108籽粒粗蛋白(干基)质量分数15.66%,湿面筋质量分数33.0%,沉淀指数(14%湿筋)39.0 mL,面团形成时间3.5 min,稳定时间1.9 min,弱化度173 F.U,粉质质量指数48 mm,最大拉伸阻力45E.U,延伸性(E,135)172 mm,能量11.5 cm2,R/E比值0.26,体积质量801.3 g/L。
陇鉴108适宜在甘肃省的陇东地区与陇中地区种植,同时也可在宁夏固原市的原州区、泾源县及彭阳县等同类型区山旱地种植。
根据不同类型及肥力的的地块,科学施肥。有机质质量分数较高的地块,施尿素90.0~187.5 kg/hm2、普通过磷酸钙900.0~1 500.0 kg/hm2或磷酸二铵150.0~225.0 kg/hm2做底肥,返青前根据苗情长势追施返青肥(尿素)75.0~90.0 kg/hm2。
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为宜,播量控制在187.5 kg/hm2左右,以保苗330万株/hm2左右为宜。
注意在生育期防治病虫害,应及时喷药防治蚜虫的发生,成熟期及时收获,以免受雨水危害。
参考文献:
[1]顾蕴倩,刘 雪,张 巍,等.灌浆期弱光逆境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模拟模型[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5):898-908.
[2]吴政卿,何盛莲,雷振生,等.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2(2):46-47.
[3]杨文雄.甘肃小麦生产技术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5.
[4]周祥椿,杜久元,尚勋武.甘肃省小麦品种的现状及对今后育种工作的思考[J].甘肃农业科技,2000(2):4-8.
[5]刘太国,王保通,贾秋珍,等.2010—2011年度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2,32(3):574.
[6]李振岐,曾士迈.中国小麦锈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