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蓬, 王红春, 孙钰晨, 娄远来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
水稻(OryzasativaL.)机插栽培是我国主推的水稻种植方式[1]。由于水稻机插秧采用小苗、宽行栽插,插秧后以浅水、湿润水层管理,其田间生态条件有利于杂草发生,草害严重[2]。水稻机插秧田杂草危害特点如下:杂草发生种类多,主要有禾本科(Gramineae)稗属杂草(Echinochloaspp.)、千金子[Leptochloachinensis(L.) Nees.]、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 ) Scop.]等,阔叶类杂草有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Burm. f.) Presl.]、多花水苋(耳叶水苋)(AmmanniamultifloraRoxb.)、丁香蓼(LudwigiaprostrataRoxb.)、鳢肠[Ecliptaprostrata(L ) L.]等,莎草科杂草有异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L.)、碎米莎草(CyperusiriaL.)等;发生时间长,水稻移栽后40 d内都有杂草出苗;发生数量大,水稻生育期内杂草发生量达30~90株/m2;危害严重,如不采取有效除草措施可导致20%~50%产量损失[3-4]。目前生产上草害防治大多采用“两封一杀”或“一封一杀一补”的化学防除技术,除草剂用量大,用药次数多,对水层要求高[5-8]。
丙嗪嘧磺隆是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用药量少、封杀结合、杀草谱宽、持效期长等特点[9-12]。2017、2018年田间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田丙嗪嘧磺隆与氰氟草酯桶混1次用药可控制水稻全生育期草害,对水稻安全。
试验田位于泰州市兴化市城东镇联发村(32°97′84″N,119°88′98″E)。该田块为麦稻轮作田,前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田间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土壤类型为中壤土,pH值为7.50,有机质含量为 18.19 g/kg,含氮量为1.37g/kg,有效磷含量为 15 mg/kg,速效钾含量为80 mg/kg。2018年6月18日机械化移栽4叶期南粳9108(粳稻),行距 25 cm,株距13.2 cm,密度为30万穴/hm2,每穴4株,基本秧苗120万株/hm2。
田间杂草以稗属杂草、千金子、多花水苋、鸭舌草、鱧肠、丁香蓼等杂草为主,异型莎草、陌上菜[Linderniaprocumbens(Krock.) Philcox.]、碎米莎草等杂草零星发生。
9.5%丙嗪嘧磺隆油悬浮剂(SC),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20%氰氟草酯油悬浮剂(OD),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责任公司;50%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50%苯噻·苄WP),江苏省激素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35%丙草胺·苄嘧磺隆(35%丙·苄WP),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60 g/L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6%五氟·氰氟OD),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1.3.1 2017年小区试验设计 小区试验设计见表1。小区面积为30 m2,小区单独排灌。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
1.3.2 2018年大区示范设计 大区示范处理设计如表2所示。处理1示范面积为6.7 hm2,处理2和处理3各有3个重复,每点面积为20 m2。
喷雾法施药:用2次稀释法配药,喷雾机械为市下牌SX-MD150A电动喷雾器(扇型喷头)。排水后,兑水300 kg/hm2均匀细喷雾,药后保持浅水层4 d。
毒土法施药:拌75 kg/hm2细土均匀撒施,撒施时田间有浅水层,药后保水5 d。
表1 小区试验处理设计Table 1 Design for field plot trail
注:处理7为常规化除处理,第1次和第2次化除采用毒土法施药,细土用量为75 kg/hm2,第3次化除采用喷雾法施药,兑水量 450 L/hm2;处理8人工除草对照于水稻移栽后10 d人工拔除杂草,以后每10 d拔除1次,直至水稻封行。
表2 大区示范处理设计Table 2 Design for field demonstration
注:人工除草对照于水稻移栽后10 d人工拔除杂草,以后每10 d拔除1次,直至水稻封行。
栽后30 d分杂草种类调查杂草数;栽后 60 d,每小区(示范田块)取4点调查,每点 0.25 m2,分种类调查杂草株数和地上部分鲜质量。
药后7、15 d目测各处理对稻苗的安全性。栽后 60 d,每小区取4点(示范田块取8点),每点10穴,调查水稻的株高和茎蘖数。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初步处理,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测验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Duncan’s方差分析法)。
2.1.1 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 栽后30 d,9.5%丙嗪嘧磺隆SC与20%氰氟草酯OD混用各剂量对禾本科杂草的茎蘖防效均高于90%。其中,9.5%丙嗪嘧磺隆SC 900 mL/hm2+20%氰氟草酯OD 1 125 mL/hm2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茎蘖防效与处理7防效间无显著差异。9.5%丙嗪嘧磺隆SC 900 mL/hm2对千金子防效较差,防效为25.14%(表3)。
栽后60 d,除处理4外其他处理均有新草萌发,防效有所下降。其中,9.5%丙嗪嘧磺隆SC 900~1 800 mL/hm2与20%氰氟草酯OD 75~2 250 mL/hm2混用各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茎蘖和鲜质量防效均高于91%,并且9.5%丙嗪嘧磺隆SC 900 mL/hm2+20%氰氟草酯OD 1 125 mL/hm21次用药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茎蘖和鲜质量防效与处理7防效间无显著差异(表4)。
2.1.2 对阔叶杂草及1年生莎草的防除效果 栽后30 d,9.5%丙嗪嘧磺隆SC与20%氰氟草酯OD混用各剂量对阔叶杂草及1年生莎草的株防效均高于92%;其中,9.5%丙嗪嘧磺隆SC 900 mL/hm2+20%氰氟草酯OD 1 125 mL/hm21次用药处理对阔叶杂草及1年生莎草的株防效与处理7防效间无显著差异(表5)。
表3 不同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茎蘖防效(栽后30 d)Table 3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grassy weeds(30 days after planting)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表4 不同处理对禾本科杂草的茎蘖防效(栽后60 d)Table 4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grassy weeds(60 days after planting)
栽后60 d,处理1、2、5、7均有新草萌发,防效均有降低。其中,9.5%丙嗪嘧磺隆SC 675~1 125 mL/hm2与20%氰氟草酯OD 750~2 250 mL/hm2混用各处理对阔叶杂草及1年生莎草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高于90%;9.5%丙嗪嘧磺隆SC 900 mL/hm2+20%氰氟草酯OD 1 125 mL/hm21次用药处理对阔叶杂草及1年生莎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与处理7防效间无显著差异(表6)。
2.1.3 对水稻的安全性 药后7、15 d目测,各处理对机插秧水稻的株高和叶色无明显影响。
栽后60 d,9.5%丙嗪嘧磺隆SC与20%氰氟草酯OD桶混处理,机插秧水稻的株高和茎蘖数与人工除草和常规3次用药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7)。
2.2.1 对杂草的防效 栽后30、60 d,插秧后 12 d 9.5%丙嗪嘧磺隆SC 900 mL/hm2与20%氰氟草酯OD 1 125 mL/hm2桶混1次用药对机插秧稻田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高于94%(表8)。
2.2.2 对水稻的安全性 药后7、15 d,插秧后 12 d 9.5%丙嗪嘧磺隆SC 900 mL/hm2与20%氰氟草酯OD 1 125 mL/hm2桶混1次用药,水稻的长势与人工除草对照无明显差异。
表5 不同处理对阔叶草及莎草的防效(栽后30 d)Table 5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broad-leaf or sedge weeds(30 days after planting)
表6 不同处理对阔叶草及莎草的防效(栽后60 d)Table 6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on broad-leaf or sedge weeds(60 days after planting)
表7 不同处理对机插秧水稻生长的影响Table 7 The safety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to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rice(60 days after planting)
表8 对杂草的株防效(栽后30、60 d)Table 8 The control effect of treatment on weeds(30、60 days after planting)
表9 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栽后60 d)Table 9 The control effect of treatment on rice growth(60 days after planting)
栽后60,插秧后12 d 9.5%丙嗪嘧磺隆SC 900 mL/hm2与20%氰氟草酯OD 1 125 mL/hm2桶混1次用药,机插秧水稻的株高和茎蘖数与人工除草间无显著差异(表9)。
机插秧水稻移栽后12 d,9.5%丙嗪嘧磺隆SC 900 mL/hm2与20%氰氟草酯OD 1 125 mL/hm2桶混1次喷雾用药对栽秧后30、60 d稻田中稗属杂草、千金子、鸭舌草、多花水苋、鳢肠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达93%以上,对水稻安全。
与常规“两封一杀”(插秧前3 d 50%苯噻·苄WP 1 050 g/hm2毒土法撒施结合插秧后10 d 35%丙草·苄WP 1 500 g/hm2毒土法撒施,插秧后25 d施用60 g/L五氟·氰氟OD 1 800 mL/hm2喷雾施用)控草技术相比,9.5%丙嗪嘧磺隆SC 与20%氰氟草酯OD桶混1次用药技术减少了2次用药,降低了稻田除草剂用量,节省了药剂和人工成本,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