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能力培养,创新“人和六质”课程体系

2018-05-06 23:03刘咏梅重庆市人和街小学文化中心主任
未来教育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校本素养评价

刘咏梅/重庆市人和街小学文化中心主任

在不同的时代,教育都会聚焦同一个问题: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2014年教育部正式提出要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明确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四大关键能力的培养。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素养和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的学校环境与学校文化。人和街小学从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文化出发,探索基于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创造性地建构了“人和六质”的特色课程谱系。

关注能力培养,创新课程目标体系

多年来,人和街小学确立了以“人和为魂,和谐育人”为核心的“人和教育”办学理念。在“人和教育”思想引领下,学校确立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人和特质的少年”的学校课程目标,概括出了“人和少年”应具有“和德、和健、和雅、和理、和美、和融”六大特质,分别指向学生的道德素养、健康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人际素养。从个体之和,到与人之和,再到与群体之和,这六点课程目标互为关联,相互渗透,将人和文化具象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上。

关注能力培养,创新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群就是将那些具有相互影响、前后有序和具有课程间互动的相关课程以集群的方式重新集合所形成的课程体系,从而使知识和素养系统化,使学生发展整体化。课程群可以使学校课程建设工作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依据课程群的理念,人和街小学以国家课程为核心,以地方、校本课程为拓展,系统建构“人和六质”为主题的课程体系。这六大课程群分别是:和德课程群、和健课程群、和雅课程群、和理课程群、和美课程群、和融课程群(见图1)。每一个群都包含了三级课程。对于“人和六质”课程群中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以开设必修课的形式,抓好“和声课堂”特色教学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全面育人的主渠道功能。对于课程群中的校本课程,体现了“人和教育”的办学特色和文化,根据课程群性质和作用的不同,以年级必修和个人选修两种形式开设。

关注能力培养,创新课程管理结构

(一)重建组织机构

为了促进和保障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建立和完善了课程组织机构,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其组织、决策职能;成立课程学术委员会,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主体性、群体性和实施性;成立课程开发审核小组,充分发挥其学术引领、理论培训和指导的职能。学校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课程组织的建立,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提升,保障了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

(二)引入“互联网+”

利用网络全面调研,明确学生发展需求;优化课程结构,使之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和而不同”的教育思想。搭建网上选课平台,提供公开、公平的选课机会,不但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完美融合,而且使管理省时、高效。研发微课平台,让线上和线下学习成为可能。最后,利用教育游戏的特征构建虚拟的学生学习成就系统,如Moodle开源平台积分勋章制,将虚拟的积分转化为实物的勋章,使课程评价者不再局限于任课教师。

(三)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提高教师课程素养。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开发课程的质量、课程计划能否成功实施,教师的素质、态度等是关键因素。因此,在每学期开学前、半期和期末根据课程研究的具体情况,拟定相应的主题,开展学校层面、课程群层面、年级层面和教师层面的研修活动,使培训落到实处。

建立课程开发与奖励制度,培养教师的成果意识。教师也是学校特色课程成果的享有者。抓好课程研究和成果的积累、编写等工作,能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和成果的价值,增进教师的成就感。为此,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奖励制度,既用于保障日常课程教学的课时费、教研、资料购买和收集等工作,又用于资助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微课录制与管理等工作,激励教师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重视成果的发表,并从物质上给予奖励。

图1:六大课程群结构图

关注能力培养,创新课程评价

“人和六质”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特别是校本课程可选择、小班化、走班制的实行,使得学校课程生态空前活跃。如何评估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确保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贯彻学校的育人目标?这一系列的问题给课程评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实践探索,学校创建了“四位一体”课程群教学工作推进与评价模式。

“四位”是指“课中学-课外练-活动中用-竞赛中提升”,分别对应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内(竞赛)展示活动、社会(竞赛)展示活动这四种教学形式。四种教学形式的顺序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也符合抓好国家课程教学这一主渠道的工作策略;先学习后运用、先教学后活动的安排。按照该工作推进模式的程序,首先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然后重点从“活动中用”和“竞赛中提升”两个方面来观察评价。

“活动中用”指在校内各种活动中,要求有相关内容的选修课必须人人上台做课程学习汇报。比如体育节上,和健课程群的孩子们在现场舞动长、短绳,轮滑班的孩子排成一队“溜”进现场,选修艺术体操的孩子们挥起彩带……再如,四年级的十岁生日庆典活动中,和美课程群的孩子们现场表演葫芦丝,书法、美术、陶艺、趣味贴画等班级的孩子们举办了作品展,和雅课程带来了诵读和小品表演等,整个活动的节目不需要老师另行花时间指导,而是立足课堂学与练,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竞赛中提升”是指抓住社会竞赛或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业水平得以提升,这是学生汇报其学业成果的最高形式。

这种评价既评价了学生个体,又包括了班级评价。如和德课程群制订了与每个单元课程相匹配的《学生操行评价表》,教师根据该内容细化“学月目标”开展相关课程。学月末通过学生互评、小组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学期末则对达标的学生进行表彰。与此同时,学校也根据各班开展相关课程的教育积极性、主动性及学生达成状况为标准评选出年级“文明礼仪示范班”。

除了从这两个方面评估课程以外,我们还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多角度了解课程实施的成效,提高课程评价的效度和可信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课程开发工作,使之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校本素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