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帅
摘 要:猪口蹄疫是种猪养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疾病之一。行之有效的预防猪口蹄疫病是实现猪健康生长的关键,就目前面临的问题而言,如何正确地认识和防治这一疾病是当前工作核心,为此本文通过探讨分析猪口蹄疫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方法,提出了猪口蹄疫综合防治措施,以促进我县猪养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养殖业;猪口蹄疫;病理变化;防治措施
猪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属于病毒感染性的猪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速度很快,但是在成年猪中的病死率相对不高,主要导致猪生长发育缓慢,因此养殖户较为重视。该病具有发病急促、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病程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在防治工作上存在一定难度。病猪所排出的气体含有高浓度的病毒,同时在猪的口、蹄等区域有大量的水疱,该区域的病毒量也较多,发病后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因此需要对病猪进行快速隔离与捕杀,同时对相关接触性的传播行为进行消毒管控。
一、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此病,近年来,种猪和哺乳仔猪发生FMD的病例也不断增多,但主要以育肥猪和保育猪为主。
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1~7天。猪只感染FMDV后7天内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平均1~2天病猪表现精神沉郁、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0~41℃;2~4天后,病猪鼻吻、牙龈、口盖、舌面和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大的水疱,涎液增多并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随病程延长,鼻吻部水疱变大增多,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或结痂,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病猪蹄冠部水肿苍白、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会出现水疱,但会很快破溃,严重者发生掉蹄病灶,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小猪感染FMD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有时舌头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牙龈与口盖水疱破裂,患部糜烂出血,鼻吻水疱大如乒乓球,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之前都张口呼吸,死亡率极高。
2.病理变化。猪口蹄疫的病死猪尸体消瘦,主要病变位于蹄部,有时也可在口腔黏膜、鼻镜、乳房等部见到大小不一的圆形水疱和溃疡灶。如无细菌感染,本病经1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会延长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1%~2%,该病型也称良性FMD。但如果一旦发生继发感染,有些病猪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因心脏停搏而突然死亡,这种病型称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60%~80%。
二、口蹄疫的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对口蹄疫可进行初步诊断。口蹄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下面主要介绍实验室诊断方法。
1.分子生物学诊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包括核酸序列分析法、电聚焦法、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探针技术等。核酸序列分析是核酸序列与RT-PCR相结合的诊断方法;电聚焦法是以不同的等电点为基础分离两性电解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反转录酶作用和特殊引物介导下实施PCR扩增;核酸探针技术利用FMDV的cDNA克隆片段标记生物素或32P后制备探针,按照不同的标记片段,对某一型或各群口蹄疫病毒进行检测。
2.血清学试验。病毒中和试实验(VNT)是利用血清中和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的结合作用,使病毒失去吸附细胞的能力或抑制其侵入和脱衣壳作用,丧失对易感动物和敏感细胞的感染力。VNT不仅能够对抗原进行鉴定,而且能够对抗体实施定量检测。在微量板上通过IB-RS-2或BHK-21细胞培养进行微量病毒中和试验,由于该方法通常会对细胞污染和变异造成较大的影响,且操作时间较长,因而应用价值有限。病毒感染相关抗原(VIAA)琼脂扩散试验仅仅能够对动物是否存在口蹄疫病毒感染进行检测,但无法定型,因而主要應用于疫情普查和活畜进出口检疫。
3.病毒分离。主要用于敏感性较高的原代牛甲状腺细胞和羔羊、牛、猪原代肾细胞的病毒分离,也可用于IB-RS-2和BHK-21传代细胞培养。同时,日龄为2~7 d的幼鼠也常被用于FMDV分离。
三、猪口蹄疫综合防治措施
1.提高猪群的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增强猪群的自身抵抗力。
(1)根据猪群生长阶段、品种,选用优质的饲料原料、预混料进行配制饲料,保证饲料新鲜、无霉变、营养均衡合理,确保猪只正常生长需要。
(2)适当降低猪的饲养密度。保证猪群有足够生活空间(保育仔猪0.3米2/头),育肥猪1.2米2/头,产房设置足够产位,为猪群提供温暖舒适、通风透气、干燥卫生的理想环境。
2.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检查。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猪口蹄疫的监控,提高人们的重视度。在防控过程中,由我县派遣猪口蹄疫专业的技术人员,成立专业防控小组,进入养猪场和饲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无偿地向人们传授关于猪口蹄疫的知识经验、病菌发病的症状特点和防控措施,监督猪口蹄疫防控情况,同时利用专业知识,指导人们正确的对猪圈实行消毒,做到科学饲养,使人们切实进行猪口蹄疫的防控,杜绝猪口蹄疫的爆发,从而增强人们的信赖度,增强人们的信心,将防控技术进行大规模推广。
3.建立圈舍的消毒与防疫制度。猪群的健康和猪舍空气质量和猪舍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为保证猪只的健康,避免口蹄疫疾病,必须为猪的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因此我们要采取必要措施选择对口蹄疫敏感的药剂,在多发的季节要每天对猪舍、圈栏、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要彻底清扫猪舍走道、猪栏内的粪便、垫草等污物,用水洗刷干净后再进行消毒。应提前消毒饲槽、饲喂用具、车辆等,消毒后洗刷干净备用。日常可定期进行圈舍的用对猪只安全的消毒液进行带猪消毒,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同时要设置通风装置,进行定期的通风活动,排除细菌、污浊的空气,减少有害病原体的繁殖,增加猪群抵抗力,减少口蹄疫的感染。
4.严格执行接种免疫任务。有过猪口蹄疫的区域尤为重要,应选择和流行疫情相应的疫苗进行强制性注射。母猪在怀孕初期和分娩前1个月各接种1次灭活苗(有单价灭活苗、口蹄疫灭活病毒与猪瘟弱毒的联苗等),仔猪在40日龄或80日龄注射1次,即可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肉猪,出生后30-40日龄第一次免疫,肌肉注射,普通苗2ml,高价苗1ml,若在后海穴注射,普通苗1.5ml,高价苗1ml;60-70日龄二免,肌注,普通苗3ml,高价苗2ml,后海穴注射,普通苗1.5ml,高价苗1ml。种公猪,每年2次。种母猪,分娩前1.5个月接种。每年定期(冬春季到来之前)注射1次疫苗。
四、结语
猪口蹄疫在猪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需要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饲养管理,准确掌握疫情特点,做好预防控制管理,建立养殖户自身的安全防范体系,从环境、饲料、用药、运输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把控,避免疫情发生与疫情发生后的病毒传播扩散,将口蹄疫有效地控制在安全范围,确保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与民众食品安全。具体操作上,需要做到不同区域不同养殖情况区别对待,提升养殖管理的针对性与科学合理性,最终保证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阳曙.猪口蹄疫的防控[J].兽医导刊,2017(7):15-16.
[2]王政.生猪口蹄疫病的检疫与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7):125-125.
[3]周彦伟.猪口蹄疫病的诊断与防控技术[J].当代畜牧,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