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三年艾 郎中不用来

2018-05-05 03:48任宏丽
养生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百病人形艾叶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03)

虽然距离端午节还有一段时间,但是超市里已经开始出售粽子,药店里也陆续有飘着艾草香的荷包出售。随着传统节日的临近,艾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凸显出来,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艾”的保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艾”首见于古代本草学专著《名医别录》,书中曰:“艾叶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曝干。”该书把“艾”这种植物列为重要的草药之一,认为其随处可见,不过最好于农历“三月三日”采摘,入药为佳。从现在的本草学调查可知,艾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等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又因为它的茎长得像蒿,很多地方的老百姓把它俗称为“艾蒿”。

《本草纲目》载“(艾)味苦,性微温,无毒”,“(主治)灸百病。可作煎,治吐血下痢、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同时李时珍又引《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悬于户上,可禳毒气。”由此可知,艾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用于艾灸,古人认为可以“灸治百病”;二是老百姓在端午节时通过悬挂新鲜的艾草,或燃烧干燥的艾蒿,达到祛邪避晦的目的;三是用艾叶熬水口服,治疗各种内妇科疾病,如吐血、痢疾、月经不调、不孕不育、阴痒湿疮等证。

关于“灸治百病”方面。有文献记载,艾草用于外治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艾”最早的用途就是灸。中医经典著作《灵枢经》、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都有关于用艾条或艾草熏灸身体特定部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用艾灸治疗颈椎病在临床上疗效就非常肯定,最常用的穴位就是大椎穴。该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也就是我们低头时,脖子后面正中央脊柱凸起的下方。临床上通常采用回旋灸配合雀啄灸的方式配合施用,通常15至20分钟为1次。一般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中老年朋友有这方面需要的,可以去诊所或在家里有步骤的施行,不过要特别注意,要及时把艾条上烧红的灰抖干净,以免烫伤皮肤。

另外,对于年轻的女性朋友,“艾”还有一个妙用就是治疗痛经。传统医学认为,寒主收引,不通则痛,而艾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的功效,治疗痛经非常对症。我们临床上常选用的穴位是三阴交,该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的位置,如果是患者自己取穴,可以用对侧的手抚在小腿内侧,下面的掌缘与内踝尖相平,上侧小腿正中的位置就是三阴交,灸治该穴可以有效缓解痛经。

关于端午节民间挂艾草的习俗。古时人们通常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悬于空中,或者把艾草剪成虎形,佩戴在身上,以祛邪避晦。晋代《风土志》记载端午节时“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因此后世也有人把端午节称为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即使现在在东北、华北很多地区,民间还习惯在端午节的时候,将新鲜采下的艾、菖蒲等香草用红绳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楣上,认为可以祛邪治病,使身体健康。另外,古代民间认为艾叶燃烧产生的烟有防病、祛邪的作用,而现代研究证明艾烟有杀灭细菌、预防瘟疫的功效,因为艾烟对引起多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致病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对艾叶的研究更加深入,目前发现艾叶含有一种特殊的挥发油称为艾叶油,艾叶油具有平喘、祛痰、抗菌、抗过敏、镇静等多种功效。

那么为什么民间流传的是“家有三年艾”呢,这是因为,不论是艾“灸治百病”,还是用艾叶熬水作煎剂,古人认为都要选用陈艾才好。民间甚至有“艾越陈越香”的说法,但是这里的“陈”是指把新鲜的艾草晒干后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经过两三年后,没有发霉变质,闻起来还有艾草隐隐的清香。选用这样的艾,制成艾条外用可以达到温经散寒,“灸治百病”的目的;揉碎煮水内服可以暖中下焦,治疗多种内妇科疾病。

试问大家,这样随处可见的“艾”,既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是这样有用多效,是不是应该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五月”草呢?请大家把这一株株散发着浓郁香气的药草采摘回来,放在床头几上,度过一个“平安”的五月吧。

猜你喜欢
百病人形艾叶
“包”治百病
端午佳节话艾叶
多喝水能治百病?
人形
会变形的人形机器人
追梦者
人形蔬菜
泡脚驱寒消百病
HPLC法同时测定艾叶中7种成分
艾叶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