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在种植的过程中会使用农药来促进健康生长,但由于农药常常会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使得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农药残留物会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所以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对农药残留在农产品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使其得到良好的控制,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1 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
1.1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影响
农产品在种植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受到虫害的侵袭。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于虫害的防治效果是极为突出的,应用范围很广。但使用农药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在消灭虫害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影响,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降解的速度较为缓慢。此类农药会残留在农产品上,主要原因在于其是大多直接喷洒在果实或谷物上,化学物质会残留在表面,消费者食用后容易中毒,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1.2 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影响
有机磷的毒性较强,十分危险。中毒较轻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严重时可能会危及人的生命。所以,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蔬菜,使用了这种农药就很有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我国已经对其中危害较大的甲胺磷以及硫磷等发布了禁止使用的通知,但一些毒性较低的农药还在应用。
2 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因素
2.1 不恰当的农药施用
内渗性和内吸性是农药的主要类型,内渗性的特点主要是容易扩散,进而使农作物的根、叶、茎、果实都受到农药的侵袭,给防治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内吸性的则会大量的残留在农作物上,在新陈代谢的作用下慢慢渗透到植株的各个部位。通常情况下,植株自身的代谢能够分解一部分毒物,但这种分解能力是有一定局限的,如果农药在使用上过量,就会造成植株内的有害物质逐渐增多,进而扰乱农作物的分解功能。总而言之,农药不当的施用一方面会造成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还会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2 没有正确认识到安全隔离期的重要性
所谓的农药安全隔离期是指农药最后作用在农产品直到收获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农药中的有害物质会逐步降解,达到安全标准,以便降低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几率。所以安全间隔期不可小觑。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多种植户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无视安全隔离期,提前收获,增加了安全隐患。安全间隔期的长短与农药的品种关系密切,不同的农药安全间隔期也不尽相同,一般的农药安全间隔期是一到两周。同时,安全间隔期还会受到剂型、用量、作物种类等影响,在使用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施用农药如果超过安全间隔期,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就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3 土壤中的农药残留
很多种植户施用农药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沒有对农药的数量、喷洒的角度、力度高度关注,更多的只是选择何种喷洒方式,使农药多数都进入到了土壤中,只有少量落在了植株上。落入土壤中的农药,部分会转化为无害物质,但还有部分无法分解,被农作物吸收。
2.4 安全意识有待于提高
有的种植户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法律意识淡薄,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也较低,对于农药残留超标造成的严重恶果重视程度也不够。有的种植户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并不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往往会选择见效快而毒性大、残留大的农药。
3 解决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策略
3.1 正确施用农药
要从农作物灾害的发生特点出发,科学地选择施药时间,掌握好用药数量,保证施药效果。农作物的病虫害种类繁多,每种农药都有针对性较强的使用对象,这就需要选择恰当的药剂。掌握好正确的施药时间,具体依据的是病虫害的种类,实时掌握发展进程。掌握好农药的施用量也是实现病虫害良好防治的重要方面,要控制好施药面积、数量、用水量。农药的正确施用,除了能够使农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农作物的农药残留。
3.2 做好农药的管理工作
要进一步做好农药的生产、经营等一系列管理工作。农药的生产、经营管理要从源头进行治理,加大检查的力度,一旦发现有无证生产、经营的情况,要严肃处理。把好农药的质量关,绝对不允许假冒伪劣农药出现在市场,以便扰乱市场正常的秩序。
3.3 加大技术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农药残留鉴定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相比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应进一步加大研发的力度,使鉴定结果更加准确。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常用的农药残留鉴定方法有扫描检测法和速测法。为了提升鉴定准确率以及鉴定效率,还应该加紧研发一些新技术,如免疫分析法等。
3.4 加强宣传和培训
可以与媒体合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广大种植户、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对农药的相关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增加他们的质量安全意识,同时也能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开展关于农药使用技术的培训,做好指导工作,将新的绿色防控知识介绍给广大种植户。还要提高种植户的科学文化水平,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