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综合防治法

2018-05-04 08:30程宝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7期
关键词:血色胸膜猪群

程宝军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败血症、发热、咳嗽、高度呼吸困难为特征,是被国际公认的危害现代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

1.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l~7 天。急性病例往往起病突然,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临床上以急性败血症、发热、咳嗽、高度呼吸困难为特征;慢性耐过猪则表现生长不良,使饲料报酬降低,出栏时间延长。根据病程的发展,在临床上一般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

1.1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个别猪只无任何先兆而急速死亡,随后疾病在敏感猪群中快速传播。一般病初体温高达41.5℃以上,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并有短期的下痢与呕吐;早期无明显的呼吸症状,只是心率加快,后期则出现心衰和循环障碍,使病猪的鼻、眼、耳及后躯皮肤发绀;继之,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病猪呼吸困难,张口喘息,常站立不安或呈犬卧姿势;临死前体温下降,口鼻流出带血的泡沫样液体。病猪一般于出现临床症状后24~36小时内死亡,死亡率高达80%~100%。

1.2急性型

在同一猪群或不同猪群内许多猪发病,病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精神倦怠,食欲减少,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等较严重的呼吸障碍症状;病猪多卧地不起,常呈犬卧或犬坐姿势;由于心衰血流不畅而致耳、鼻、四肢末端发绀,有时口流泡沫,有时鼻腔流血,通常于发病后2~4天内死亡。若病初症状较为缓和者,能耐过4~5 天以上,症状逐渐消退,常可康复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此时病猪体温不高,发生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病程可持续较长时间。

2.病理特征

剖检可见病猪全身多淤血,呈暗红色或有大面积的淤斑形成,病变以双侧性胸膜肺炎和出血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

2.1最急性病例,眼观患猪流有血色样鼻液,气管和支气管腔内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肺炎病变多发生于肺的前下部,而不规则的周界清晰的出血性实变区或坏死灶则常见于肺的后上部,特别是靠近肺门的主支气管周围;肺泡与间质水肿,淋巴管扩张,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纤维素性血栓形成。

2.2急性病例,可见喉头充满血样液体,双侧性肺炎,常在心叶、尖叶和膈叶出现病灶,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切面见大理石样的花纹;间质充满血色胶冻样液体,肋膜和肺炎区表面有纤维素物附着,胸腔有混浊的血色液体。

3.综合防治法

3.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条件,减少应激反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合理密度,注意通风换气,搞好温湿度控制,强化日常消毒卫生工作,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对预防该病十分关键。冬春季节要特别注意温差变化,切实加强防寒保暖,经常保持圈舍空气流通,对圈舍、环境、用具等实施严格消毒;平时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防止发生应激反应而诱发该病。

3.2强化猪场生物安全,严格实施引种检疫,杜绝病原传入传出。未发病地区或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在配种妊娠、产仔哺乳、保育与育肥四个阶段实行全进全出,每1批猪出舍后,要彻底清扫冲洗干净猪舍,反复消毒3次,空舍2天后再进入后一批新猪,这样有利于阻断交叉感染与连续性感染,防止疫病的持续发生;引种应来自于非疫区无病猪场,并严格实施引种检疫,引入后须隔离觀察,补注疫苗,经确认无病后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以杜绝病原传入。对已污染的猪场,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清除血清学阳性带菌猪,并制定药物防治计划,逐步建立健康猪群。

3.3坚持预防为主,定期免疫接种,针对性开展药物预防。免疫和药物保健预防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市场上已有商品化的灭活苗可定期实施免疫接种。一般在5~8周龄时首免,2~3周后二免;母猪在产前4周进行免疫接种;如能应用包括国内主要流行菌株和本场分离株制成的灭活疫苗或新的基因缺失苗预防本病,效果更好。此外,还要注意预防猪瘟、伪狂犬、蓝耳病、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以降低猪群对 APP的易感性。

猜你喜欢
血色胸膜猪群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船长的血色奇遇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血色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少女感“血色”气息来袭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