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梅
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轮腐病,俗称转圈烂、黄眼圈。1906年源于德国,目前在欧洲、北美、南美及亚洲的部分国家均有发生,是一种世界性的由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也是一种细菌性病害,通常发生在冷凉地区,病原菌在土壤中不能长期存活,通常是在種块中存活,传播途径就是通过切刀或者包装袋传染,也可以通过蚜虫等其他昆虫刺吸叶片汁液时传播。 在马铃薯生长期和贮藏期都能发生。播种后发病造成种薯和芽苗腐烂,使田间缺苗断垄。成株期发病使病株萎蔫死亡或矮小黄花,产量大减。
一、 马铃薯环腐病症状:
环腐病一般的侵染都在马铃薯生育期的后期,在环境合适的条件下病原菌先行在带病种块上快速繁殖,然后经过通过养分和水分向上运输过程中逐步在维管束和枝叶上繁殖蔓延,最后侵染根部和新薯块。马铃薯感染了环腐病以后,顶部的叶片开始有发病表现,出现萎蔫,白天温度高的时候叶片下垂,早晚恢复正常。后期严重的时候完全枯死。重病的马铃薯植株叶片短小,不能生长发育。个别品种在发病期叶片有斑枯,然后向上蔓延,最后枯死。拔起发病的植株,发病轻的薯块外表正常,严重的薯块自脐部开始凹陷,有脓状物流出。切开薯块,可以看到在薯块外围表皮下有一圈一圈的发黄坏死组织,严重的有黄色脓状粘稠菌液。横切或纵切茎秆,可以看到坏死的维管束。
马铃薯受环腐病菌为害后,常造成死苗、死株,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30在贮藏期块茎仍继续腐烂,严重时甚至造成烂窖。当前部分产区发生较多60%。
二、 防治方法:
防治环腐病应采用以推广抗病品种,建立种薯繁育基地和使用无病种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尽量降低土温,防除发病株感染,发现感病植株后及时拔除销毁。
2、每1000kg的种块用25kg的滑石粉加250g左右的农用链霉素拌种杀灭病原菌,然后播种。
3、推广小整薯播种。
4、切刀消毒,在切种时采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切刀消毒。种薯和切刀消毒 病区应严把种薯质量关,播前晾晒种薯,严格鉴选,剔除可疑病薯,清洗盛放种薯的容器,必要时可行种薯消毒。提倡播种小整薯,如必须采用种薯切块播种,则应行切刀消毒。
种薯消毒可用下述方法:用95%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100kg种薯拌药210g,用70%或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拌种,用药量同前,用55%敌磺钠膏剂拌种,每100kg种薯用药100—200g。敌磺钠具有一定的内吸渗透作用,还可兼治黑胫病和青枯病。
切后的薯块还可用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30分钟,或用50mg/kg硫酸铜稀释液浸泡10分钟。
用于切刀消毒的药剂有0.1%酸性升汞液、0.1%高锰酸钾液、75%酒精消毒、5%石炭酸液等,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有效药剂有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施药还可选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三一磷酸氯300倍液,或50%多菌灵磺酸盐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1200—1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等可用选用。一般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另外,还可以用86.2%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200—1600倍液,间隔10—15天喷一次。任选一种即可。消毒操作时先配制2000ml消毒液,倒入盆中。要准备2把切刀,将切刀浸入药液中消毒。先取出一把切刀,切一个种薯后,将切刀放回药液。再取出另一把切刀,切下一个种薯,切完后再将刀放入药液,两把刀如此交替使用,切薯块时,应边切编观察切面,发现的病薯或可疑薯块全部淘汰。切好的薯块放在清洁的大筐里备用。
5、是建立无病繁殖基地,进行脱毒育种。
繁育无病品种 建立无病留种基地,与脱毒薯生产相结合,繁育无环腐病和其他种传病原的种薯,供大田使用。栽培防治 常发病地块应加强栽培管理,采取合理灌溉,清沟排渍,低洼地高畦种植,合理密植等措施,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风和光照条件。要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增施磷、钾肥,防止植株脱肥早衰,提高抗病性。还要清除田间病残体,搞好邻近番茄、辣椒等茄科蔬菜早疫病的防治,减少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