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凡 张秋
摘要: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雄壁镇大堵杂村“绑神猴”活动是与当地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民俗活动,目前“绑神猴”活动传统形态保存完好,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增长,信息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绑神猴”民俗活动借助以电视为主要传播载体,新媒体作为传播媒介手段,在此基础下“绑神猴”民俗活动得到有效传播。笔者以田野调查为主要方法,分析比较新媒体在“绑神猴”民俗活动传播中的影响,对新媒体在绑神猴民俗活动传播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绑神猴;传播
在国家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建设进程中,新媒体在非遗建设中的传播作用不容小觑。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曲靖市师宗县雄壁镇大堵杂村,是一个彝汉杂居的村民小组,该村的“绑神猴”活动是由彝族祖辈流传至今的一项具有祈福意义的活动,在每年“正月初一”由本村村民举行和参与表演整个活动。在此过程中,以中央电视台、云南省电视台为主及下设地级市的电视台,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从2013年起,陆续对该活动进行拍摄采访,并将所得视频资料后期编辑后在电视上进行宣传播放。新媒体在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传播中的优势功能不断地表现出来,笔者带着新媒体在“绑神猴”民俗活动传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与思考。
一、以传统传播媒介为主要方式的“绑神猴”民俗活动
纵观当今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在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为主的信息时代进程中,传统传播媒介对“绑神猴”民俗活动起到传播作用。
(一)电视
据笔者的抽样调查显示,电视机在大堵杂村的普及率为90%以上,大堵杂村人主要获得信息渠道是从电视机上,笔者在与“绑神猴”传承人张荣华访谈中得知,在2013年中央电视台前来拍摄播出后,台里的编导会主动电话联系张荣华,告知他具体播出时间,并由张荣华将此消息告诉同村人。同样,在“绑神猴”活动当天,笔者访谈到该村40岁及以上的人,询问他们从何种渠道看到被拍摄的自己时,都告诉笔者从电视上看到消息,并认为自己能上电视是一件荣幸的事情。由此可见,电视是大堵杂村人获得外界信息必不可少的一个传播载体。
(二)广播
2018年笔者2月在大堵杂村观察到,传承人会启用位于村传习所二楼的广播站通知有关“绑神猴”民俗活动事宜,将信息传达到村落各个角落里,收到消息的大堵杂村人就陆续聚集在了传习所的广场上。广播站作为传统传播载体,在传播区域空间上具有一定局限性。
二、新媒体在“绑神猴”民俗活动中传播的作用
新媒体在“绑神猴”民俗活动中越来越呈现出自身的一些优势,手机与数码相机在该民俗活动中使用的频率最高,通过拍摄照片与视频将民俗活动内容以新媒体方式传播出去,并得到积极的信息交互体验。新媒体在互动性、有效性和尊重、保护被访谈对象隐私权等方面,都有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时效性更强
互联网中的种种信息以光速的形式呈现在使用者面前,社会新闻在记者的现场剪辑下就能进行发布,微博中的实时热搜榜,都向大众凸显了新媒体在传播消息方面的时效性更强,更能得到大家的关注。笔者在对大堵杂村人20岁以上40岁以下的外出打工青壮年访谈中得知,他们会在“绑神猴”活动的准备期间与活动当天,利用微信小视频的形式,将活动内容在朋友圈传播出去,他们外地的朋友或者同事会立刻在朋友圈点赞并询问关于“绑神猴”活动的相关事宜,有的甚至留言说感觉到了大堵杂村浓郁的活动气氛,让人觉得喜庆,而发布者也更愿意逐条回复。在时效性达到的同时,种种的交互体验也让发布者与观看者乐在其中,在发布者看来,这不仅是一个视频,更是将具有神秘色彩的“绑神猴”民俗文化传播出去。
(二)传播范围更广
新媒体语境下的“绑神猴”活动不受地域、空间上的束缚,笔者在“绑神猴”民俗活动期间,利用手机拍摄了关于“绑神猴”活动的内容发布出去,远在国外的朋友看到也會进行点赞评论,甚至会将国外地区正在进行的活动以同样的方式发给笔者观看。在笔者所收集的资料中显示,2013年3月云南采龙公司对该村“绑神猴”活动进行拍摄发布在视频网站上,有近5000次的点击量,而这些点击量中,网民无论是利用手机还是电脑都会进行观看点赞。活动当天,笔者采访到一名摄影爱好者,他有着属于自己的旅游公司,据该人口述,他是听人介绍来到这里进行游玩,过程期间自己拍摄一些照片视频,带回后发布在自己的旅游网站上。通过网站了解到消息的人会主动联系他,随后他便带着一行人到大堵杂村体验当地民俗风情。“绑神猴”活动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播范围广,使他者所了解到的不仅仅是“绑神猴”民俗活动,更是大堵杂村的民俗文化。
(三)信息完整性更全面
相比较传统媒体中的电视、广播、报纸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中不受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以及字面篇幅的束缚,由发布者按照个人喜好,从不同的角度对“绑神猴”活动进行记录,虽然“绑神猴”活动的碎片化信息会多一些,但是对于后来的研究者来说,是一笔珍贵的信息资料,相比较报纸等传统媒体保存更为全面,更易保存。
三、新媒体在绑神猴民俗活动传承中的思考
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多向传播模式改变了人们言说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新媒体在大堵杂村“绑神猴”民俗活动传播当中应该得到加强使用,以便该活动在新媒体的语境下传承更加顺畅。
首先,由于外出务工潮在近年很流行,导致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与留守在村中的中老年人产生了文化断层现象,“绑神猴”民俗活动是由村里的留守中老年人与从外出务工青壮年一起完成,但中老年人由于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在接受新事物方面较为缓慢,作为年轻一代应主动教授中老年人关于手机媒体的简单操作,方便彝族人自我对“绑神猴”活动进行传播中的传承。
其次,应更新“绑神猴”传习所的媒体设备。笔者了解到传习所有电脑,但是由于传承人不会操作且机器软件与硬件方面陈旧,所以有此建议。为了使硬件设备利用率更高,更能体现使用价值,发挥应有的功效,应该着重培养对此感兴趣的人,为彝族民俗文化做出与时俱进的贡献。
最后,在知识的生产中,电脑和网络不仅产生了新的可操作性的工具性认识,而且构建了新的知识信息和媒介意义。应该建立有关“绑神猴”民俗活动的数字化博物馆,将该活动的源起与流变过程和相关信息收入其中,最重要的是搜集各种多媒体记录的资料,高效综合整合数据。例如:图文,视频资料,音频资料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筛选后,以分栏布局的格式将内容呈现出来,一方面是便于研究者根据最新信息进行研究调查,再者是为了统计该活动变化数据,为了更好更完整的保护该民俗活动,让其在社会变化中保持原生态。
四、结语
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当下,传统媒体虽然是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新媒体的介入对“绑神猴”活动的发展和干彝支系族群文化传播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