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英,本科学历,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纤维及其制品的一线检验、实验室管理工作,尤其在羊绒及其制品检测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先后主持、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主持GB/T 32605—2016《羊毛、羊绒被》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主持、参与多项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3)委员,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羊绒制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9)委员,获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2016年度“十佳技术带头人”称号。
山羊绒纤维是珍贵的天然纤维,因其稀少价高,素有“软黄金”之称。以山羊绒为原料针织工艺加工而成的“羊绒衫”,具有质地柔软、保暖性好、穿着轻盈舒适等优点,因此备受中高档消费人群青睐。面对巨大的消费市场,有关羊绒衫产品的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
3·15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羊绒针织衫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这也是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2018年第一批产品监督抽查,本次共抽查了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0家企业生产的90批次羊绒针织衫产品。抽查发现有12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涉及到甲醛含量、pH值、纤维含量、耐碱汗渍色牢度项目。
据了解,这已不是第一次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对羊绒衫质量的监督抽查,2017年底,质检总局针对网络销售的羊绒针织品电子商务产品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经检验,共有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3.3%,不合格项目均为纤维含量。纤维含量标注存在标实不符问题,有的产品明示山羊绒含量为100%,而实测山羊绒含量仅为36.8%;有的产品明示山羊绒含量为30%,但实际产品中并不含有山羊绒。
那么羊绒衫品质好坏的关键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检测中有哪些关键?如何提高羊绒质量?消费者和经销商如何选到好的羊绒衫?本刊邀请羊绒产品质量及检测专家、国家羊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绒毛检测中心主任杨素英解答羊绒衫的质量及检测中的常见疑惑。
国内涉及到羊绒针织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有以下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FZ/T 73009—2009《羊绒针织品》、FZ/T 24019—2012《印花羊绒针织品》、FZ/T 24012—2010《拒水、拒油、抗污羊绒针织品》。
目前我国羊绒针织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强制性标准,规定了产品的色牢度、异味、甲醛、pH值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几项化学安全性指标,主要是防止因接触人体而导致的不适、过敏或潜在致癌性因素,是目前我国对羊绒制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的主要依据。
FZ/T73009—2009《羊绒针织品》是推荐性标准,规定了羊绒针织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及验收规则和包装标志等全部技术特征,适用于鉴定精、粗梳羊绒针织品和含羊绒30%及以上的羊绒混纺针织品的品质。
评判羊绒针织品质量好坏的关键指标包括:1)性能指标。产品性能指标涉及到使用效果、外观形象、舒适度等方面,主要的性能指标有纤维成分含量、顶破强度、编织密度系数、起球、松弛尺寸变化率等。2)安全指标。羊绒针织品安全标准中主要安全指标有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及致癌致敏染料、异味等。
羊绒针织品按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检验结果评定等级,将其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内在质量的主要指标要求如下:
纤维成分含量:纯山羊绒针织品应含有100%的山羊绒纤维,考虑到山羊绒纤维存在形态变异及非人为混入羊毛的因素,其含量不得超过5%,即成品中山羊绒纤维含量达95%及以上时,可视为100%山羊绒,并可标为100%山羊绒。羊绒混纺针织品优等品和一等品中的羊绒纤维含量百分比允许偏差为3%,就是羊绒纤维的减少不高于3%。羊绒混纺针织品中的其他纤维成分仅限于蚕丝、羊毛等动物纤维及棉、麻等天然植物纤维。
单件重量偏差率:羊绒针织品以件为单位。在加工每一件羊绒针织品时,根据使用的纱线粗细、编织的密度等因素设计单件重量。
顶破强度:这项指标反映了羊绒针织品抵抗局部垂直力破坏的程度。顶破强度指标的大小与纱线的粗细、编织的密度等有关。顶破强度越大,表明产品使用寿命越长。由于羊绒纤维细度较细,羊绒针织品比一般的羊毛针织品的强度要低。精梳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要求纱线线密度小于20.8tex时不低于196kPa,线线密度不小于20.8tex时不低于225kPa;粗梳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要求不低于196kPa。
编织密度系数:编织密度系数只考核粗梳单面针织物的优等品和一等品。如这项指标小于1.0,表明产品的编织密度设计得不合格,产品较松懈。
起球:羊绒针织品在实际穿着、服用过程中,不断经受摩擦,其表面的纤维端会露出,在表面呈现许多的毛绒,即为“起毛”。若这些毛绒在继续穿用中不能及时脱落,就互相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通常称为“起球”。羊绒针织品起球,会使产品外观质量恶化。羊绒纤维细而软,较易起球。考核这项指标是控制羊绒针织品的起球程度,起球指标共分为5级,1级最差,5级最好。优等品不低于3~4级,一等品不低于3级,二等品不低于2~3级。
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二氮甲烷可溶性物质指标指测定羊绒针织品中所含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的成分。这项指标过高,会使产品产生异味,手感发黏。要求生产企业在加工工序时控制油剂和助剂用量。优等品不高于1.5%,一等品不高于1.7%。
松弛收缩:松弛收缩是指羊绒针织品在动态下洗涤后产品的尺寸变化。产品洗涤后无论与原尺寸相比是收缩还是胀大,都要进行控制。优等品和一等品均为+/-5%。
色牢度:通常,我们把染色的产品经受外界作用而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称作“色牢度”,主要是考核染料附着在纤维、织物之上的牢度,尤其是织物经水湿水洗、日晒、汗渍或物理摩擦后色泽所发生的变化。羊绒针织品的色牢度考核后以级数评定,级数越高,色牢度越好。耐光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要求不低于4级(深色)和3级(浅色),耐洗、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水浸优等品要求色泽变化、其他衬布沾色不低于3~4级,毛布沾色不低于4级,一等品、二等品均不低于3级;耐摩擦优等品干摩不低于4级、湿摩不低于3级,一等品、二等品干摩不低于3~4级(深色3级)、湿摩不低于3级;耐干洗优等品色泽变化不低于4级、溶剂沾色不低于3~4级,一等品、二等品色泽变化不低于3~4级、溶剂沾色不低于3级。
根据对2007年至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连续组织的10次羊绒针织品的监督抽查结果进行的分析,羊绒针织品国抽主要不合格项目中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占比最高,达到不合格项目的74.3%,染色牢度(包含耐水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次之占15.0%,pH值、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松弛收缩(宽度收缩)占2.7%,顶破强度、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项目各占1.4%。分析各指标不合格的原因如下:
1)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纤维成分含量在历次抽查中都是重灾区,且长期居高不下,造成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利益使企业质量意识淡薄,未对采购的原料进行严格把关,原料部分送检或者根本不送检,而在产品上随意标注纤维成分含量,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对于不同批次的同种类面料只检验其中某一批次,以偏概全,而实际检测结果是完全不同性质的成分,因此造成标称值与实际检测值不相符。此外,更有甚者个别企业以绵羊毛或者化学纤维冒充山羊绒,以次充好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2)色牢度不合格。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中,碰到雨水、汗水就会造成面料上的颜料脱落褪色,则其中染料的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都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皮肤的健康,另一方面还会影响穿在身上的其他服装被沾色,或者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染脏其他衣物。产生该不合格项目的主要原因;一是加工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直接染料进行染色,染色后又不进固色处理,从而造成色牢度的不合格;二是生产企业对原料缺少把关意识,一味追求低价,不注重质量,对质量的各项指标漠不关心。
3)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不合格。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被广泛使用于羊毛、羊绒针织品中,此种物质反映的是针织品中所含的可被二氯甲烷溶剂萃取的成分,包括天然羊毛油脂、生产工艺中添加的各种助剂,如纺纱油剂、洗涤剂、柔软剂等,可增加产品的柔软性,使手感更好。因二氯甲烷对皮肤及黏膜有刺激性,如果助剂用量不当,会使产品该项指标偏高,易出现异味、手感发黏,故国家标准中对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是有限定的。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不合格的原因较复杂,与生产工艺流程如各种助剂用量、温度、漂洗时间及次数等多项技术参数有关,其中一个因素出现差错,就会造成此指标出现偏差。
4)pH值不合格。原料或成品的染色和后整理工艺大部分都要求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进行处理,染色水洗不够充分,会造成成品的 pH值与人体的皮肤相差太大,从而会破坏人体皮肤酸碱度平衡,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或引起皮肤过敏。造成pH值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上游面料加工企业在印染整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漂洗环节,或地下水本身pH值不达标,没有对漂洗水进行弱酸化处理造成的,但归根到底,与企业对原料进货把关不严有密切关系。
5)顶破强度、松弛尺寸变化率不合格。顶破强度、松弛尺寸变化率反映的是羊绒衫的穿着服用性能,也反映了原料的质量和生产工艺水平。如果生产企业对织造工艺、熨烫工艺不能严格把关,会造成产品密度稀松或小规格产品熨烫成大规格的产品,经洗涤后产品尺寸变形较大影响正常穿着,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6)可分解致癌芳香胺。偶氮染料对人体有致癌或过敏性,在汗液及某种细菌的作用下,有些偶氮染料发生分解,透过皮肤扩散至人体,成为致癌致敏主要诱因。由于企业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违规使用禁用偶氮染料或使用价廉染料及助剂,由于工艺不稳定导致芳香胺残留出现。
纤维成分含量指标不仅是历年国家监督抽查的必检项目,也是历年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最高的项目,更是国内各大检验机构检测重点和难点。纤维成分含量指标检测主要是依靠检验人员人为判别的一项检测,因此对检验人员的技能要求极高,不仅要求熟悉相关标准,更要熟记各种动物纤维鳞片形态,甚至要熟记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动物纤维鳞片形态,只有经过多年的知识积累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增加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人员培训的频次,从而达到全方位提升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以应对高科技新产品的检测和造假方法的不断变化及造假手段的高科技化。
造成羊绒衫质量不佳的原因:
1)原材料质量下降影响羊绒衫质量。为提高山羊个体产绒量,有些地区的牧民近年来引进一些产绒量高但细度差的绒山羊种养,与当地优质绒山羊品种杂交,产绒量显著增加,而导致山羊绒质量却大幅下降,致使优质山羊绒原料的收购越来越难,从而影响羊绒产品的质量品质,造成优质羊绒产品难以寻找到优质的原料,使羊绒衫的进档升级遇到阻碍。
其一,从实证的角度回答,巨灾对全球经济是否产生了显著影响?影响有多大?目前关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十分不足,且现有的研究中关注的均是所有等级自然灾害的综合影响,忽略了巨灾的特殊性.因巨灾强度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多,灾害的影响范围广,且受灾地区的应对方式也会有所差别,所以其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必然与普通自然灾害有所不同.
2)原料掺杂造假和制品的假冒伪劣反复出现。近年来羊绒价格波动较大,特别是近两年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涨,销售费用增加,尤其是为保护环境、降低污染,致使人工费用增长幅度较大,造成产品的总体成本增加,而市场价格变化幅度较小。大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来化解这些因素,也可以依靠品牌优势适当地提高售价。但一些小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差,只能依靠价格优势来争夺市场,必然会在降低产品成本上做文章,追求效益和利润空间,人为在羊绒原料和制品中掺入绵羊毛、脱鳞羊毛、拉伸羊毛、羔子毛、脱色牦牛绒或化纤,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达到谋取利益的目的,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并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3)中小企业企业管理、技术力量薄弱。中小企业由于没有正规的检验设备和专业的检验人员,只能凭经验和感官选择原料,自身不能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把关,也不送专业检验部门进行检测,导致产品质量失控,合格率低。同时企业管理和生产控制不严,不能及时掌握和理解标准的内容,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素质偏低,技术和业务能力不强,所用的染料、助剂选购不当,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控制不当。
4)质量抽查制度不能全面反映产品质量。以前质量监督抽查只针对生产领域进行,而羊绒产品的特殊性(贴牌加工、作坊式小批量生产等)决定其最终产品的质量状况主要反映在流通领域中,因此往往出现在生产领域抽查的质量合格率高,而在流动领域中质量合格率低的情况,不能有效地对羊绒产品进行质量监管。
提升羊绒衫产品质量的建议及措施:
1)质检部门应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羊绒针织品加工环节众多,从采集原绒、分梳、纺纱到织衫所需资金大,周期长,资金不足的企业不能全产业链加工,多个环节由不同企业生产加工,建议增加分梳绒、纱线等产品的国家抽查,建立全链条监督机制。
2)生产企业应提高质量意识。生产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标准的执行贯彻,增强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切实把好原料的入关口,从源头把住质量关,做好成品出厂批批检验、生产环节质量跟踪制度,以提高最终产品质量。中小企业应加大力度引进或培养检验人员,培养一批懂理论、会操作的检验人员,以提高企业的自检能力和检验水平。大型企业应起到龙头骨干标杆作用,引领行业运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夯实羊绒衫的产品质量。
在购买羊绒衫时建议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是“看”。看羊绒衫的色泽、绒面、纹路,质量上乘的羊绒衫外观光泽柔和、均匀,绒面丰满,毛型感强,其表面经缩绒有一层细绒,横向纵向线圈密度均匀,纹路清晰整齐,如果在亮光下照看就更明显。
二是“掂”。掂一掂羊绒衫的重量,一般羊绒衫的单件重量在280g~450g之间,男式羊绒衫因尺寸的原因重量比女式羊绒衫略重一些,羊毛衫、化纤衫同等厚度都比羊绒衫要重得多,这是区分羊绒衫和其他产品的一种简单方法。
三是“摸”。由于山羊绒直径非常细,一般在15.5μm~17.0μm,用手轻轻触摸羊绒衫的表面光滑细腻,或用羊绒衫轻轻地在脸颊上摩擦,会感到如丝般顺滑。
四是“攥”。山羊绒纤维具有丰富的天然卷曲,用手攥一攥羊绒衫,会感到柔软、丰满的握感,回弹性极好,用手攥紧后放开能自然弹回原状。
选购时除以上四点外,还要认真查看羊绒衫的标识,一件合格羊绒衫除去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考核之外,其标识应符合GB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的要求。产品标识应具有以下内容: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执行标准、安全类别、使用和储藏注意事项等8项内容,耐久性标签上应有规格、型号,成分、含量,维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