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许欢
常州市纤维检验所,在落实党建工作时,把党建作为引领全所工作的重点,使党建工作在该所切实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州市纤维检验所在常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院内的一座小楼里,看得出院内小楼的年代有些久远。走进楼内,可以看到左侧的服务窗口,它是根据纤检所的业务结构设立的,对常州所来说,纺织品检测服务是一项重要业务,支撑着所里一半的业务量。
常州市纤维检验所所长许勇、副所长尤立和记者聊起了常州纤检所的“党建工作”。事实上,党建工作在常州纤检所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常州纤检所现有员工比较少,在编人员11人,非在编人员22人,共33人。面对庞大的业务量,所里个个都是全能型人才,“像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尤立坦言,所里就这么多人,这些年来,如果不是几位党员做表率,积极发挥带头作用,这样大的检验量很难按时完成,党建工作在常州所绝不是徒有形式。正因为党建工作发挥了作用,才能在人员少、没有加班费和奖金,仅凭精神支撑的情况下快速完成工作,这也是党建工作成果的体现。许勇也表示,所里人少活又多,经常会有突击性任务,如果没有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
在他看来,党建是种精神辐射。言传身教最能影响人,所以常州纤检所的领导都是战斗在一线的,与语言相比,他们用行动传递出更多的信息,领导的思想作风、务实的工作作风,廉洁公正的思维对团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从而也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我们所员工很少提要求,怨言也少,因为有领导和他们并肩作战。所里的关键业务我都是亲自带,我是技术出身,这是我的强项。但开始面对党建工作的压力却很大,我们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很多党建工作都未完善,后来就专门成立班子做这项工作,并组织人员到党建示范单位学习,收获很大。”许勇说。
在常州纤检所里,有一间专门用于党建宣传的“党员活动室”。这间活动室不到40平方米,里面所有陈设都是围绕党建配置的。在房间北面墙上,有党支部简要图牌,包括为入党宣誓仪式配备的党旗、入党誓词、党员遵守的权利和义务说明;东面墙上是一块宣传板,宣传板左边是党员发展流程图,右边是党员风采集锦;西面伫立的一个档案资料柜里,则是台账标准化资料,还有陈列在会议桌上的一本厚厚的“常州市纤维检验所支部制度汇编”。
许勇表示:“我们所没有专门的政工人员,但资料柜里的档案有专人管理,包括一本手册、两本记录簿、八类资料盒。已经做了系统的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包括政治建设标准化、台账资料标准化、制度建设标准化、组织建设标准化,后又延伸到工作制度标准化,并把所有党建制度汇编成了一本册子。这间党员活动室,就是所里党员开会学习、组织活动的地方。”
这次采访中,记者还见到了常年在一线工作的常州纤检所老党员——冯晓健。她是位特别爽朗的女性,每年有10个月都在检验一线工作,很少能在所里见到她。年前,她刚结束一线检验工作回到所里。
冯晓健在新疆时任临时党支部书记,也是常州纤检所党支部副书记。提到党建工作,她表示,其实刚开始并未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工作已经很忙,哪有精力顾其他事情。后来她意识到,党建并非在耗费精力,而是在提高工作效率。精神产生的力量不可小觑,因此对党建的积极性愈发高涨。
作为战斗在检验一线的老党员,冯晓健坦言自己其实也很累,“也许我年纪大了,连轴转的状态也不是很习惯。但那么多活摆在那儿,硬着头皮也要干完,况且明天有明天的工作,我是党员得起带头作用,才能调动其他人的工作积极性。”冬天时,冯晓健最怕天黑,她总觉得天黑得很快,活没干完天就黑了。因为棉花仓库不能有电源,只能用手电或射灯照明,所以她和同事们只能利用白天快点干。
去年9月23日,冯晓健从内地储备棉出库回来,9月26日就又要奔赴新疆,中间只有两天准备时间。但冯晓健却习以为常,在她看来,中纤局的同志也都是半夜在发通知,他们也很辛苦,必须一呼百应快点落实,接到命令就赶赴前线。
常州地处江南,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制造业产业基地,更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20年前,这里是全国十大服装加工基地,自主品牌很少,检验大多是委托检验。即便这样,纺织品检测仍然支撑了常州纤检所一半的业务量,每年委托检验量达6000批次,主要是企业在生产过程对有问题的产品进行送检。
此外,常州纤检所还承担了常州质监局部分监督抽查任务,但因为是政府购买服务,需要参加招投标,并通过专业评委打分,确定每年监督抽查业务量多少。尤立表示,所里每年承担的监督抽查量大概在500到1000批次,位列全省前三,这也是靠工作质量赢得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在纺织品检测上,还没有更改报告的案例发生。”
其实,监督抽查生产企业只是一部分,现在对实体店和网购的抽查比重更大,而且各平台都会涉及,高中低档产品都会覆盖。如果是到企业随机抽样,要由企业引导,并不能真正做到随机,合格率就相对高些。而在市场抽检中,是作为普通消费者购买样品,获得的检测数据更加真实客观。
尤立还透露,供应商是很挑剔的,因此检测不能有一点瑕疵,只要被找到漏洞,供应商就会复议或打官司。去年所里承担了省内羊绒衫、羽绒服、衬衫、儿童服装、女性内衣的监督抽查,复议案件就特别多。现在环境已经变了,企业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
去年复议案中,有家在业内较有权威的羽绒服品牌,对检测结果产生了异议。“当时,我们是在网上买其子品牌羽绒服,经检测判定不合格,品牌就申请复议。因为羽绒服行业标准就是这个品牌起草的,他们也有实验室还通过了CNAS认可,所以要求现场跟踪全部检测过程。那天,从早9点抽样开始,到下午4点数据汇总出来,品牌人员全程都在监督,但是检出的数据却还是原来的数据。”
在此过程中,试验人员必须要顶住压力,因为标准本身是品牌起草的,对标准已吃得相当透。试验中,检测人员要不慌不忙,从仪器、设备、环境到操作手法,完全按照标准实施,不让品牌找到任何瑕疵,也非常考验检测人员的心理素质。而纺织品检测对技术要求很高,不能有任何差错,检测数据更不能随便报,要经过反复推敲、论证,没有瑕疵才能交出去。
尤立坦言,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领导是领头羊也是全程把关者,起决定性作用。如果领导要求比较高,下面执行人员也会按高要求做,慢慢形成一种习惯;如果领导认为差不多就行,下面执行人员也会应付。这也是党建工作起到的关键作用。
现在受人员数量限制,所里员工都是灵活调配,不会把工作定太死,领导们也都亲力亲为。像纺织品监督抽查招投标,尤立现在还亲自做,所有检测报告也亲自看。招投标期间,加班到十一二点常有,领导不回家,员工也不好早回家,工作都是这样抢出来的。但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利也有弊,好处是更直接、节省时间、效率更高,但从发展来看,大企业规模化管理职责更明确,有利于发展。
常州纤检所纺织品实验室副主任杨梁波,从2008年毕业后,在所里工作至今已有10年。10年中,所里相关岗位他基本轮过一遍。“这边人少没办法,纺织品实验室现在有12人,大家都是全能型人才,什么都能干。检验量大时我也去一线做检测,申报项目多时还会加班到很晚,有时干脆就住在单位,这样第二天可以直接工作。最忙是夏天,很多任务都集中在这一期间,我们就调成单休。”
“其实不光检验量大,还要保证检验数据准确性,尤其监督抽查时会更谨慎些,否则会影响企业声誉。遇到不合格情况,我们也是反反复复用不同仪器核查,压力相对比较大;而委托检验,在临近合格线时也比较谨慎,同样会从各个方面用不同仪器核查。做检测时,偶尔也会遇到难题,比如碰到从未见过的服装新型面料,这时就会咨询专家,并按照专家提供的信息再做检测。”
杨梁波认为,其实很多所谓的新型面料,标注是不确切的,很可能就是寻常材料,只是赋予了新的概念。比如有家企业做的蚕蛹蛋白纤维面料,就是里面以粘胶为主体,外面包一层蚕蛹蛋白,还是跟莱赛尔混纺的,这种情况便没办法准确检测出来。
在许勇看来,纺织品检测的准确和公平,是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做委托检验,并非为获利,如果有了利益驱动,公正性就无法保证,因此检出的数据,无论合格与不合格,都是真实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