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靖
作者:叶靖,字诗勇,号萧乙,别署抱素斋主人,大学本科,蚌埠画院,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
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是中国绘画的两种表现手法或者表现方式,其本质还是还原为绘画本体—情感表达。词源学意义上,“绘”和“画”各为一义。《论语》“绘事后素”和《考工记》“画缋之事”,“绘”是指涂颜色,“画”是勾线。二者合而为一,就构成了中国绘画的两个基本特征——勾线与设色。由于唐代以前的绘画以色彩为主,故称中国绘画为丹青,吾国古代绘画,多五彩兼施;然以丹青为主色,故称丹青也。自唐宋后,吾国绘画偏向水墨发展,故又将中国绘画称作水墨画。故工笔与写意,盖源于此者乎。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画是中国文化之花。何谓中国文化?以儒道释三家为代表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当然这是文化的泛指,具体说来应指,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与对象化。也就是何种思维产生何种现象,一切文化无非人性本身的衍化。人类思维方式具体说来大概是三种:理性思维(抽象思维),感性思维(形象思维),艺术思维(意象思维)。中国画的思维方式便是意象思维的结果,中国画的写意性便由此思维使然。我的工笔画创作,大概分三个方面论述,阐陈如次:
中国艺术精神主要体现为道家的文化精神,道家文化的典型特征是“逍遥”、“解衣般礴”这般的崇尚自由不羁与潇洒出尘。潘天寿先生就认为“东方绘画的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的基础在科学”。所以中国画又是哲学的,写其意,意即意象,是指画作能激发人的想象,触人情怀,勾起思绪的非具象的东西,是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写意”传达的是画家的某种情绪与思绪;写意其实更是写心,其“意”是心意亦即“心仪”也。写意是抒情达意,属于表现范畴,根本不同于西画的再现范畴。元汤垕《画继》谓:“画之当以意写,不在形似耳”。这个意写就体现了中国画的表达思维,是画家主题的审美感受也是画家运用自己意象思维的具体体现也是必然结果,即艺术作品是审美主题与客体主客交融,物我合一与画同化之境也。魏晋南北朝时,宗炳说:“澄怀味象,山水以形媚道”唐代张张彦远说:“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宋代送东坡:“观士夫画,如曰天下马,取其逸气所到”。写意与逸品才是中国画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自古及今,文人艺术家审美理想的典型。
画家在表达意象时,是有前提的,即澄怀释然,也就是物我同化。或者是物我两忘之无我之境,正如画家画花鸟时,自己也是花鸟,画山水时,自己也是山水,把山水当人来表现,人物亦然。艺术灵感的诞生来源于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就是主客交融后的两种生命体的共鸣与表达,也是真正艺术家毕生追求的境界与瞬间。当然,写意也是中国画家主观精神的表现,精神性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离开这一属性就不是艺术作品,也无从关涉艺术,仅仅是一幅图片标本资料而已。
基于这一认知,才有中国画的写意性。当然,写意性也是中国画(水墨与工笔)特有的重要属性,不可替代且需传承发扬。
翻阅从战国楚暮出土的帛画,至今吾国工笔画历史,已越两千年之久。不论从艺术作品本身还是从艺术家技法与思维来说,都已经体现了工笔画的艺术概貌了。两汉、三国与魏晋的帛画壁画已经体现了工笔勾线的高度技巧与艺术成就,以线去造型是中国画艺术的一大特点,更是工笔画的最基本特征。无论如何,这一阶段还是,工笔画形成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魏晋的线描与宗教壁画成就可观,但与唐代比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持这一观点的人居多,也是美术史绘画史的基本观点。当然,唐代的绘画是一个高峰也是工笔人物画发展的巅峰时期。风格鲜明,造型独特,奠定了绘画史独特的艺术史地位。可以概括的说,唐以前的绘画几乎是工笔画的盛宴,大概缘于社会经济发展繁荣,政治开明,宗教兴盛,人文使然等。虽然唐代是工笔画的巅峰时期,如果细心鉴赏唐代的工笔画作品,无论是绢本纸本还是壁画,仍然是以线为主的绘画手段,赋色的技法高明处暂且不议。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工笔画表现物象非常精微,但是有别于西方的写实,再回到唐画中去,唐代以来的人物画,四肢比例,包括手和头的比例是有别于真人的,手画的非常小,脸部有夸大的特点。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再看其局部的线描也是随意舒畅。这一切无不说明,中国画的意象思维与写意传情达意的独特本质,也为中国画后来的写意性埋下了有生命力的种子。
丰子恺先生在其随笔中也提到: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也。晚近事变多端,逐末者忘本,洵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于生活一隅,而散失人生之长情,故世间始出艺术为专科,而称专长此道者为艺术家,盖艺术与艺术家兴则艺术始衰矣。艺术本身即为抒情达意,无论是西画还是中国画,即便是工笔与写意其终极旨归都是抒发艺术家之“胸中逸气”。也即是具有东方诗意的画境,正如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中国画以诗歌为灵魂,以书法为骨干。中国画无论工笔与写意其精神与灵魂是诗歌,而中国诗歌自古至今都是意象思维的结晶,是诗人感怀写意的精神产品。
同时,纵观历代工笔画的艺术特点与绘制技法,很显然有别于当今的制作成风抄袭照片等现象。庄子曰:“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精神才是中国艺术精神。中国工笔画也非常强调技法的精湛与绘画过程中的“工匠精神”,我的工笔画技法大多来自自己书法的修养与写意画的给养,如若有心,细看我的工笔画中线描的表达,便可知我的线描皆以书写的方式,自由从容地去勾勒物象与心象。
上个世纪以来,各路新的思潮拍接踵而来, 欧美的艺术流派,日本的工笔画风等,对中国的传统绘画尤其是工笔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由此,国内的工笔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风格迥异,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的绘画繁荣景象。当然,还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画家生活在什么环境下就会有什么样的审美与表达,当下经济发达,城市化进展迅速,信息化图像画的时代,画家眼界开阔了,思想自由了,画是心灵的表达,也无需去为他人做嫁衣衫。所以新时代的工笔画更能体现画家意象思维与写意性的表达这一优势。
纵览当下优秀的工笔画作品,无论山水、人物还是花鸟,意象造型手法是主流,有时空的穿越,画面内容的夸张,也有艺术形象的变形与抽象等。对塑造的艺术形象有的概括与提炼非常接近写意画的思维方式,也综合反映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与造型水平。有的工笔画作品其格调非常接近写意画,很容易想象出艺术家的随心所欲与以意写形的浪漫主义情怀。
当下是图像与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一时代优势为艺术家的创作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与挑战。对已有图像进行分析借鉴,或者通过摄影获取素材,然后对这一手素材经过加工提取,根据艺术家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来组织画面,巧妙构图,匠心独运的去处理艺术形象,这一过程也综合体现和丰富了工笔画艺术语言的表达与工笔画作品的多样性。
在中国画这一艺术领域,最显著的特点是艺术与文化并重,强调艺术是文化必然。绘画是文化之花,中国画包含的内涵也很多,文学的,哲学的,书法的,历史的等。中国画的评价标准也有别于西洋画甚至很多其他民族的画。如我国很早就有六法论,书画同源论,还有以书入画,以诗入画等不一而足。以诗文入画强调绘画作品的文学叙事性特质与诗意之化境,以臻高妙之意境。以书入画是强调绘画的写意性与书写的从容自由的状态,同时也加强中国画笔墨的质量与承载文化这一审美理想。所以中国画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其追求的艺术境界都是气韵生动,艺术与人格合一,技近乎道的典型化艺术理想。
余自幼年,遂迷恋丹青与书法,学习之余,涂天抹地,描东画西。对历代工笔壁画遍临学习,后经同道师友交流指正方有所悟所成。乃熟知唐寅总结之三钒八染,至今亦有三钒九染之功。当时非常热衷于高超的写实能力,在精益求精中似乎领悟了“技近乎道”之理,随之创作出大量工笔作品(花鸟山水人物)。吾年岁既长,书法与文学的修行顿悟,在书画同源与以书入画中立定精神,以写意法继续研习吾国绘画。宋人苏东坡一句妙语:“始知真放在精微”,让我深知,吾国绘事本无所谓工笔与写意,其致一也。于是乎,我便以工笔法为写意画,以写意法作工笔画,亦相得益彰而有佳品。
注目当下,时代巨变,社会浮躁,急功近利,文化艺术快餐流行,精神文化被置之一隅。古代工笔画本属宫廷富贵装饰与宗教伦理说教,表现出皇家富贵雍容与歌功颂德,阐扬朝政伦理为主要使命。而当下的工笔画的艺术使命为何?是否在工笔画的当代性问题中,首先需要反思画家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不仅是画家包括整个人类,如何构建心灵的家园,让每一个可爱的生命休养生息,珍重每一个生命境遇。只有艺术成就的人生,才是近乎完美永恒的人生,才能于大地诗意的栖居。
笔者一直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无论书法国画,还是文学戏剧都是浸润其间,三月不知肉味而不亦乐乎。书法上,我不仅勤学楷体亦研习行草书,且有心得;国画方面更有甚者,花鸟山水人物皆用心临创,工笔写意互补共进。诗书典籍手不释卷,茶余饭后辄研其义理与辞章,至今不懈怠。画者化也,画是技亦为道焉,吾无间然矣。
参考文献
:[1]庄子著《庄子文集》
[2]宗白华著《美学散步》
[3]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
[4]林语堂著《中国人》学林出版社
[5]丰子恺著《艺术随笔》百花文艺出版社
[6]周积寅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7]彭吉象著《中国艺术学》
[8]彭修银著《中国绘画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