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轶琳
作者:朱轶琳,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中华民族有五千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先人利用自身的智慧发明创造了许多东西,而民歌也是这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各民族的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劳作当中进行创作,并广为流传,如此便有了如今的原生态民歌。这是一种民间的音乐歌唱的方式,同时也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我国的社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我国的高师学前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对于声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而将原生态民歌融入到高师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当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声乐知识的掌握,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劳作当中所创作,是一种“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形式,是百姓心中一种最真实的体现。如今,有许多的作品被改编,已经脱离了原本原生态民歌的路线。我国的民歌种类较多,有赣、闽、粤交汇地的客家山歌,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陕西和山西西部的山区和信天游,藏族聚居区的鲁体等等。
原生态民歌是在民间世代流传的唱法,是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是一种不加修饰的真情流露。它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流传于百姓之间。原生态民歌所演唱的内容是不同时期的人们的生活以及劳动场景的写照,具有极强的地区特色以及民族的特点,正是因为如此,它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民歌在传承的过程中包括较多的形式。例如,民间曲艺演唱、民间戏曲演唱、民间歌曲演唱。原生态的民歌唱法主要分为三种。首先是真声唱法,这种方法所唱出来的民歌,声音高亢嘹亮并极为真实,因此这是原生态民歌最为常见的一种唱法。然后就是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就是在高声区的时候用假声演唱,在中声区的时候用真声演唱,这样的方法使中高声区的衔接非常圆滑,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民歌表演风格。最后是真假声混合唱法。这种唱法需要演唱者的演奏器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协调自然,对于同一地区的演唱者来说,真假声混合并非是完全统一的。只要做到相互协调,就能够做到对演唱收放自如,并表达出演唱者本身的情感。
原生态民歌虽然是出自民间,但是对于演唱者的嗓音要求确是极高的,在演唱的过程中要与当地的方言相结合,展现出其本身的特色。演唱者在气息的运用上也要有一定的把握,做到扎实稳固,使民歌能够展示出自身的感染力。因此对民歌的演唱者而言,必须掌握闭气技巧,让气息与声带发生猛烈的冲击,形成极具有感染力的低声部,才能使民歌展现出自身的魅力。如今,许多原生态民歌的演唱者都具有极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演唱技巧,再加之原生态民歌不受束缚的特点,使很多的民族文化、民族语言都得到了最真实的展现。这些出色的歌手,将民族的特色、传统的文化、热情的民风都融入到了歌声之中,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发展。
对于高师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大多数的成绩都不太理想,对于乐理知识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的学生都无法认清乐器。再加之,学生都是从不同的地区来学习,因此受到的音乐教育程度也不相同。有的地方并不重视音乐的教育,有的地方甚至直接忽视音乐,利用音乐课堂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自然还存在一些同学,他们本身就存在缺陷,对于乐感无法准确的掌握,音调也不准,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丧失掉原本的信心。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增加高校学前教育声乐教育的难度。
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是将专业相同学生分到同一个班级里,然后根据班级的不同,对知识进行统一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老师而言,根本无法了解每一个学生本身的特性,对于学生自身的基础、上课听课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能力都没有办法很好的进行了解。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科学的、人性化的辅导也就没有办法开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音乐的先天条件是不同的,本身的嗓音特性,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对音乐知识掌握的多少也不尽相同。因此这样的授课方式,并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上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也不能完全掌握,如此日复一日的重复下去,学生会越来越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这样就会失去对这门课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对这门课产生一定的厌恶心理。面对这种形式,老师应该平衡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之后在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现在许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刚刚步入到工作当中时,往往没有较多的经验,对于学生的心理以及童声的发声概念都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在学校学到的许多专业知识,都无法得到施展。再加之,儿歌的形式往往多种多样,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学校所练习的往往是固定的曲目,所以无法对这样的教学工作进行胜任。再加上,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无法进行全面的把握,所制定的教学技术往往不能完全适合学生,这对于学生的声乐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原生态民歌教学模式多元化,对于高师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实现,需要对原生态民歌的音乐文化有十分深入的了解,并进行不断地探索。如今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存在一定的误区,老师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这种思想进行转变,并将多元化的教学思想融入到声乐教学中,同时将国外的一些先进文化也要适当的进行借鉴。之后将多元化的文化价值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才能培养出更多声乐人才。在对学生招收的过程中,对于原生态民歌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格外的重视,因为这样的学生对于当地的民歌都有一定的基础,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不仅可以使这些学生本身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并且还可以提升班级声乐教学的氛围。还有许多学校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课本上的知识,而忽略了对音响材料和影像材料的利用。授课教师只有对这些材料进行适当的利用,才能好的实现教学模式多元化。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乐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对世界的声乐发展趋势进行良好的把握。不仅如此,原生态民歌有许多的演唱技巧,将原生态民歌融入到高师学前教育声乐教育当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对其中的演唱技巧进行学习。原生态民歌中包括不同地区方言、真假声的运用、旋律的润腔,而这些东西都是教材当中所没有。这样原汁原味,贴近实际的感受,才能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有更加深入的感受。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原生态民歌就是我国先人众多智慧结晶当中的一颗。因此,将原生态民歌融入到高师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当中,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学到其中的声乐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原生态民歌当中,包含着不同民族的方言、生活习惯、当地风情以及文化传统,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今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开始涌入中国,并与我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让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才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在对授课教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是原生态民歌歌手出身的教师。因为对于原生态民歌歌手来说,往往对嗓音以及气息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再加上生态民歌歌手出身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习俗,地域特色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对民族声乐专业的内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将这种感情融入到音乐当中后,往往能更加鲜活,强烈的表达出音乐本身的情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对教材选择的过程中也要进行仔细的考虑,如今许多的音乐教材有很多都是近现代所创作的歌曲,原生态的民歌少之又少,这不仅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不能得到良好的传承,对于高师学前教育声乐教育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损失。
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声乐艺术的根基以及来源。将原生态民歌融入到高师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一定的传承。同时也希望通过本篇文章,使原生态民歌能够更好得到融入到高师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当中,汲取民歌中的精华,并将原生态艺术进行保护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赵霞.浅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J].黄河之声,2016(19):23.
[2]张蕾.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初探[J].艺术研究,2016(04):164-165.
[3]冯华. 高师学前专业声乐教学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肖素芬,唐大章.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策略[J].大舞台,2013(11):151-152.
注:本论文是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A类立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PDS协同创新模式在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JGA3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