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与价值观教育

2018-05-03 08:21张子睿袁凤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消费行为互联网大学生

张子睿 袁凤林

[提要] 隨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深入应用,移动互联网及移动支付日益盛行,互联网金融深化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成为消费经济的一部分。本文在阐述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基础上,分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与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从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层面提出加强消费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价值观教育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yzucx2017-2C);扬州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2017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2月13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且手机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为24.9%,其中大部分为“90后”大学生。大学生的消费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不少大学生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甚至信贷消费,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这种消费不理性的行为某种意义上助长了校园贷,甚至裸条贷,严重影响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揭示大学生消费行为发生的逻辑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科学理性消费观教育的措施,以引导大学生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

一、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及消费行为特征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转型期,社会变革进程不断加快,对文化、经济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尤其对“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一)消费方式变革。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善于接受新事物、好奇心旺盛的大学生群体则更易接受新技术对生活方式的改变。网购、网上订餐、网上购票、在线充值等网络消费行为充斥在大学生消费的方方面面。线上消费日益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改变着消费方式,改变着生活。

(二)消费金额隐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金消费、信用卡消费逐渐被更为隐形的货币消费所取代。移动互联网消费必然使付款方式互联网化,支付宝、翼支付、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的崛起,移动支付不断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场支付方式领域的革命。大学生作为完全熟练使用并接纳移动支付方式的主体用户,消费欲望的难以合理控制。随着现金变成屏幕上的一串数字,大学生开始发现自己对消费金额远不如从前敏感,这种消费支付的隐蔽性更加放大了消费的欲望。

(三)消费欲望强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平均以9%的速度增长,人均GDP不断增大,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90后”大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不少家庭特别东部沿海地区家庭生活富足、家境殷实,父母舍不得大学生过苦行僧的生活,大学生初次离家独自生活,第一次享有对生活费的完全支配权,往往消费欲望强烈,渴望能够购买象征前卫、潮流和时尚的商品,以期采用这种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与价值。但部分消费欲望超出消费能力的学生无法承担超前消费带来的消费后果,为此背上高利贷,这种盲目消费、超前消费和违法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已受到政府、社会与家庭的重视。

(四)消费习惯固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科技成果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云计算技术逐步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cookies等技术,网站和商家会记录大学生每一次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者的个人喜好与偏好,商家可以不断按照消费者的消费喜好推荐相关商品,在锁定消费者自身原有偏好的同时,开发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消费者在无形之中,从通过实体店进行的主动消费,变成在线上网站的被动消费,消费习惯无形之中被固化。

(五)消费结构失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进入了快车道。居民消费从只求温饱的生存性消费转变成为多层次消费共存。与此同时,大学生消费能力和水平也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而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如发展性消费占比不断提高。其中,部分大学生无法协调好学习与休闲的关系。部分学生将大量金钱花费在游戏、电子产品、社交媒体上,用于个体学习发展的比例较少,而且相对不固定。

二、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结构不甚合理。从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来看,尽管大学生主要的消费项目依然是生存消费和学习发展性消费,但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错位,过度地追求休闲娱乐、社交消费、奢侈消费,甚至一部分大学生每天不用手机支付就不习惯,不仅影响了学习,而且养成了不良的消费价值观,这种畸形的价值观给社会与家庭都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消费两极分化严重。我国不同区域和阶层收入水平不同,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同,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性。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及同一地区经济条件迥异的大学生消费水平两极分化,虽然是物质消费水平上的表面差异,但由此而引发的消费心理的分化和扭曲,往往会对这一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

(三)消费心理不健全,安全意识较薄弱。互联网行业给消费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隐患。刚刚进入大学的青年人,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仍不高,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甚至有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合理的不良心理。

三、强化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教育,引导消费行为的措施

(一)净化社会消费环境,规范网络支付行为。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消费行为都与社会消费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影响和制约,因此合理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消费价值观必须首先从净化社会的整体消费环境入手。这要求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行政力量、社会力量,严格监管社会消费环境,并充分重视对网络消费环境的引导。采用多种多样的宣传手段,在全社会形成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消费氛围。为大学生理性消费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持和文化支持。并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宣传科学消费,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的消费风气。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高尚和理性的消费价值观,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结构。

(二)发挥高校阵地作用,强化学校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高校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大学生的科学消费价值观。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提升校园消费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软件环境。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促使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管理,还能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深远影响。为此高校不但要在内部着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领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开展生动有趣的校园消费文化主题活动,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同时对校园周边的不良消费环境进行整顿和改造,从根本上清除诱导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实载体。

2、提高教育者素養,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分别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肩负引导教育学生的重要责任。因此,高校教育者应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同时,高校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三观”与教育观念,充分意识到自身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提高自身知识文化素养,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正面的宣传教育。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高校应将科学消费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措施加以常态化。仅仅在思想上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通过倡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科学消费的理念付诸实施,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三)注重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赡养关系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重要载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孩子具有深远影响,相较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来讲,家庭教育在教育方法上还具有潜移默化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具有其特殊性,其主要消费资金来源是家庭,在经济上依旧对家庭存在强烈依赖性。大学生消费观培育与家庭教育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家长应以身作则,在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方面为子女树立良好榜样。家长应与子女保持联系,加强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自己子女在大学期间的消费状况,对其理性的消费行为予以支持,培育其自我合理消费的能力,同时对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加以制止,及时纠正不合理的消费理念。注重培养子女的自主独立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帮助子女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观念,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自立自强的道德品格。

(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与自我修养能力。美国著名高等教育理论家和改革家Robert Hutchjns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自我教育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必须将主要精力投注于学习与自我发展之上,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对自身的消费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积极培养自身良好的消费价值观。面对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通过学习和加强自身财经素养的培养,克服消费价值观的不成熟、个体理性选择与信息辨别能力较差、自我认知水平有限的不足。大学生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消费尺度与类型,学习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严格执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也有利于其培养锻炼自控能力与理财能力,助其养成合理消费和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使自我的消费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晓珊,张翼.制度变迁与消费分层:消费不平等的一个分析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2014.1.

[2]陈忠浓.加强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引导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5.1.

[3]惠新宇.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问题及破局之策——以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数据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5.6.

猜你喜欢
消费行为互联网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之歌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的养成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