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 陈敏
[提要] 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有效防控是确保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基于大数据背景,分析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涵义、特征与成因基础上,通过剖析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提出完善大数据审计规章制度、加强数据管控与强化审计人员大数据审计技能培训等审计风险防控路径,以期为降低大数据环境下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审计风险;防控路径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审计科研课题:“精准扶贫审计研究”(20170425);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河南省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7-JKGHZDZB-05);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层权力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机理与对策研究”(172400410649)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2月27日
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但扶贫实践中存在的部门权益政策化、扶贫对象瞄准偏离、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等弊端,严重阻碍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内生于国家贫困治理,具有鉴证扶贫政策制定、控制扶贫政策执行、评价扶贫政策实施效果三大职能(刘静,2016),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而有效防控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大数据环境下,因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价值密度低等特征,导致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制度风险、报送风险与检查风险随之加大,相应审计风险的防控难度加大(李培培,2016)。但现有文献多集中于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后的绩效审计及,缺乏对大数据环境下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识别与评估及其防控方面的系統研究。因此,亟须研究什么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具有何种特征?如何进行识别与评估?防控路径是什么?鉴于此,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以现代审计风险理论为依托,以有效防控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为基点,以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实践的开展为依据,从理论与实践角度,紧扣“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主题,阐述大数据环境下,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内涵、成因、特征、构成、识别与评估、防控路径,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理论体系。
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总体目标是监督国家行政部门及权力机关受托扶贫责任的履行;具体审计目标是结合扶贫资金信息可靠性、扶贫项目合规性等,鉴证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全过程。其审计范围包括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扶贫责任、扶贫信息、突发扶贫事件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公共政策理论、政府公共管理理论等,是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理论基础。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基本理论——审计风险的内涵、特征、成因及其构成维度的分析,是准确识别与评估该审计风险,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的前提。
(一)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涵义与特征。大数据环境下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主要是指在大数据时代,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于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实施,以及实施所需资金的筹措、使用、管理及其绩效情况,持续开展审计监督、执行整个审计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在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等方面,因数据量大、结构复杂、来源广泛等原因,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分析处理的正确性、最终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以及财务信息系统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导致对含有重要错报或漏报的财务报表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给审计人员和审计组织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例如数据采集质量不高、整理或分析困难、数据安全受到威胁等问题形成的风险。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为: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是审计客体在财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等方面,由大数据自身特征引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因大数据本身在安全防护、云计算等方面存在数据管理、审计证据获取等难度,增大了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识别、采集、转换、清理得到的电子数据时,由于未合理地运用审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导致错误的可能性(俞校明,2015)。大数据的4V特征增大了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存储等方面的难度:(1)数据量大导致审计人员不能正确地进行专业判断;(2)数据结构复杂和表现形式多样使审计人员不能全面地获取审计证据,从而增大了检查风险。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除了具有一般审计风险的特征即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以及可控性以外(张世鹏,2016),基于大数据的4V特征,还具有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成因的复杂性、控制的艰巨性、损失的严重性、影响的长久性、过程的持续性等特征(王一萱,2017)。
(二)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成因。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产生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之间的信息博弈日趋激烈,使得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能够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从而增加了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秦荣生,2015),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审计委托方即政府、党委、人大与受托经营管理者,即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之间;(2)审计组成员与审计客体管理层及相关人员之间;(3)审计组成员与审计机关之间,即审计机关内部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审计风险;(4)政府和审计机关之间(张世鹏等,2016)。
此外,彭启发等(2015)指出,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风险增大的原因主要有:(1)关于审计机关管理权限、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和报送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不能提供质量较高的数据;(2)审计人员缺乏对结构复杂的大数据的存储、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导致数据采集范围不明确、审计效率低。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确立了以风险管控为基准、以查找风险点为核心、以防控风险为目的理念,准确识别与评估审计业务流程的风险,成为提高审计质量的着力点(聂新军等,2013)。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评估,既包含审计学学科知识与管理学学科知识,又涵盖信息科学学科知识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本文在“既定风险估值”及“不同风险等级”假设前提下,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评估流程图,从微观层面对两种假设的结合机制进行尝试性分析,其中,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识别必须科学与全面,因其是审计风险评估工作的必备前提。
(一)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识别。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识别主要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运用各种数据编程方法和计算机辅助技术所实施的,旨在发现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过程。大数据环境下,该审计风险识别的过程主要包括感知数据式审计风险和分析数据式审计风险两个环节,主要是对数据式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进行识别(刘国城等,2016)。进行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识别,着重分析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证据数量与质量的影响,并关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从具体审计流程如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项目小组成员的构成、审计质量的三级复核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与保存等环节,识别潜在的审计风险。具体地,可以通过审计小组评议、借助外部专家的方式,采用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着重从扶贫资金支出是否有效率、扶贫项目投向是否精准、扶贫信息是否真实、突发扶贫事件应急管理是否得当等层面,排查审计风险点,力争全面、科学地查准审计风险点。
(二)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评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评估主要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量化测评相关数据式审计风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它的任务主要包括对各种数据式审计风险进行衡量,测度相关审计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或成立评价小组的形式,确定相关审计风险的可容忍度、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等(万宇洵等,2008)。可以通过采取建立现场审计管理系统及联网审计系统等措施,进行数据挖掘,提高審计风险评估的质量,进而便于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
在大数据背景下,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环境的不确定性等特征,使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内容、特征及构成等随之变化。大数据环境下,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防控路径包括:
(一)健全和完善与大数据审计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大数据环境下,结合数据在采集、分析、处理、储存等方面的要求,规范审计业务准则,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审计规则和标准,为审计人员实施的审计方式、审计方法、审计技术以及审计思维提供规范性指导。为适应大数据环境,促进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工作的合理、合法以及规范化提供保障,以降低因制度欠缺所引致的审计风险。
(二)加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数据管控。将云计算与审计数据管控相结合,建立联网审计系统,并隔离数据存储服务器与互联网络,设立监控数据中心;构建审计管理系统,强化数据管理,通过数据访问控制程序,限制用户的数据访问权限;设置数据安全监测系统,加强对恶意软件的防范,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利用大数据分析软件和数据计算、挖掘模型,完善数据采集和分析审核机制,整合审计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扶贫办监督、媒体监督等审计监督机制,构建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以提高数据质量。
(三)强化审计人员的大数据审计技能培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大数据分析技能。审计人员遵循“数据为驱动、证据为基础”的原则,综合运用数据挖掘、专家援助、计算机辅助等审计技术;整合调配现有审计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使审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审计资源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数据分析能力,促进审计数据分析专家库建设;定期开展数据分析交流会,转变审计人员的审计思维和审计方法,推广大数据审计方式、方法的应用,降低大数据环境下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
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环境的信息化这一现实,给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防控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的涵义、特征与成因的基础上,梳理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流程图,进一步提出完善大数据审计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数据管控、开展与大数据审计相关的审计人员培训等审计风险防控路径,以降低大数据环境下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Hogan C.E.,Wilkins M.S.Evidence on The Audit Risk Model:Do Auditors Increase Audit Fee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8.25.1.
[2]Johnstone K.M.Client Acceptance Decisions:Simultaneous Effects of Client Business Risk,Audit Risk,Auditor Business Risk,and Risk Adaptation[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0.19.1.
[3]李培培.浅谈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风险的防范[N].中国审计报,2016.11.16.
[4]刘国城,王会金.基于AHP和熵权的信息系统审计风险评估研究与实证分析[J].审计研究,2016.1.
[5]刘静.完善扶贫资金审计的对策研究[J].审计研究,2016.5.
[6]聂新军,吴益兵,张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与决策模型——基于信任缺失下审计证据驱动视角[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1.
[7]彭启发,陈志朵.云计算对审计风险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5.28.
[8]秦荣生.审计风险探源:信息不对称[J].审计研究,2005.5.
[9]万宇洵,朱斌.基于信息熵的审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29.3.
[10]王一萱.大数据时代审计风险再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7.8.
[11]俞校明.云时代大数据下的审计新常态[J].财会月刊,2015.8.
[12]张世鹏.国家审计风险影响因素及控制途径研究[D].天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