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8-05-03 08:39郑晓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郑晓飞

[提要] 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经济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而就业形势的好坏则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有着密切关系。故影响其就业的因素很多。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城镇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镇就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2月11日

一、引言

一般而言,一定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长也是一定的,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却不是很明显。降低失业率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就业(或失业)问题也是社会、国民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其劳动力人口逐年递增,就业问题更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1978~1985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递减,从5.3%下降到历史最低点1.8%,而从1985年至今,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上升,到2000年以来,维持在4%左右。2008年我国经济社会经受了历史罕见的考验,GDP依然保持9%以上平稳较快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中国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是9.4%,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

二、相关理论

国外以凯恩斯就业理论为主要代表,其是以有效需求原则为核心,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在20世纪60年代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的困境,凯恩斯理论失灵了。因而,以托宾、杜生贝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结构性失业问题”,力图用市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认为是微观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变化引起滞胀,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诞生。该理论主张从就业内容或就业结构角度来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如政府要指导收入政策,即政府要采取措施限制工资和物价的上升,以缓和通胀;注重完善劳动力市场,缓和因劳工市场技术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适当修改完善失业补助金制度,激励失业者就业。

同时,国内学者对中国就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先后研究证明出我国的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成负相关,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越好,经济中的失业率越低;在人民币汇率比较稳定、波动幅度较小的阶段,汇率小幅度的波动对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当人民币汇率作较大幅度调整时,国内就业必然会受到影响,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就业的减少,贬值在一定时期内可增加就业;从长期来看,就业量与最低工资变量及其他控制变量存在稳定的关系,但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不会对我国就业总量产生影响;从短期来看,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动虽然会对就业产生影响,但影响很小;资本投入对就业量有显著促进作用。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设定

1、城镇就业(S),指城镇就业人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人均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显现,城镇就业越来越紧张,基于此,就业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2、个人可支配收入(R)。我们知道,城镇就业是居民把可支配收入中暂时不用于消费的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有价证券,故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储蓄之源泉。根据研究表明,人均收入较低的国家,储蓄率一般较低,部分原因就是生存需要限制了储蓄能力。

3、通货膨胀率(P)。通货膨胀是指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通货膨胀率则是这种水平的具体体现。通货膨胀率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储蓄水平。

4、利率(I)。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到存款的收益,因此利率理论上应该对城镇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利率会促使人们将收入存入银行储蓄起来,相反降低利率则有利于促进投资与消费。

(二)建模与分析。最小二乘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表1)

可以看出,利率的回归结果并不好。下面我们将对该模型进行异方差、序列相关、多重共线性等检验。

(三)异方差检验

1、怀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

由表2知,nR2=12.43922,由怀特检验值,在α=0.05的情况下,查χ2分布表,可知临界值χ20.05(9)=16.9190,进行比较发现nR2=12.43922<χ20.05(9)=16.9190,所以接受原假设,表明原模型在所取α水平下,不存在异方差。

2、回归检验法。以回归残差et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其滞后一期值et-1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et=ρet-1+εt,如果ρ不显著为0,则认为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序列相关性。对该式子进行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表3)

由表3中结果可以判断,随机误差项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原模型的序列相关性并不显著。由以上方法检验结果可知,序列相关性并不显著,即便有,也是较弱的相关性。

3、多重共线性检验。其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如表4所示。(表4)

由表4中結果可知,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原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由最小二乘回归的结果中可知,R2与F值均很高,但是参数I的t检验值并不显著,因此认为存在多重共线性。

(四)结论。从单方程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结论似乎表明城镇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城镇人均收入与消费者物价指数,而存款利率不能够被接受为解释变量。

1、通过对我国1992~2008年间城镇人口就业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各方面来看,影响我国城镇就业人口总数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可支配收入(R)、通货膨胀率(P)和利率(I)。在长期影响因素中,国内消费因素对城镇就业人数的拉动作用较大,货币供给量对就业人口数影响显著,利率(I)在研究期间段对就业具有抑制作用。

2、对于利率(I)与就业总人数的负相关的解释,笔者认为研究阶段我国仍然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经济活动人口的数量和劳动参与的数量,实际上取决于劳动年龄人口愿意就业的程度。当下人民币升值呈现出升值趋势,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削弱了我国本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价优势,加剧了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我国的普通人口利率(I)几乎为全球最低,大大降低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意愿,加之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在一定时期内利率(I)对就业的负相关是可以解释并符合实际的。

四、政策建议

(一)转变经济发展思维,不能过分依赖出口。廉价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优势,低端产业薄利多销的模式使我国的经济在面临金融危机的时候显示出了它的脆弱。我国的货币、出口商品和劳动力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廉价的,虽然可以招来更多的国际买家,但付出一番劳动和辛苦后让大部分利润却流入他人之手。这种廉价是不值得提倡的。特别是那种以损耗生态环境和资源、损耗劳工健康为代价的廉价,更不值得提倡。这就需要转变思维,积极扩大内需,因为内需才是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最终途径。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内消费对城镇就业人口总数的影响是显著正相关的,政府应该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使企业、居民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促进整体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主要拉动力量上由外需转为内需,由投资转为消费。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进一步加大我国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增加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的资金投入及加强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企业应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同时致力于低污染、低能耗、环保性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通过增加就业人数来拉动经济的发展,而且应该提高就业人群的质量,提高在竞争中的竞争力,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三)合理运用宏观调控。在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货币供给量,有助于拉动就业。完善相关劳动法规,防止公司过度裁员,保障职工权利。现阶段,我国的劳动力供过于求,故而利率(I)对就业有阻碍作用,特别是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公司通过裁员方式节约成本,导致大量人员失业。

主要参考文献:

[1]田硕.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支持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7.

[2]孙景柔.兵团第六师城镇化进程中失地职工再就业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5.12.

[3]韩静.城镇化进程中五里铺村失地农民就业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

[4]马进军,张学东,邢顺福.河北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7.

[5]李晓梅.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稳定就业影响因素研究[J].农村经济,2014.12.

[6]陳丹,汪少良,张藕香.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调研世界,2014.7.

[7]章娇.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