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首次提出,到2015年“两会”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高度,再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持续推进“双创”工作,当下创新创业已成为社会发展最显著特征之一[1]。李克强批示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双创”的生力军,高校要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如何在创新语境下,不断提升创业教育质量,是高校驰而不息亟待探究解决的课题。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高校要建立“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传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精神。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主要还是以辅导员、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等兼职为主。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高素质创新创业特色人才的现实需求,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创业教育兼职教师该从何处着眼、何点着力,提能增效,胜任岗位,满足学生诉求,这是首先必须解决的前提问题。本文对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6所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影响创业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教师胜任力提升的方法路径。
利用文献综述成果,制定访谈提纲,深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学院、创业研究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客实验室、科研创新平台以及创业型企业、校友企业,访谈师生、企业家、优秀校友。在梳理结构访谈结果基础上,再征询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与创业教育教师、校外知名创业导师、优秀企业家的意见,凝练出10个主要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分别为教师的性别(Z1)、所学专业(Z2)、学历(Z3)、教学水平(Z4)、科研能力(Z5)、对创业态度(Z6)、辅导学生的敬业程度(Z7)、自身创新创业精神(Z8)、创业赛事指导经验(Z9)、自身创业实践经历 (Z10)。
问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信息,包括性别、学历、来源、家庭所在地、父母或亲戚创业情况、自身参加创业培训和创业经历等。第二部分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因素的重要性选择,设置(很重要、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四个级别,对应等级向量(4、3、2、1)。 第三部分是改进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建议。采取网络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方式,对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学院等6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现入驻与毕业出园的学生、已参加创业意识培训或学过《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创业教育教师、优秀创业校友、创业企业高管,实施问卷调查。发出问卷216份,收回216份,有效率100%。
问卷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常用Alpha系数(α系数)衡量。α系数越大,则信度越高。α系数>0.8表示问卷信度较好,α系数<0.7说明信度不大,应放弃。通过SPSS20.0分析,从表1可知,α系数0.844>0.8,问卷信度较高,说明内部一致性较好。
表1 可靠性统计量Table1 Reliability statistics
被调查者中,男性54.6%,女性45.4%。学历均本科及以上,其中具有硕士学位38人,占17.59%。创业企业高管21人、创业教育教师23人、优秀创业校友18人,分别占到群体9.72%、10.65%、8.33%。来自独生子女家庭34.3%,非独生子女家庭65.7%,来自农村家庭的76.4%。受调查群体中,有创业兴趣的139人,占总人数64.35%,其中参加过创业培训98人。有创业兴趣且曾创过业的55人,占有创业兴趣人群的39.57%,占总调查群体的25.46%。在这拥有创业经历55人中,具有硕士学位16人,占29.09%。来自农村家庭43人,非独生子39人,其父母或亲戚有创业行为的17人,分别占有创业经历人员的78.18%、70.91%、30.91%。
运用 SPSS20.0,以“受调查人员类别”为因子变量,Z1~Z10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2“方差齐性检验”得知,Levene统计量的显著性Sig.>0.05,说明样本来自方差相等的总体。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3中得知F值对应显著性Sig.>0.05,则说明无论是创业教育教师、创业企业高管、优秀创业校友,还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这些受调查者认为创业教育教师的性别、专业、学历、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创新创业精神、辅导敬业程度、创业实践经历等10项因素,对创业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的看法是一致的,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从表3反馈的均值上看,Z8(教师创新创业精神)Z10(教师自身创业实践经历)Z6(对创业态度)Z7(辅导学生创业敬业程度)Z9(创业赛事指导经验)这五个因素,对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较大,而Z1(性别)Z3(学历),则影响较小。
表2 方差齐性检验Table2 Homogeneity test of variances
Z7 2.501 4 212 .059 Z8 .906 4 212 .465 Z9 1.270 4 212 .289 Z10 .675 4 212 .611
表3 F值、均值与方差汇总Table3 F value,mean value and variance
紧扣实证结果,突出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从“内化理念认知、提升教学水平、突出实践锤炼、强化赛事指导、增强科研能力”五个维度,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提升路径。
教育部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重在培养就业创业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路径。但当前人们对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仍存在偏颇。彭尧(2014)等研究指出,72.1%高校教师认为创业目的即盈利,创业教育即教会学生做生意。20%以上教师对创业教育冷漠。在指导学生创业上,24.8%教师出于完成学校规定任务,12.7%教师因为评职称需要,出于热爱的仅1.5%[2]。创业教育不是所谓的“副课”,而是必修课,不仅仅是解决学生就业难的出路,也未必就要培养出老板或企业家,其核心在创新,本质是素质教育,强调创新创造思维模式的训练、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培育,关键在于造就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创新创业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了全面系统部署。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要从培养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差异化特色人才的高度,认识创业教育在高校地位中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主动突破现有思维模式,不唯书不唯上,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大胆实践,带头创新,带动创业,身体力行在学生心中“植入创新基因”、“种下创业种子”。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需勤练内功,多渠道提升教学效果。一是完善知识储备。学习财会、营销、管理、电子商务等商科知识,掌握国内外创业政策法规。二是优化教学组织。小班制教学效果相对较好。实行30-35人的小班制,小班再细分成6-7个团队,每个团队5-6人,遴选组长1人,实行组长管理负责制,强化学生团队管理和协助意识。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和网络视频观摩相结合。课堂上强化学生互动参与,通过企业营销案例分析、商业模式设计小组讨论、人力资源管理角色扮演、创业项目选择头脑风暴、团队建设主题游戏、政策法规章节学生辅讲、创业计划项目路演等,强化学生参与主观能力性。课后,布置学生观看网络平台的精品公开课,并撰写学习体会,内化知识要点。四是夯实教学基本功。针对不同专业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教案,观摩名师教学,旁听同行讲课,参加“优秀教案”、“优秀案例”、“精彩多媒体课件”教学竞赛,进行慕课、翻转课堂、移动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4]。
创业是实践性活动。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实践经验普遍缺乏,急需强化。一是参加创业培训。从入门的创业意识培训,到仿真创业的模拟实训,到“DMC创业指导师”研修,再到SYB,KAB等创业师资培训,以及报考创业指导师等,以训提能。二是申报建设大学生创客实验室、众创空间,在实践中提升自我。三是赴企业锻炼。深入行业企业了解生产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熟悉操作规范、技能要求、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掌握企业基本运行流程。四是自主创业。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爱好自主创业,在亲身体验中熟知创业过程,为学生创业做好榜样。五是与企业横向合作联合创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高校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横向合作,与企业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美国硅谷,有很多企业都与大学创业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六是以技术入股、投资入股等形式与学生一同创业。七是与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结对,形成师徒传承研习关系。
赛事是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载体,也是检验和增强指导教师临场实战水平的渠道。创业教育教师要主动指导创业团队、跟踪服务参赛学生、亲临一线带队参加比赛。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创业专项大赛、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昆山花桥杯”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华东区“学创杯”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大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观致杯”皖江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的创新创业赛事中,了解行业最新需求、兄弟高校整体水平、本校学生不足以及创业教育教师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拓宽视野与境界,增强自身实战能力。
科研是教学的支撑和引领。创业教育教师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很好把控和评价学生的创业项目和商业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师不能仅定位在“教书匠”,还要做好科研,从“传授型”向“专家型”转变。一是关注学科发展热点。熟知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现状、最新成果及学术评论,以多维度视角、前沿学术成果,去启发与导引学生[5]。二是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加强教学研究。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实际创业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进、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考试考核改革等着手,申报质量工程项目和振兴计划项目,开展应用性与对策性研究。三是以提升学术水平为核心,做好科学研究。明确自身学术主攻方向,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内,依据既定研究方向,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积极申报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进行综合性研究,以深厚的积淀和更多的成果,支撑课堂教学和扶持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王博.高校“双创”理念发展问题及其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53-56.
[2]彭尧.教师对大学生创业态度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4,(11):77-79.[3]邹晓红.高校创业师资的选择标准及范畴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1):60-62.
[4]石慧.论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素质的提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60-162.
[5]李宪.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的建设[J].焦作大学学报,2013,(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