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名 段剑伟
(1.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 六安 237011;2.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51)
创客教育是一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倡导“创新”、“分享”、“合作”和“实践”理念,以培养各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创客教育正在引领中国创新创业潮流,当前全国不少国内高校开展了创客教育,基于此,课题组对部分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创客空间、创客教育活动模块、创客师资、创客教育机制与成效等要素都是课题组调研的重点内容。
调查课题组通过问卷和线上交谈等形式调研分析当前高职创客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依托“问卷星”平台设计,针对“全国高职院校思政课交流群”和“全国创新创业课交流群”两个QQ群,面向全国高职院校做了一次“高校创客教育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高校教师,参与填写问卷的教师83份,其中高职院校76份,本科7份,因此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为91%。课题组对有效问卷结果进行了细致综合的分析,与十多位不同高职院校的教师针对该校创客教育的开展情况作了深入交流。
一是关于对创客的内涵、创客教育的本质和功能的理解,认为基本了解的占比43.37%,认为不了解的占比44.58%,认为了解的只有12.05%;二是关于有没有建设创客空间等设施或其建设计划,认为有创客空间的占比37.35%,认为创客空间正在建设中的占比3.61%,认为无创客空间但有其建设计划的占比20.48%,认为无创客空间也无其建设计划的占比38.55%;三是关于有没有开展创客教育,认为有的占比近48.19%,认为无的占比51.81%;四是关于开展创客教育活动由哪些模块组成,机器人占比25.51%,模型飞机占比6.02%,3D打印占比21.69%,创意拼搭占比15.66%,能工巧匠占比近21.69%,智能家居占比近16.87%,智能制造占比24.1%,其他模块占比43.37%;五是关于开展创客教育活动中,大学生创客的成果都有哪些,认为专利占比28.92%,生活类创意作品占比36.14%,制造类创新作品占比28.92%,智能机器人类创新产品占比22.89%,服装设计类创新产品占比14.46%,其他创新作品占比27.71%;六是关于创客教育的作用,认为创新意识的培养作用占比近78.31%,创造能力的培养作用占比72.29%,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用占比65.06%,创业项目训练作用占比55.42%,认为因多种原因没多大作用的占比2.41%,其他作用占比12.05%;七是关于创客教育能否很好地持续开展下去,认为可能会的占比31.33%,认为一定会的占比36.14%,认为不会的占比1.2%,认为不好说的占比21.69%。
一是创客教育的受众面比较窄,主要对极少数的拔尖优秀学生进行;二是创客教育集中在机械、机电、信息、建筑等少数专业领域,主要是应对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三是创客空间的功能未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一般只是作为教学条件的对外展示;四是创客教育师资不足,且大部分专业教师对创客教育的内涵和目的并未了解清楚,理念并未转变,依然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五是近半院校对创客教育并不感兴趣,变革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天然注重实践、技术、创新的职业教育属性跟创客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根据金星霖,周娜(2017)“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兼容对照表”(见表1),[2]可以明显看到二者之间的关系。
表1 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兼容对照表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创客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一半高职院校建立了创客空间,开展了创客教育,另一半高职院校则没有开展创客教育。而建立了创客空间的高职院校真正利用和发挥好创客空间功能的却少之又少。受社会上创客空间的运营模式影响,大多都将其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基地。创客教育的目的是引领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让大学生去创业。高校创客教育应结合高校自身的属性,其是学生踏入社会前的培养工作,主要目标应集中在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引领和创新能力的锻炼,而不是直接让学生尝试创业。
“创客”不同于“发明家”(Innovator),它描绘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它并不是一种职业,也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当我们在家里进行烹饪、打理花园、织毛衣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是创客了。[3]所以创客教育是一种针对大多数人开展的创新教育模式。
虽然好多院校美其名曰开展了创客教育,但其开展的却是极少数人的教育。少数人或者个人的突出能力并不能代表着创客教育的特征。创客教育的理念包含“人人皆可创新”、“团队协作创新”、“分享创新成果”“实践中创新”等,而我们的很多院校,受上级政策驱动、理念转变滞后、变革教育体制困难重重等主客观原因,仍然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创客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传统守旧,依然表现出精英主义模式,即仅对极少数优秀拔尖生开展针对性训练与培养,去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或创新创业大赛争金夺银,以完成国家政策性业绩考核指标。所以,培养对象不具有广泛性,并不是真正的创客教育。
目前,高校建立创客空间,开展创客教育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号召,各高校统一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面对一门新课,大多数老师都未受过专业培训,经验缺乏,水平有限,故教学效果一般。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是创客教育的基础理论,创客教育强调做中学,实践中创新,这就对教师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每位专业教师都要加强创新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方能带动创客教育的氛围。所以,创客教育整体表现出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创客教育氛围缺失。
目前,广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基础课大多由思政课教师或就业指导课教师授课,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严重脱节,不能体现实践性,也就不能开展创客教育,充其量只能算作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任务与习惯的影响,每位专业课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门课程,也不乐意增加额外工作量,更涉及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变革动力不足。基于公共课教师擅长理论教学,现实教学中创新创业课程所体现出来的“重形式轻内容”也就不足为奇。说到底,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变革意愿不强,敷衍应付目的明显。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高职院校可采取的对策相应为以下四个方面:
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职业教育属性,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创客精神的引领,开展创客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的优势,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训练。高校的创客空间作为创客教育的示范基地,展示的是大学生的创新成果或创意作品,属于智慧教育,而不能简单效仿社会,作为大学生的创业基地。创业集中体现的是社会人的特征,大学生正处于由半个社会人向社会人转变过渡时期,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其拥有适应社会和改变社会的各种能力,创新能力为主,创业能力为辅,主次要分明。
创客教育是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的产物,实践性、交互性和开放性强,强调人人创新,团队创新,成果共享,氛围创新。很显然,这些特点决定了创客教育针对的大多数人的创新教学。高校应转变创客培养模式,坚持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加强与社会机构合作联动,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贴近社会与市场的实战训练环境。创客教育应瞄准大学生的整体创新意识与能力,而不是传统只针对极少数学生的精英主义教育。当然,对于少数成熟的具有市场价值的大学生创新作品,高校可以帮助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牵引至大学生创业园,社会创客空间等创业基地去专门培养创业型人才。(见:创客教育教学示意图)
创客教育教学示意图
针对师资不足,创新创业教学经验不足水平较低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高校要组织加强专业课教师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强化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同时更要突出创新型教师建设,努力做到专业教育与创客教育的融合;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对于少数科技含量高、市场价值高的学生创新成果,帮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开展针对性创业帮扶教育。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定位为公共课,与专业教育脱节等问题,高校应着手建立系统性的创客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既要包含理论基础与专业实践的课程体系,也要包含公共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师资体系,还要包含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基地平台体系。加强课程改革、师资结构改革和孵化基地功能分类利用,推动创客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创客受众面也从极少数到大多数,创客行为从任务尝试到兴趣习惯的养成,校园实践文化充满浓厚的创新氛围,从而以丰富多彩的创新创意产品引领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客教育为高校尤其是天然注重实践能力的高职院校带来了教学改革新契机。由于是新的教育模式,当前诸多院校存在一些问题也在所难免。希望本文提供的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对于广大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有一定帮助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海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管理,2016,(8):90-93.
[2]金星霖,周娜.创客教育及其在职业院校的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7,(2):61-66.
[3]Dale Dougherty.The maker movement[J].Innovations,2012(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