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多模式共融护理

2018-05-03 02:37朱维娅
关键词:预见性导管心肌梗死

朱维娅, 韩 倩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内科导管室, 江苏 无锡, 214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常见急危重症,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严重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功能衰竭[1]。急诊PCI手术具备迅速恢复梗死血管血流、有效降低梗死者死亡率、显著改善预后等确切疗效[2],故成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优选治疗策略[3]。但受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病情危急、进展迅疾、急诊术中并发症频发等特点的影响,急诊PCI被纳入高危操作范畴,对相应的护理配合质量与效率要求也相对较高[4-5],单一的护理模式往往难以适应多元化的护理需求。本研究尝试将多模式共融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急诊收治的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ST段抬高,血清心肌损伤志物高于正常,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根据是否接受多模式共融护理模式将患者分为2组。实施前(2016年1月—12月)纳入患者70例设为对照组,男49例,女21例;平均(57.32±12.33)岁;1支病变者43例,双支病变者18例,多支病变者9例;平均置入支架数(1.07±0.36)个。实施后(2017年1月—12月) 70例设为观察组,男48例,女22例,平均(51.03±11.09)岁;1支病变者40例,双支病变者20例,多支病变者10例;平均置入支架数(1.22±0.29)个。2组急诊手术病例年龄、性别、置入支架个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进入导管室取平卧位,严密监护下通过经皮桡动脉/股动脉穿刺途径行介入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PCI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多模式共融术中护理,即将预见性护理、合理化分工站位、细节化护理、创新性护理等多种护理模式与理念灵活合理共融为一体,并应用于急诊PCI护理实践之中。

1.2.1 预见性护理: ①预见性物品药品准备。日常准备:准备PCI术常规导管材料及无菌手术包各1套,固定放置于最方便取用的专用物品柜内并做好醒目标识,按照“即用即补、谁用谁补”的原则于使用后立即补充于原位。随时保证各种仪器(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喉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临时起搏器、加压输液装置、吸痰吸氧装置及抢救车等)及各类相关用药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固定于合理位置处[6]。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准备:连接除颤电极片,充电150 J双向波备用;开启临时起搏器并将起搏频率设置为70次/min;按术中常规用药标准快速配置替罗非班、多巴胺、肝素钠、硝酸甘油等药物,配置好的药物贴上事先备好的标记有药名剂量等的标签,替罗非班配置液置于注射泵内备用,其它药品置于无菌盘内固定位置。②预见性患者准备。2名护士同时接患者入室,分工检查患者皮肤准备、静脉留置针位置及通畅度、造影剂过敏试验结果,未准备完善者立即加以弥补;将患者安置于手术床后,一名护士立于患者右侧,快速去除遮挡衣物、完成电极片合理有效粘贴及心电监测连接并查看心电波形[7],另一名护士立于患者左侧,快速评估输液情况、提供鼻导管给氧。

1.2.2 合理化分工站位: 以导管室构造与手术需求为依据,2名护理人员分工明确而又互为配合,一名护士立于术者一侧、靠近材料柜位置,听取术者材料需求后快速寻找、拆包、传递材料并及时记录,术后完成环境整理及收费;一名护士立于患者左侧、靠近抢救车位置,全面观察评估患者术中情况,进行护患沟通,完成急救药品物品准备、取用,提供并发症处置及抢救配合,术后负责患者安全护送及与病区护士交接工作,及时完善手术护理记录。

1.2.3 创新护理: 主要体现在对常用抢救用药的表格化及手术护理记录的简捷化。将急诊PCI术中所可能用到的抢救用药按体质量、病情等进行剂量、配制方式、速度等内容的表格化编制,过塑处理后张贴于抢救车旁易见位置,利于对护理人员做出目视化指引,在紧迫的抢救过程中仅需按照指示而无需经过换算即可快速完成药物的精确配置及速度设置[8]。设计应用简明规范的手术护理记录单,用药记录、生命体征变化等尽可能以直接打钩方式表示。

1.2.4 细节管理: 对急诊PCI术中放置于手术台上的各类用物(药品、注射器、药杯等)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以不同规格药杯与注射器内置不同药物,清晰标记药名与剂量并保持标记面朝上,所有导管室工作人员对此形成共识以降低混淆使用率。对手术所需材料之名称价格进行归类整理,每台手术应用1张与之对应的材料清单,数量为1者直接选择相应类目打钩,数量大于1者直接在相应类目后划正字。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急诊手术病例的术前准备时间及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门球时间)[9]。统计比较2组急诊手术病例的术中并发症和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缺陷事件包括术中用药错误、手术收费错误、文书记录错误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术前准备时间及门球时间比较

2组患者急诊PCI手术均顺利实施,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和门球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前准备时间及门球时间之比较 min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 2组术中并发症及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8例(11.43%),对照组为10例(14.2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缓解,预后良好。观察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2例(2.86%),低于对照组的9例(1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观点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领域已获广泛认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而言,越早赢得成功再灌注干预则效果越好,PCI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为主要与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手段[9-10],尽早实施该手术成为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的举措。而这除了手术医师的精湛技能之外,也与导管室护理配合的质量与效率息息相关[10]。常规的心脏导管室护理在面对需要分秒必争、包含大量繁琐细碎护理内容的急诊PCI手术配合任务时,难免出现护理供给上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可能影响急诊手术效率与安全性,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手术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更具科学有效性的导管室护理配合模式。

本研究采用多模式共融护理完成急诊PCI术中配合护理实践,是在充分考虑急诊PCI手术护理配合在预见性、细节化、创新性、团队化等方面的实际要求基础之上来进行护理模式探索的。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理念融于术前准备之中,常备PCI常规材料与无菌包各1套,保证在面对随时而来的急诊手术任务时,手术用物可快速便捷齐备到位,在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提前使除颤仪、常用术中抢救用药等处于随时可取可用状态,接入患者后按照手术准备要求进行预见性检查与查漏补缺,避免因患者准备不到位所致的手术延迟[12-13]。合理分工站位模式的应用,使2名护理人员可依据术中材料传递与药品设备最快到位化的需求来进行合理的分工与站位安排,一人重点监测心电与有创压力变化的分工设置模式,有利于对病情瞬间变化的有效把握与掌控,另一人严密关注手术进度、了解造影所示病变情况,便于预见性准备与传递介入材料,2名护理人员在各司其职同时注意紧密的团队化配合,既可降低远距离取物传递所致的额外时间消耗,又可于必要时进行有效的护理互助与互补,提高应急处置效率与团队作战效应[14]。创新性地设计使用目视化用药指引表单与简捷规范精准化的护理记录表单,使术中给药从取用、配置到调速等一系列过程均变得更为方便快速与准确[15],使护理记录既便捷精准又省时达意。细节护理的引入,打造规范化的用药用物收费细节控制体系,有利于降低护理人员因时间紧急、任务繁重而出现用药用物、收费等方面的混淆与失误可能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和门球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模式共融护理干预对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多模式共融护理可将预见性护理、细节护理、创新护理及团队化护理等多个护理模式的积极性与优势成功融合于急诊PCI手术配合护理实践全程之中,从而实现较好的节省护理用时、推动手术进程、提升术中并发症发现处置效率、降低各类相关护理缺陷事件发生风险的良好护理效果。

[1] HU B, LI W, WANG X, et al.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and Risk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ainland China: The INTER-HEART Study[J]. J Epidemiol, 2012, 22(2): 123-129.

[2] PATEL N, MARIA G L D, KASSIMIS G, et al. Outcomes After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Unprotected Left Main Stem Occlusion: The BCIS National Audit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6-Year Experience[J].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4, 7(9): 969-980.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 43(5): 675-690.

[4] 于佩佩.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的全程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15): 1378-1380.

[5] 张晓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的护理配合[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6): 66-68.

[6] 黄春华.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4): 667-669.

[7] 张彩英, 张彩芹, 孙宁,等. 急诊PCI术中心室颤动的早期识别与抢救配合[J].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5, 35(1): 61-63.

[8] 陈芹, 马影, 蒋慧娟. 优化急救流程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20): 2382-2385.

[9] GAO R L. Shortening the door-to-balloon time for transferr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hysician transfer may be a better way in China[J]. Chin Med J (Engl), 2008, 121(6): 483-484.

[10] KIM L K, FELDMAN D N, SWAMINATHAN R V, et al. Rate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7 to 2011).[J]. Am J Cardiol, 2014, 114(7): 1003-1010.

[11] 程姝娟, 颜红兵, 胡大一,等. 导管室启动模式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7): 625-628.

[12] 曾军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的预见性护理[J]. 海南医学, 2014, 25(16): 2489-2490.

[13] 张文红, 沈小兰, 曹燕,等. 预见性护理责任制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36): 4415-4417.

[14] 何雪辉, 康利鸽, 冯素敏,等. 多学科协作护理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 36-38.

[15] 姜玫, 吕明, 段元秀,等. STEMI护理工作流程图在急诊PCI术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19): 10-12.

猜你喜欢
预见性导管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