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核心素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所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指导方向。正如教育心理学中对于问题解决的描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李艺教授在《谈“核心素养”》一文中把核心素养分解为三个层面:最底层的“‘双基指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中间层的“问题解决指向”,以解决问题过程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上层的“学科思维指向”,旨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实质上是初步得到学科特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需要探究的方向。笔者以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8年级信息技术》第1章第2节“用计算机制作逐帧动画”为例,依据李艺教授的学科素养“三层理论”展开,分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双基指向
李艺教授的“双基指向”在核心素养中的最底层,根源于课程指导纲要,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二是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其未来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本课例是以理解帧的概念和逐帧动画的制作原理为基础知识,以掌握逐帧动画制作方法和技巧为基本技能展开。
为让学生理解帧的概念,课例中笔者用Flash制作了“区分概念”互动式SWF作品,让学生在表格中拖入正确的名称和图形。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理解并区分帧与(空白)关键帧在时间轴上的不同图形表现形式,从而明确帧与(空白)关键帧在编辑实例上的不同作用。之后再通过活动进行应用,在练习中继续巩固概念的区分,让学生在不断地自我认知和自我实践中掌握本课的重点。
2.问题解决指向
正如李艺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一个围绕“人”展开的,由科学思想而致的,关于刻画人的内在品质的概念,并将其视作信息技术之人的核心素养的主体部分[2]。所以,在逐帧动画制作的原理的展开中,借助了两个较为常见的实例引发学生的科学计算思维,一是插入空白关键帧引入序列图片,二是插入关键帧重新编辑实例属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提供给学生源文件作品后,提出如何将序列图片引入舞台完成逐帧动画,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通过学生的不断尝试,分享过程,从而解决通过在空白关键帧中添加序列图片制作逐帧动画的问题,在学生的活动探究中,在老师的步步引导下,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经意间得到了启迪与培养。
教育学认为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活动二中,笔者完全放开学生的手脚,布置任务后,引导学生迁移前一知识点来解决霓虹灯打字效果的问题,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多次尝试后,有9位学生能解决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激发了同组学生的思维,有3/4的学生能完成任务。教师在之后提供帮助文件,可以确保其余1/4的学生尝试完成任务,获得学科成就感。
通过设置XY轴参数将序列图片调整在同一位置和调整动画的帧频这两个实用的制作技巧,也是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我发现,自我要求完善,这说明学生在潜意识中渴望主动地獲取信息、加工信息,有了初步把握信息的敏感度。课例也采用学生们熟悉的《疯狂动物城》中Judy和Nick卡通形象引出交通安全这一主题,增强学生对安全交通的无意注意,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学科思维指向
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充分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判断力,在解决学科问题的过程中,与同伴在知识共享、协作探究中综合判断、思维碰撞,渗透信息社会下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方面的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是个体与情境之间的互动,强调知识、能力、思维的融合统整,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例进行反思和研究。
1.基础知识的直接影响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注重单元的系统学习,知识点之间关联密切。在本课的学习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对多图层动画比较陌生,对制作中锁定图层的制作技巧也有所欠缺,导致动画制作时会不经意间误操作到其他图层。可见基础知识的掌握全面与否对解决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
2.综合情境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教学常以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模式展开,在情境任务的步步推进、知识的层层深入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需要教师设计关键而有趣的问题情境。如在本课例中从笔者自制Nick违法交通规则受Judy惩罚的动画情境开始,直切主题,激发学生制作Judy惩罚Nick序列图片逐帧动画的兴趣,进而制作文字逐帧动画的宣传语,推进了课堂中逐帧动画制作的技术主线和遵守交规这一主旨脉络的呈现,引导了学生围绕主题任务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对解决方法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思路,允许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就不同的方法展开思考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在逐步加强,但第三环节的任务与前两个任务间存在脱节,单单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没有与此相关的故事情节连接,学生兴趣稍减。可见,创设一个完整的与信息素养密切联系、体现学科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情境,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3.协作学习的持久作用
协作学习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同伴互助学习是课改的趋势,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要求所在。笔者学校外来务工子女占比75%,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活动完成的时间差异很大,课堂中虽有分组和提醒组员间的相互帮助,但仍有个别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未能及时完成本节课的活动,笔者考虑课前需设定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其他组员指导其问题所在,确保个别学生跟上活动进度,真正实现全体同学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学科,在发展学生必备的适应终生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依托,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完善学科体系,注重培养具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中学生。
参考文献
1]李艺,钟柏昌. 谈“核心素养”[J]. 教育研究,2015(9): 17-24.
[2]李艺,钟柏昌. 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设计问题讨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16(4):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