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玉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广东 广州510510)
随着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教育均衡化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教育发展与经济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成为研究的重点。学者们以不同地域为实证研究地,根据对耦合协调关系内涵的不同理解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主要运用弹性指数[1-2]、灰色关联法[3-4]、数据包络分析[5-6]、主成分分析[7]、协整模型[8-9]等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对高等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了量化分析,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某一产业与相关产业高等教育耦合关系的研究成果却较为缺乏。伴随着旅游业的大发展,高职旅游教育发展迅速,高职旅游教育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师资建设[10]等方面。虽然众多的关于高职旅游教育的研究成果都指出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要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但是其探讨大多是主观判断,并没有深入探讨高职旅游教育是否与旅游产业协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在综合分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以广东省为实证分析地,探讨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以期为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的教育发展评价模型和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依据旅游教育和旅游产业的互动机理,遵循指标选取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基于投入与产出的指标,构建了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高职旅游教育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权重采取熵值法确定,熵能够克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以及多指标变量间信息的重叠,被各学科借用后得到广泛应用。鉴于统计数据的滞后性和高职旅游教育资料搜集的难度,本文的研究数据采用2015年数据源。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数据来源于《2016年广东省统计年鉴》、《2016年广东年鉴》资料和广东省各地市的旅游局网站信息资料。高职旅游教育水平的数据资料由于现在缺乏官方统计,数据均为自行搜集整理。其资料来源于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13-2015年的招生计划资料、各学校网站、阳光招考网站、中国知网。
表1 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高职旅游教育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选择耦合协调模型来反映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协同融合的现象,是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协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之间的良性相互关联,是系统间或系统内部各要素间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关系。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共生共融、相互促进的,符合耦合协调现象的运行机理。旅游产业是旅游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旅游产业的深度发展会推动旅游教育对接产业发展,深化改革。旅游教育的发展会促进旅游产业的理念创新、管理创新,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和人力资源,保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越高,越有利于二者的良性发展。
根据耦合协调模型理论及应用机理,本文构建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耦合模型为:
其中C为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耦合度,u1、u2分别为高职旅游教育和旅游产业发展的
其中D为旅游产业与高职旅游教育的耦合协调度,D∈[0,1],D越接近0,表明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越低,反之则越高。α和β为待定系数,表示旅游产业与高职旅游教育的重要程度。由于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非常依赖旅游产业的发展,而高职旅游教育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作用较弱,因此在征询相关研究专家的基础上,取α系数为0.35,取β系数为0.65。
结合耦合协调模型相关文献标准[11-13],根据高职旅游教育水平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本文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划分为4种类型:0<C≤0.3表明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0.3<C≤0.5表明二者处于颉颃阶段;0.5<C≤0.8表明二者处于磨合阶段;0.8<C≤1表明二者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将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综合评价水平。由于C值仅能表现两系统之间关系的强弱程度,不能揭示两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可能存在两系统发展水平很低但耦合度很高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其公式表达为:协调度划分为10种类型:即0<D<0.1为极度失调,0.1≤D<0.2为高度失调,0.2≤D<0.3为中度失调,0.3≤D<0.4为轻度失调,0.4≤D<0.5为勉强耦合协调,0.5≤D<0.6为初级耦合协调,0.6≤D<0.7为中级耦合协调,0.7≤D<0.8为良好耦合协调,0.8≤D<0.9为优质耦合协调,0.9≤D≤1为极度耦合协调。再根据高职旅游教育水平(u1)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u2)的比值划分二者发展的关系类型:u2>u1为高职旅游教育发展滞后型,其中u2/u1≥4,为高职旅游教育发展极度滞后型,3≤u2/u1<4为高职旅游发展高度滞后型,2≤u2/u1<3 为高职旅游发展中度滞后型,1≤u2/u1<2为高职旅游发展轻度滞后型;u1>u2为旅游经济发展滞后型,其中u1/u2≥4为旅游产业发展极度滞后型,3≤u1/u2<4 为旅游产业发展高度滞后型,2≤u1/u2<3为旅游产业发展中度滞后型,1≤u1/u2<2为旅游产业发展轻度滞后型,u1=u2为二者发展同步型。
根据以上公式的逐步测算,最终得到广东省各地级市的高职旅游教育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分析结果,见表2。广东省各地市的高职旅游教育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均处于颉颃阶段,表明了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无法适应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由于高职旅游教育中涉及较多的学生数指标,从侧面反映了高职旅游教育仍然无法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其中各地市中,广州、佛山、东莞、惠州、江门、中山、肇庆、湛江、茂名、阳江、汕尾、清远、河源、云浮的高职旅游教育水平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耦合度程度相对较高,呈现向磨合阶段发展的态势,而其他城市的耦合程度相对较低。
表2 广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高职旅游教育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
从耦合协调度来看,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含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中山、肇庆)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为0.653,属于中级耦合协调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珠三角地区的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能够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珠三角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是其他地区的8倍多,高职旅游教育水平是其他地区的9倍多,属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高职旅游教育水平最高的区域,从二者发展水平的比较关系上来看,此区域整体上属于旅游产业轻度滞后型。高度发达的旅游产业水平为本地区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先进的高职旅游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本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支持和人才保障。但是本地区内,各地市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协调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各城市中,广州的高职旅游教育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得分值均为最高,领先于省内其他城市,高职旅游教育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勉强耦合协调的程度,属于旅游产业发展轻度滞后型。从所搜集到的高职旅游教育资料来看,全省有67家单位开展高职旅游教育,其中广州地区占了34所,其旅游教育规模、旅游教育师资人数占了全省一半以上。广州得益于传统历史发展和有利的省会政治地位优势,实现了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的协调,二者可以相互促进。深圳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排名第二位,但高职旅游教育水平得分较低,二者处于中度失调阶段。其高职旅游教育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属于高职旅游教育极度滞后型地区。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其经济优势一直处于广东省前列,但是其教育滞后性的问题一直存在。深圳市目前仅有3所院校进行高职旅游教育,虽然说其院校的教育质量和旅游教育规模在全省各个院校中有比较优势,但是相对于深圳发达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其地区高职旅游教育水平远远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佛山、中山、肇庆、东莞、珠海、惠州、江门从耦合协调度上来看,高职旅游教育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处于高度失调阶段,表明了这3个地区的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不能相互促进。其中,佛山、中山、肇庆属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轻度滞后型,东莞、惠州属于高职旅游教育中度滞后型,珠海、惠州、江门、湛江属于高职旅游教育轻度滞后型。
粤北地区(含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从耦合协调度上来看,此区域属于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高度失调区域,表明了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协同性差。此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高职旅游教育水平均属于第二等级的区域,从二者发展水平的比较关系上来看,此区域总体上属于高职旅游轻度滞后区。从各个城市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来看,均属于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极度失调类型。从二者发展水平的比例上来看,梅州属于高职旅游教育极度滞后型,韶关属于高职旅游教育高度滞后型,云浮属于高职旅游教育中度滞后型,清远属于高职旅游教育轻度滞后型,河源属于旅游产业中度滞后型。粤北地区是广东旅游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相对较高,但是高职旅游教育却存在比较严重问题。此区域内的梅州没有高职院校,属于高职旅游教育极度滞后区。韶关、云浮地区各有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招收旅游相关专业,但是教育规模很小。清远的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高职旅游教育,教育规模较大,高职旅游教育水平较高。河源的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高职旅游教育,其教育规模很大,高职旅游教育水平位于广东省前列,在一定程度上为河源的旅游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相对于较高的高职旅游教育水平,河源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差。
粤西地区(含湛江、茂名、阳江)从耦合协调度来看,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上属于高度失调型。此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高职旅游教育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但是高职旅游教育水平和旅游产业的协调性较差。从二者发展水平的比较关系上看,此区域总体上属于高职旅游教育轻度滞后型。从各个城市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上来看,湛江属于高度失调类型,茂名和阳江属于极度失调类型。从二者的发展水平的比较上看,湛江和阳江属于高职旅游教育轻度滞后型,茂名属于旅游产业轻度滞后型。
粤东地区(含汕头、潮州、揭阳、汕尾)从耦合协调度上来看,属于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极度失调型,此区域是高职旅游教育水平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均很低的区域,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极度不协调。较低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对高职旅游教育的带动作用极弱,而高职旅游教育业很难为本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起到明显的作用。从二者发展水平的比较上来看,此区域总体上属于高职旅游教育高度滞后型。从各个城市的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来看,均属于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极度失调区域,从二者发展关系的比较上来看,汕头、潮州、揭阳属于高职旅游教育严重滞后类型,汕尾属于旅游产业发展轻度滞后类型。
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从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比较关系上来看,6处属于旅游产业发展轻度滞后型,1处属于旅游产业发展中度滞后型;14处属于高职旅游教育滞后型,其中5处属于高职旅游教育极度滞后型,1处属于高职旅游教育高度滞后型,3处属于高职旅游教育中度滞后型,5处属于高职旅游教育轻度滞后型。从大区发展来看,珠三角地区属于旅游产业发展轻度滞后型,粤北和粤西地区属于高职旅游教育轻度滞后型,粤东地区属于高职旅游教育高度滞后型。
广东省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协调程度较低,旅游产业发展与高职旅游教育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较弱。除广州外,大部分区域处于二者关系失调状态,并且从二者发展水平的比较关系上来看,绝大部分区域属于高职旅游教育滞后区域。因此,从促进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必须形成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的高职旅游教育水平。
第一,从政府层面来看,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宏观调控,推进区域高职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首先,对于高职旅游落后型区域,尤其是粤北、粤西、粤东地区,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高职旅游教育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对于高职旅游教育滞后型地区,可以在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财政投入、招生、就业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促进高职旅游教育滞后型地区的高职旅游教育水平的提高。其次,在办学机制上,通过调整学校结构类型,适当升格部分中职、成教院校,推动高职院校建设。另外,合理发展相应的民办教育院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职旅游滞后型区域的教育水平。再次,对于旅游产业发展落后地区,各级政府要在分析本地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旅游规划,适当引导,加快本地区旅游建设的步伐,从而带动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水平。
第二,从院校层面来看,需要各级高职院校提高竞争力,完善服务行业的能力。要充分分析本地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和特色,通过优化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等,使高职旅游教育培养契合本地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尤其是粤西、粤东、粤北地区,在旅游人才的培养上,更要契合本地实际需要。各高职院校之间要加强本地区院校间的交流和互动,形成资源共享,提高本地区的高职旅游教育竞争合力。粤西、粤东、粤北地区院校,要加强与珠三角地区优质高职院校的交流、合作,通过借鉴、学习、融通,提高本地区院系的教育竞争力。
第三,从行业层面来看,需要旅游企业积极参与院校建设,共谋发展。首先,旅游企业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知识资源,这些对服务本地旅游产业来说至关重要。各地区的旅游企业可以为本地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实践基地。因此,企业要积极走入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形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既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服务行业的能力,也能促进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旅游企业要注重引领,提高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在目前的旅游新常态下,互联网+、全域旅游等旅游新概念层出,企业拥有大量的行业信息资源。因此,旅游企业走入高职院校,可以使高职院校了解更多行业信息,引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探索,提供高职院校服务行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92-2010年的数据分析[J].高教探索,2013(5):135-138.
[2]李彬彬,杨晓萍.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区)高校扩招后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36-41.
[3]李淑贞.广东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J].高教探索,2012(3):43-46.
[4]王永杰,黄政,王振辉.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3):111-115.
[5]李静,谢树青.基于网络 DEA模型的新疆高等教育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5(3):132-138.
[6]李毅,姜天英,刘振国.基于DEA分析的中部六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72-76.
[7]许玲.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研究——基于2004年和2011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1):24-29.
[8]毛建青.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整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经济论坛,2010(9):149-152.
[9]谢宗棠,刘宏霞,杨朝继,等.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3(10):17-19.
[10]徐秀玉.我国高职旅游教育研究进展——基于Cite Space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6(7):54-59.
[11]许爱景.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和耦合协调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5):73-79.
[12]赵崇铁,郑义,洪流浩.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1):71-75.
[13]颜双波.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J].教育评论,2015(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