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峥 刘 瑞
油田事业部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战寒冬的革命性管理举措来抓,全面推进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为油气田提质增效、深化改革、安全绿色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在胜利油田辛6平5生产现场,电力服务中心东辛电力服务部的技术人员在更换新型多功能计量箱。刘铁 摄
中国石化油田事业部全力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深化“两化”融合、打造智能油气田的部署要求,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战寒冬的革命性管理举措来抓,全面推进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建成了120个数字化采油气管理区,打造了功能完善的的油气生产指挥系统(PCS),大幅提高了生产运行效率和精细管理水平,促进了发展理念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为油气田提质增效、深化改革、安全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油气生产指挥系统(PCS系统)整体覆盖分公司、厂、管理区3个管理层级,包括生产监控、生产动态、调度运行等6大业务功能模块,形成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风格的一体化应用平台。
生产现场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报表自动生成,电子巡检替代人工巡检,实现了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油水井远程启停,设备参数远程调控。各油田企业依托平台构建形成一体化生产指挥管理体系,统一数据获取、统筹集中决策、强化专业协同,生产指令直接传达到岗位、个人,实时进行信息交互。生产信息化建设为压减管理层级、精简组织机构、简化运行流程、优化人力资源创造了条件,管理体制从“大而全、小而全”变为“小而专、小而精”。
胜利油田全面提升生产信息化水平,助推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第一批11个新型采油管理区用工减少45.7%,劳动生产率从564吨/人·年提升到979吨/人·年。中原油田完成12个信息化提升的采油管理区,用工总量由改造前的5529人下降到2543人,生产成本下降33%,在产量规模大幅度缩小的情况下单位生产成本降低163元/吨。西北油田围绕指挥中心打造“点对点”生产运行体系,简化管理流程,大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与2011年相比,在油气井增加600多口的情况下,外部代运行用工减少1003人,人均管井数由0.37口上升到0.8口。华东分公司泰州采油厂发挥生产信息化平台作用,撤销采油管理区,采油厂直接管理到班站,用工从710人减少至347人。
通过油气生产信息化建立的实时生产数据采集体系,实现生产现场全覆盖。
各油田企业根据油气藏特点,持续提升数据分析应用水平,从地面、井筒、油藏多维度立体感知生产过程细微变化,精准分析、精细调控、超前预警、快速响应,开发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激发了增效创效新动能。胜利油田依托PCS系统开展单井效益评价,精准优化单井、单机生产运行参数和治理对策,已完成信息化改造的管理区机采系统效率提高2.3个百分点,躺井率下降0.27个百分点,自然递减率下降2.9个百分点,年耗电量降低4.1%,吨油操作成本降低5.9%。江汉油田通过数据深度应用,优化实施高含盐油井远程小流量自动掺水,高含盐油井免修期延长47天。
西北油田采油二厂在各站库安装数字温度计,实现自动化准确测温。郝光灿 杨海生 摄影报道
油气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多级视频联动,通过图像分析实现智能预警,对关键生产设施、重点施工环节、综合治理要害部位进行全程实时监控,较好地解决传统模式下人工巡查不及时、现场监护不到位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安全、质量、工程、综合治理等各类风险。
胜利油田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全方位强化海域等重点安全环保风险区域管控。西北油田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和反恐维稳应急处置信息平台,实现了工区内应急保障的互联互动、资源共享,协助破获了多起刑事案件,降低了偏远井区反恐防爆风险。西南油气分公司什邡管理区生产信息化系统上线两个月,阻止偷盗事件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截获盗窃车5辆,回收原油20余吨。
油气生产信息化建成的实时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为开展以油藏为核心的智能油气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加强实时数据的深化应用,建立油藏、井筒、地面、经济评价一体化模拟系统,开展单井、井组、单元动态分析,优选措施目标和方向,实现对油藏的全面感知、超前预警、智能优化、科学决策、精准管控,推动了油气藏管理的智能化提升,助力油气田提质增效、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