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桂玲
(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的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脑血管畸形者以及高血压病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嗜睡以及昏迷等[1]。本院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脑出血的患者采取强化降压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脑出血的患者90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降压组与强化降压组,每组各45例。在常规降压组患者中,有男28例,有女17例,年龄为37~81岁,平均年龄为(58.06±11.53)岁;在强化降压组患者中,有男27例,有女18例,年龄为35~82岁,平均年龄为(59.01±11.65)岁;患者的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常规降压组
常规降压组患者采取常规降压治疗,首先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硝普钠药物,等到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45 mmHg以下时(1天),调整患者的静脉滴注的速度以此来将患者的收缩压调至135~140 mmHg。
1.2.2 强化降压组
强化降压组患者采取强化降压治疗,如果患者在未进行治疗之前,收缩压低于175 mmHg,则无需采取降压处理,但是如果不是低于175 mmHg,则需要静脉滴注硝普钠药物,等到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75 mmHg以下时(1天),调整患者的静脉滴注的速度以此来将患者的收缩压调至165~180 mmHg。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血肿量、水肿量以及血肿扩大情况。其中卒中量表评分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制的量表,而采取MRS评分对患者的血肿量、水肿量以及血肿扩大情况进行评判[2]。
将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科学处理,采取的软件为专用软件SPSS 20.0。
常规降压组在治疗之前的评分为(9.84±5.13)分,治疗24 h后的评分为(9.32±4.48)分,治疗14天后的评分为(7.84±4.30)分,治疗3个月后的评分为(5.52±2.81)分;在强化降压组在治疗之前的评分为(9.85±5.04)分,治疗24 h后的评分为(9.25±4.08)分,治疗14天后的评分为(6.25±3.66)分,治疗3个月后的评分为(5.74±2.49)分;故化降压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常规降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强化降压组患者的血肿量、水肿量以及血肿扩大情况显著优于常规降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肿量、水肿量以及血肿扩大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肿量、水肿量以及血肿扩大情况(±s)
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血肿扩大 治疗前 水肿量治疗24 h后 治疗14 d后 治疗3个月 治疗前 血肿量治疗24 h后 治疗3个月常规降压组 4(8.9%) 0.91±0.52 4.49±4.23 10.85±5.72 15.6±5.68 10.86±5.72 11.99±6.81 14.12±5.30强化降压组 13(28.9%) 0.99±0.48 2.73±1.81 11.04±5.69 16.9±5.81 11.04±5.69 14.76±7.75 16.38±2.12
脑出血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运动和语言障碍、呕吐、意识障碍、眼部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等,而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一般采取降压处理,但是常规的降压治疗,临床效果并不显著,而采取强化降压处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3]。
本文就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强化降压组患者的卒中量表评分、血肿量、水肿量以及血肿扩大情况显著优于常规降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1]赵 沄.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6,3(21):49-50.
[2]王 璐,徐丹斌,肖 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48小时强化降压对预后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7,29(12):1668-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