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军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技术企业在履行社会技术进步责任的过程中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战略目标之一。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我国在实现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付出了非常沉重的环境和生态代价,特别是生态环境污染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截至目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37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中,审议通过生态领域改革的文件多达39份,构成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任务清单”,其中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各地逐渐利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树立环保意识,要求企业承担生态文明责任。这对高技术企业而言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发展机遇。高技术企业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点。促使高技术企业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作为经营战略目标之一,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许多有社会责任感的高技术企业建立生态战略目标,开展了生态战略绩效评价,以衡量企业制定的生态战略是否符合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并向社会公开生态战略报告。分析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绩效,必须先理清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目标及其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
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目标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特性,二是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特性。高技术企业作为经济组织有追逐利润的天性。利润越高的项目,企业越有追逐的动力。同时,公司作为社会组织,必须遵守社会法律法规和道德习惯。当前国家对所有社会组织的生态要求都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必须也将国家的生态作为公司行为约束之一。按照《公司法》的要求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就意味着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目标是在满足经济约束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生态影响程度,或者说在满足社会对企业生态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赚取更多利润。
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目标这两种表述,在不需要区分经济约束与生态约束两者谁更优先的条件下是等价的,但是如果需要区分生态约束和经济约束哪个更为优先,则两种表述存在差异。显然前一种表述是经济约束条件优先,而后一种表述是生态约束优先。
从整个社会发展历程来看,当国家经济水平处于较低状态、自然生态环境处于较好状态时更容易倾向于经济约束条件优先,而经济水平处较高状况更容易倾向于生态约束;当国家自然生态环境处于较好状态时更容易倾向于经济约束条件优先,而自然生态环境处于较差状态时更容易倾向于生态约束条件优先。一般国家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化社会都会经历经济约束条件优先,到经济约束条件和生态约束条件同等重要,再到生态约束条件优先的历程。
我们国家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现在已经到了生态约束条件优先的阶段。当前国家对生态的最高要求是高技术企业实现产业链生态零影响。显然,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目标与国家对生态的最高要求存在差异。生态零影响与生态约束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态影响之间的差额就是国家衡量高技术企业战略实现社会期望的程度。这个差额最终由全体社会共同承担,是高技术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生态影响的外部效应,也是高技术企业应该承担的生态责任。
利益是联系各个主体的重要纽带,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主体应该包括:1.高技术企业管理层;2.高技术企业股东与债权人; 3.高技术企业生产经营者;4.高技术企业产品使用者;5.高技术企业及其产品使用的周边社会公众;6.高技术企业的行政监管者。一个利益相关主体可能会成为另一些主体的经济约束源或者生态约束源。高技术企业管理层、生产经营者、股东与债权人都能从高技术企业产品收入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尽管管理层、生产经营者、股东与债权人之间也存在经济利益上的冲突与协调,但他们都希望高技术企业利润尽可能高。高技术企业产品的收入受限于使用者支付能力,而成本受制于供应商。高技术企业生产经营者有可能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承受生态影响的后果。管理层、股东和债权人则需要承担法律法规和道德习惯的压力。高技术企业产品使用者承担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生态影响,同时出于自身经济约束,希望产品价格低一些。高技术企业及其产品使用的周边社会公众不能从高技术企业及其产品中获得任何直接经济收入,但是将会承担生产、使用和处置产品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当然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推动立法或者行政监管部门约束高技术企业。实际上,由于一些高技术企业产品存在外部性生态影响,交易各方都能从中获利。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公众几乎成为制约高技术企业生态影响的唯一重要力量。那么,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利益相关者的经济约束和生态约束如表1所示:
如果将上述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关系按照资金流动方向,可以形成一个闭环见图1:
图1 按照资金流动方向的利益相关者经济关系
在这个循环中,产品使用者是直接给付资金的主体,付给了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者获得薪酬待遇后,其余部分资金给管理层;管理层获得薪酬及股权激励等报酬后,其余部分给股东和债权人;债权人获得利息缴税后的部分剩余属于股东所有,股东以资金支持企业发展给使用者带来产品;行政监管者通过获得税收,并提供公平市场环境作为回报。社会公众没有从中支付或者获得资金,但是社会公众可能承担其中带来的生态环境。
这个资金循环既体现了经济约束,也体现了生态约束。高技术企业作为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而言,降低甚至消除生态影响,则需要增加产品成本,而产品成本的上限受使用者能够接受价格制约。从承担高技术企业生态后果的角度来看,相关利益主体对形成生态影响及承担生态影响后果会有所不同。如果产品以生态影响社会公众比较大,而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来,则循环中的其他主体都可能获得直接经济利益,而且没有直接承担高昂的生态代价,则有可能大量出现在市场上。由于产品生产、使用与处置过程中的生态影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所以在这段时期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没有意识到这存在生态影响。一旦他们意识到生态影响,将会推动形成法律法规或者道德习惯,促使企业在生产、使用与处置产品过程就消除生态影响,而不是造成生态影响之后再治理。因此,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对高技术企业产品生态影响的意识及其形成的法律法规与道德习惯成为高技术企业以何种方式降低或者消除产品生态影响的关键因素。这时,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督则成为重要的生态约束力量。
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绩效评价是衡量该企业制定及实施生态战略的工作成效。可以将高技术企业制定的生态战略简单直白地表述为“所说的”,而生态战略的实施情况则表述为“所做的”。高技术企业在生态战略上“所说的”,应该向社会公开,接受包括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以便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比较同样公开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标准与要求。高技术企业还需要将自身实施生态战略的情况形成报告,也就是将“所做的”向社会公开。这样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还可以比较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所说的”与“所做的”之间差异,从而能够全面判断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绩效。
那么,高技术企业向社会公开其制定生态战略“所说的”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而公开其“所做的”报告又应该包括哪些呢?这些信息应该成为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绩效评价指标的基础。
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的制定报告应该包括如下信息要素:1.说明所处行业的法律法规要求与标准;2.使用和处置产品时带来生态影响的风险;3.不同生产技术带来的生态影响及企业拟选用的生产技术;4.企业针对产品生产、使用和处置时的生态影响,预备采取的治理措施、预计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等;5.企业预计对承受产品生产、使用和处置时生态影响的利益相关者的赔偿方案及总费用等。
高技术企业实施生态的报告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信息要素:1.对生态战略的制定报告中提出的各种计划落实情况的说明;2.对报告期、除生态战略的制定报告之外的其他法律法规、道德习惯的变化,以及企业采取的措施和实施进行说明;3.报告期内高技术企业实施生态战略发生的成本费用。
高技术企业实现生态战略目标的成本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一是高技术企业增加成本,使其产品生产、使用与处置过程中不会造成任何生态影响,即生态零影响;二是高技术企业生产、使用与处置产品过程造成一定生态影响之后,再治理这些生态影响到恢复原来状态的成本;三是高技术企业及其产品对生态影响的主体进行经济补偿。从企业经济约束的角度来看,只要法律法规和道德习惯不反对,成本较低的方式将会是其选择的行动方案。既然高技术企业遵从法律法规和道德习惯要求,则必须增加成本来降低或者消除生态影响,那么从路径相对应的反向来看,高技术企业应该承担的降低或者消除产品生态影响的成本与其实际发生的此类成本应该能够反映其遵从法律法规和道德习惯要求的程度,也就是其生态战略绩效的情况。
通过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所说的”与“所做的”两方面报告的信息公开,利益相关者可以获知全面的生态战略绩效状况。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君,高厚宾,王育红.生态文明视域下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战略框架及路径设计[J].管理世界,2014(06):178-179.
[2]谢东明,王平.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03):88-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