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露
“光荣与力量——2017感动上海年度人物”不久前揭晓:罗开峰荣获“2017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组委会给罗开峰的颁奖词是:“苛求极致,才能有毫厘无差的精准;锐意创新,才能有百分之百的完美;甘于寂寞,才能有精益求精的坚守;不忘初心,才能有永不懈怠的激情;虽无轰轰烈烈万里驰骋,却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了中华技能大奖的巅峰;不愧为核电焊神,用巧手焊接出了中国核电的辉煌,用智慧弘扬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罗开峰,男,197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核五公司)首席技能专家、核岛主系统安装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兼焊接班长。他凭借娴熟过硬的焊接技能和对焊接工作的独特领悟,多次承接核电站核一级设备主管道焊接任务,成为国家核电领域焊接技术先锋领军人才。曾获“核工业技术能手”、“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第八届全国技术能手”,“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2017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以及核建工匠、上海工匠、党的十九大代表……
“精度要求高、焊接难度大的任务,就找罗师傅。”领导们点赞,同事们评价,罗开峰就像中国核电在世界上的形象一样——靠谱。
“我最感动:报告从头到尾贯穿‘人民二字”
“新时代,新会风。这次去北京,市领导和我们一起乘坐大巴,没有鲜花、没有地毯、也没有横幅……”去年11月7日下午,上海市金山区党建服务中心,来自中核五公司的罗开峰正在向与会人员分享他的十九大体会,他声情并茂的宣讲不时赢得热烈的掌声。
半个多月前,他曾作为十九大代表在北京参会履职。回到上海后,和其他党代表一样,罗开峰也开始了密集的十九大精神宣贯活动。这次出席十九大,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罗开峰给出两个关键词,兴奋和自豪。他说,10月18日大会开幕那天,也是自己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总书记作报告长达3个半小时,坐在会场里面却一点不觉得时间漫长。
特别是有那么几次,当总书记谈到住房、反腐以及国家主权,全场多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让身在现场的罗开峰深受感染。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代表,罗开峰最感動的,是十九大报告从头到尾贯穿“人民”二字。报告一开始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报告最后一句,也落脚于要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后来有媒体统计,“人民”两个字,在十九大报告中大约出现203次,这让罗开峰真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民的重视。
作为一名工人出身的技能专家,罗开峰也很留意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当总书记说,“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他不由感慨,这句话讲到了技能工人的心坎上。“我平时也一直在思考,今天这个时代,怎样才能让年轻人愿意更长久地扎根在岗位上,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罗开峰说,十九大报告的这句表述,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技能工人的高度认可,也让技能工人看到希望,认识到自身价值。他也由此受到启发,认为在产业技术不断更新的当下,工匠不能只靠手艺吃饭,还要有知识、有理想。
“华龙一号出口到巴基斯坦,就是我们中核五公司在建”
去年10月19日晚,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上海代表在上海市代表团团长韩正同志,副团长应勇、尹弘同志的率领下来到北京展览馆,集体参观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北京市委联合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展览充分运用多媒体和声光电手段,浓墨重彩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一件件实物模型、一段段视频资料、一张张图片图表,让置身其中的上海代表们对五年辉煌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展览现场,有一处“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沙盘模型。上海代表们纷纷围拢,逐个辨认:“这里是上海光源,一期已经建好,二期在建;这里是活细胞成像平台;这个是超强超短激光平台,正在抓紧建设……”展览现场,有个人好像在寻找什么?这是十九大代表罗开峰。很快,他就看到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模型,显得非常高兴、激动,驻足良久。
“华龙一号出口到巴基斯坦卡拉奇,就是我们中核五公司在建,现场正干得热火朝天呢。”据罗开峰透露,之前就听说“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有“华龙一号”机组模型,一直想来看一看,这次终于如愿。作为一名核电建设者,罗开峰对国产核电走出国门非常自豪。他介绍,“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2015年,“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落地福建省福清市,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世界核电第一阵营。
罗开峰表示,目前正在进行“华龙一号”海外首堆主管道焊接的相关准备工作。他朴实地说:“我以后会花更多精力带好徒弟,做好传帮带,为单位多培养些焊接人才;另外想再做些试验,为我国核电焊接技术的进步尽一份力。”
“我从小就被管道上规则排列的月牙状焊缝条纹所吸引”
罗开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核二代”——父亲曾是核电施工的一线管工。
1990 年,罗开峰子承父业,加入中核五公司,一参加工作就毫不犹豫选择了焊接。“我从小就被管道上规则排列的月牙状焊缝条纹所吸引。”
“入门的时候,以为焊接很简单。”师傅手把手教完,罗开峰接过焊枪利索地焊接起了管道,发现没什么难度。“原本半天要焊接的管道,我3个小时就焊完了。”结果,师傅一检查,发现不平整且有气孔,要求全部返工。
焊缝夹渣、未焊透……一次次的打击,让罗开峰有些受挫,认为自己可能不是焊接的那块料。他彷徨之际,“咱是农村出来的,听师傅的,好好干。”父亲劝他专注,稳扎稳打。
由于现场焊接施工环境恶劣,通常会在一些管道内部、逼仄的角落等空间进行,有时候就需要操作者采取蹲着、仰着、跪着等特殊的姿势并保持数小时连续焊接,这就要求焊工具有良好的体能素质。为了让自己的手更 “稳”,罗开峰利用废旧材料自制哑铃,每天空闲时练习举哑铃,这一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
经过一年勤奋练习,参加工作的第二年,罗开峰就以优秀的焊接技术夺得公司青工技能大赛第一名;不久,他又就被任命为恰希玛核电一期工程主管道焊接研究的中坚骨干。主管道是核一级设备,是核电站中最核心的设备之一,素有核电“大动脉”之称,而当时的中核五公司并没有相关经验。作为试验的核心成员,罗开峰认真钻研,仔细分析,总结焊接的心得和体会。每次焊接完成,他都会认真地拾起地上的焊丝头,对每一条每一层的焊缝消耗、焊接收缩等情况做一个详细记录,并及时与攻关小组成员沟通分享。
这些数据后来为总结主管道的收缩变形控制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
“身上再疼,手上的工作也不能停下来”
罗开峰穿过的工作服,没有一件是完好无损的。他的两条胳膊满是白斑,那是被铁水烫伤后留下的伤疤。“普通人烫伤了要把手缩回来,或者赶紧抖两下。但焊工不行,烫伤后必须克服伤痛,手还要保持平稳。”罗开峰说,“电焊工就得不怕烫、不怕苦、不怕脏。我们前期付出得越多,核电运行就越安全,老百姓也就越安心。”
AP1000 三门核电项目是世界首堆,所以很多施工没有先例可循,核心设备“大动脉”主管道焊接采用的TIG 自动焊接工艺,就是我国核电建设领域面临的新课题。罗开峰主动请缨加入了新技术攻坚小组,面对满是英文的焊接设备和美国培训专家,他刻苦学习、潜心研究,很快练就了一套焊接绝活,帮助美国相关公司完成了低矮型机头的改造;美国专家为他精湛的技术所折服,佩服得竖起了大拇指:“Luo,GOOD!”
窄间隙自动焊在AP1000 世界首堆核电中的成功应用,加快了罗开峰创新的步伐,他将窄间隙自动焊首次运用到另一台核一级管道波动管的焊接中,这在全国核电建造中均属首例。由于波动管管口直径狭小,人员无法进入管内观察焊缝的背面成型,很难掌控焊缝的质量,罗开峰却通过大量试验,最终焊接出完美的背面焊缝,并称之为“盲焊”技术,从而在业内获得“先锋焊匠”的美誉。
经过连续5个月的艰苦施工,罗开峰带领他的焊工团队出色地完成了AP1000 主管道焊接任务,所有焊口目视、液体渗透、射线探伤检测均一次性100%合格。他带领团队攻关的AP1000反应堆冷却剂管道安装与焊接技术研究获得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自己也被评为上海市经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电焊意味着一种态度、积累和责任,最需要的是认真和沉淀”
罗开峰有个绰号——“ 罗大师”。他有一本笔记,被大家誉为“大师宝典”。这本笔记记录了他从业以来所有的疑难分析、经验总结,新进员工都会前来借阅咨询。罗开峰總是对他们耐心解答、倾囊相授,慢慢地就成了他们的“老师”。
2013 年,中核五公司以他的名字成立了“罗开峰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他多为新员工答疑解惑、传授经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攻关和培养新人上。罗开峰先后培养出12 名优秀的窄间隙焊接操作工。
“电焊工作意味着一种态度、积累和责任,最需要的是认真和沉淀。”罗开峰说。为此,他对焊工班的弟子提出了“四多”:多问、多练、多想、多思考。谈及罗大师,小徒弟王高峰最大的感受是严格:“作为罗大师的徒弟,我们的练习量总比其他人多得多,上课时谁都不敢三心二意。”
“我对他们确实严。”罗开峰一脸严肃,“焊接只有把方法吃透了,练得熟了,上手才不会慌。质量上去了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按照标准要求和操作规定一步步来做,肯定比学个一知半解就动手要安全得多。对他们严,也是为了他们好。”
尽管工作上很严格,但在王高峰看来,生活中的罗大师如同父辈,温和而慈祥。周末无事的时候,罗开峰经常下厨做上几个菜,叫徒弟们一起吃个饭聊聊天;过年从家里带了什么吃的回来,也总会分给大家,他把这些徒弟当成了自家的娃。
“第一次见到儿子是在机场,那时候儿子已经两岁零四个月了”
1996年,罗开峰在中核五公司100多名焊工中脱颖而出,被选中调往巴基斯坦参加恰希玛核电一号核岛重要设备主管道的焊接施工。出国时,妻子刚怀孕3个多月。
“两年多的光阴,都是妻子在操心,除了打电话给她鼓劲,我什么都做不了。”罗开峰说。两个人相隔万里,由于村里没有条件打国际长途,想打通越洋电话就颇费周折。
在巴基斯坦,距离工地500米处的国际电话亭每周开放一次。罗开峰想家想妻子的时候,会早早排队和妻子唠上两句。“每次提前写信告诉妻子,她都会走1公里多的山路,提前一个小时在镇上等我电话。”
对罗开峰而言,从宿舍到电话亭是最幸福的500米;对妻子而言;从家到镇上是最浪漫的1公里。“在电话里,儿子第一次叫‘爸爸的那天,我激动得失眠了。”罗开峰说。
“第一次见到儿子是在机场,激动的说不出话来,那时候儿子已经两岁零四个月了。”罗开峰说到这里,眼眶微红,“我很内疚,愧对妻儿,愧对父母。我父亲病重,只有妹妹照顾,当我回国的时候,父亲已经提前退休回家了。”
“聚少离多,偶尔见面我也真的舍不得‘教训孩子。”工作上的辛苦,罗开峰说得很平静。然而,当话题一转移到家庭,他就突然用右手捂住双目,声音变得颤抖。一个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怕的男人,哭了……
现在,罗开峰的儿子已经考入南华大学——一所培养核电人的摇篮。
罗开峰已在憧憬不久的将来罗家“三代同核”的情景。
“我们要在火花四溅的环境中,探路中国制造顶尖工艺”
弧光、烟尘、噪音——焊工身处的恶劣环境,很容易让外人忽视这个职业真正的闪光点。
作为“全球首堆”,三门核电站主管道的安装是一大难点,负责该工程的是中核五公司,而罗开峰就是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三门核电主管道由一种特殊的不锈钢制成,单根最长达8 米,一体锻造成型。在核电站的核岛,6根主管道连接着反应堆压力容器、蒸发器、主泵这三大核心部件,形成两个循环回路,从而把反应堆产生的能量送出堆芯。主管道与设备的连接通过焊接完成。主管道焊接操作复杂,简单说,大体上是先焊接管道的一端,精细控制焊接过程中造成的形变,使得另一端的管口能自然而然、严丝合缝地对准其接口,误差不得超过0.8毫米。且一个环路有三根主管道,需要同时保证这三根主管道的位置均不超差,其难度可想而知。核电站施工容不得半点闪失。一方面,主管道不允许超量加工,一旦出错无可挽回;另一方面,核岛主管道价值数亿元,如果报废,将带来惨重损失。
为焊好“全球首堆”的主管道,罗开峰和同事们经历长达1年半的前期研发,在焊机电流、电压、行走方式、送丝速度、气体流速以及操作手法等方面寻找最佳组合。为突破难关,他们收集、分析了几十万个数据,不断调整工艺,最终完成技术突破,形成主管道安装规范。经过严格测试,罗开峰焊接的主管道,一次合格率达100%。在现场原本准备提供“技术指导” 的美国专家,对罗开峰的技术大为叹服,甚至将他在试验中焊的样品收藏起来、带回美国。
罗开峰说:“为了少一条接缝、少一分瑕疵,就算铁水溅上来也要咬牙坚持。但这不是一个焊工的全部。我们要在火花四溅的环境中,探路中国制造顶尖工艺。三代核电AP1000 全球首堆即将在我国并网发电,华龙一号也正稳步推进,我国核电建设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这是我们的自豪,也让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罗开峰手里的焊枪一握就是28年。他在时光的浸染中,从懵懂的学徒工到“先锋焊匠”,从被戏称为“工人院士”到当选十九大代表,罗开峰就靠这份手艺走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