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伙人之名塑班主任角色之义

2018-04-29 00:00:00蒋凌雪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8年2期

【摘 要】“班主任合伙人”教师管理团队是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志愿组成的班级管理组织,通过团队合作,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学习探讨、活动设计、兴趣发展、心理建设、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管理,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引导和培养,使之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未来公民。

【关键词】班主任;合伙人;教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G6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5-0052-03

【作者简介】蒋凌雪,上海市中国中学(上海,200235)教师,高级教师,上海市徐汇区班主任工作坊主持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除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之外,还应努力协调各方教育力量,尤其是在班集体建设中整合教育资源,调动所有教育者的智慧。笔者以班级科任教师为核心,组建“班主任合伙人”制的教师管理团队,推动师生的共同成长。

一、“班主任合伙人”教师管理团队的创建之缘

1.缘于“教”“育”分离的乱象。“XX同学上课玩手机,没收了,给你。”“XX同学和我顶嘴,你好好教育他一下。”……解决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学科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也日渐成为班主任工作最主要的内容,科任教师已然成为教育的旁观者。而班主任的“亲力亲为”带来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科任教师的威信逐渐减损,师生沟通渠道日渐不畅。这种“教”“育”分离带来的不是教育合力,而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是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丧失。为此,如何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所有科任教师的育德能力和教育智慧,也成为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2.立于全员育人的教育背景。《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共中央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均指出,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教育宗旨,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程育人、管理育人等教育途径,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学生的德性养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教育指导。

3.成于“班级法人”权威的弊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的“绝对法人”地位,使得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相对紧张。班主任一人负责制,因为缺少了科任教师甚至是学生的参与和监督,班主任成为最有权威的决定者,不利于民主型班级的建设,更直接的是导致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丧失,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实现。故而,班级文化应体现的价值多元也应该投射在管理角色的多元上。

二、“班主任合伙人”教师管理团队的组织结构及运行

“合伙人”是一个法学概念,也是企业管理常用的方式,它取代传统的雇佣关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投资公司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应用于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共同成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班级事务,“投资爱心和能力”,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班主任合伙人,是一个教师管理团队,也是一个志愿者团队。团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利用科任教师的学科优势和个体特点,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帮助和教育,助力学生个性化而全面地成长。

“班主任合伙人”主要分为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二者对班级都负有无限连带责任。前者由班主任来充当,负责组织协调;后者由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共同承担,负责具体的指导管理。“合伙人”以项目建设为目标,以指导型团队的建设为平台,针对班级事务以及学生个性需求招募和吸纳学生成员,与学生协商制订个人的成长计划,通过过程性跟踪和结果性测评,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评价,具体组织机构见下图:

“班主任合伙人”组织结构图

(一)“班主任合伙人”之运行

1.团队组建,生成原动力。教师根据个人学科特点、个人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等自愿成为普通合伙人,着手组建指导团队。以学习型团队建设为例:学科类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招募组建学习型指导团队,具体可分为研究性学习团队、提高型学习团队和合作型学习团队,以提高学生原有学习能力为生长点。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促进不同学生的提高,也为科任教师提供了教学上的原动力。

2.项目招标,促进积极性。项目招标,即班级事务以项目的方式进行设计和实施,由团队进行任务招标,制订计划,最后由具体团队来执行完成。

以活动型指导团队为例:团队由科任教师组成,涵盖体育、美术、音乐等专业教师,也包括其他学科中拥有某种才艺的教师。活动型指导团队对班级活动内容进行项目设计,制订项目任务书,由活动团队进行项目认领,并给出活动设计方案,经过班级学生会议讨论认证,再由活动团队实施,并由该团队的教师指导监督。最后进行活动结果性和过程性评价。

3.纵向管理,激发创造性。团队以普通合伙人即该团队的指导教师为核心,实行纵向管理模式,一切运作以团队指导教师为主,选派固定助手负责团队活动的记录,对团队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告知。指导教师要对团队的组织运作制订管理章程,并进行考核评定,尤其是过程性的情况记录和反馈,要做到及时有效。

以成长型指导团队为例:成长型指导团队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主,涉及学生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品质、自制力及成功动机等。共性问题可以通过主题活动设计,在班会、论坛、心理课等场合进行引导和教育,个性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生个别交流来完成。指导的目的是把班级日常管理问题分而化之。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咨询的合伙人教师。合伙人团队共同进行班级问题的调研,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这样的运作不仅避免了班主任处理问题的片面性,也能结合更多信息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帮助。

(二)“班主任合伙人”之管理

1.创建宗旨。教师通过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爱心责任的投资,成为班级、团队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并拥有其发展的连带责任。故而,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都承担连带责任,但以前者,即班主任为主。

2.管理机制。为了保证组织运作的合理性,也为了能保持其生命力,在组织系统上,设置“班主任合伙人”主要负责人轮岗制,在规定期限内,由专人负责管理,包括“班主任合伙人”教师以及指导团队的管理协调。

3.教研活动。“班主任合伙人”定期教研,由负责人组织召集,对学生问题进行研讨,从问题到解决策略,甚至教育困惑,收集并整理汇总。这样,问题和策略共享,既成全了学生,也提升了自己的教育能力。

(三)“班主任合伙人”之评价

作为一个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的合伙人组织,虽然借用企业的名称,却无法用企业分红的方式来达到对合伙人的激励。为有效促进班主任合伙人的发展,我们还制订了一系列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团队发展记录,记录就是评价,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学生的成长变化、教师教育教学的困惑都通过记录留存,并成为重要的分析数据,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学生在多个“班主任”的管理中,能被多角度记录和评价。教师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合伙人,对其教育成果的记录也成为工作评价的重点。

三、“班主任合伙人”教师管理团队的建设思考

(一)“班主任合伙人”教师管理团队的创建意义

1.增强了所有教师的育人责任。班主任合伙人以学生发展为第一要务,立足学生在学习、生活、身心、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以课堂为育德阵地,“教”“育”合一。充分开掘课程的育德价值,在一对一、一对多的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品性培养中,实现教书育人的价值观。摒弃班级是班主任一个人的陈旧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和个人魅力,给予学生成长的力量。科任教师成为班级管理的一员,极大提升了自身的教育魅力,也提升了学生的信任感,达到教育的“多赢”效果。

2.形成了全体教师的育德合力。团队中,科任教师一方面发挥学科教学优势,利用课堂、课下交流来影响教育对象,另一方面通过团队成员弥补因思维、观念、阅历等带来的教育上的局限,使得教师之间达到互补、借鉴,既达到了教育力量的强大,也给予学生良好的影响,让学生在教师“共赢”的育德合力中真正成长。

3.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合伙人制让学生在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角度上,还有生活观念以及交往相处的模式上都可以跳出单一的窠臼,获得不同教师的指导。班主任合伙人与以往那种班主任“单打独斗”、科任教师“各自为政”的最大区别在于,根据教育对象制订切实而全方位的教育策略,并彼此共享。在团队指导下,学生的发展呈现立体的特点,学生才有了全面发展的可能。

(二)“班主任合伙人”教师管理团队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合伙人”教师管理团队是一个志愿者团队,创建之初,只是因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总是出现教育管理的断层,几个有志改变现状的教师自发成立的团队。其由开始班级管理问题的分类处理,到后来指导型团队的创建,可以说,体现了教师面对新的教育问题的思考。虽然团队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很多问题存在,如不是所有教师都愿意参与,因为这个参与是无偿的;不是所有的团队都能保障学生的参与,因为教师资源有限。以上种种,其实需要学校制度的保障,唯有更多制度、政策上的支持,才能发挥所有教师的育人力量。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葛金国,吴玲,巫莉,张磊.德育新理念与班主任工作[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4]安宁君.组建“班级教研组”[J].班主任,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