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下教育需要培养的是主动、自觉、有意识地实现自身发展的人,这也就要求每天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班主任本人首先必须是这样的人。乡村班主任作为一个具体的个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要有主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识、养成主动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形成主动建立专业交往的行为。
【关键词】乡村班主任;专业发展;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5-0046-03
【作者简介】刘海霞,广东省兴宁市罗岗中学(广东兴宁,514535)教师,一级教师,梅州市优秀班主任。
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要求“人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并且有能力参与周围世界的变革,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为自己创造幸福,同时自觉地有意识地实现自身的发展”[1]。可见,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的是主动、自觉、有意识地实现自身发展的人。这也就要求每天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班主任本人首先必须成为这样的人。
当下,乡村其实并不缺乏热爱教育的“经验型”“敬业型”班主任,但缺少新世纪所要求的“主动寻求自身专业发展”的“生长型”“专业型”班主任。叶澜教授说:“具体个人的生命价值只有在各种生命经历中,通过主观努力、奋斗、反思、学习和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创建和实现;离开了对具体个人生命经历的关注和提升,就很难认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2]那么,乡村班主任作为一个具体的个人,应该怎样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呢?
一、要有主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识
李家成教授在一次会议上曾说:“要靠实践本身去改变人,有想法就要去行动,更要大胆、勇敢地尝试。”因此,我认为乡村班主任想要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首先要有主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识。近一年来,我主动开展了很多教育实践活动,如2016年冬的“暖冬计划”主题活动。这个主题活动,不仅让学生得到了多元发展,也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
1.抓住契机,主动开展活动。
“暖冬计划”起源于兴宁市阳光义工协会助学组的微心愿活动。当时助学组骨干前来兴宁市罗岗镇给4位助养学生送2016年7—8月份的助养金,并收集助养学生的微心愿。学生们的心愿是想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用品,经统计,共需要3个篮球、4副羽毛球拍、4桶羽毛球、4条计时跳绳线。收集贫困儿童的微心愿后,义工协会着手帮助他们实现心愿。
当时我就想:如果我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这些贫困儿童完成微心愿,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于是,我将我的这个想法告诉了义工协会,没想到义工协会非常支持,他们说这既可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能实现微心愿,两全其美。
有想法就要去行动。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实现这个计划。我先把这个想法发到班级和年级家长微信群,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再利用班会课时间,与学生们讨论可以通过哪些努力来帮助贫困儿童完成微心愿。最后,我们决定通过义卖的方式筹集购买贫困儿童心愿礼物的资金。
这次义卖活动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鼓励孩子们参加,还主动指导孩子怎样进行义卖。在家长们的努力下,报名参加义卖活动的学生有20多位。我引导学生自由分组,并按义卖任务将每组细分为后勤小组、销售小组、宣传小组和摄影小组,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对应的小组,最后我们讨论义卖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义卖将面临的问题。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选择了一个既是周六又是赶集的日子开展义卖活动。
在义卖活动中,我没有过多干涉,想让学生独立面对。在义卖的过程中,家长们帮忙关注孩子们的安全,我则远程关注学生们的义卖情况。最后,学生们一共义卖了700多元。其实,当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时候,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走进贫困家庭,让更多的学生与贫困儿童互动,我又安排了四组学生参与实现心愿的活动。每组学生由一位成人义工带领并指导,具体的活动过程由学生自主设计。四组学生在成人义工的带领下,把心愿礼物送到了贫困儿童的手里。当天,学生与贫困儿童们互动,现场教他们画画、打羽毛球、打篮球,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作为乡村班主任,我们不能等待学校安排了任务才开展活动,要有主动开展活动的勇气,有想法就要去行动。因为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班级与学生的发展,也会促进班主任自身的发展。
2.及时整理活动材料,主动进行反思总结。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做成了事,更要关注实践活动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还要养成及时整理活动材料的习惯,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这既可以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细节变化,又可以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
“暖冬计划”主题活动结束后,我对相关材料进行了整理。在整理材料时,我发现学生们比预想中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富有责任心和爱心。义卖当天,学生们早上四点半就起来占位摆摊了。要知道冬天的早上,温度是很低的,但学生们毫不畏惧,可见义卖活动对学生们来说多么有吸引力。正如班上的忠强同学所说:“一想到义卖的钱可以给贫困儿童买所需的物品,我的心里就特别甜。”袁裕同学也说他在这次活动中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学生的这些文字描述,让在整理材料时的我备受感动,也让我在后来的实践活动中更加关注学生内心的丰盈与充实。
二、养成主动阅读与写作的习惯
“缺乏实践根基的理论可能停留于玄想,缺乏理论根基的实践可能停留于经验。”[3]因此,乡村班主任既需要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也需要实践经验来提炼理论表达。一个把阅读和写作作为自己专业生活方式的教师,会在专业成长方面走得更远。
1.阅读是乡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支撑点。
改变,从阅读开始,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乡村班主任从“经验型”“敬业型”向“生长型”“专业型”转变的基础是主动阅读。坚持阅读,乡村班主任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专业知识。
刚开始任教时,我自主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魏书生等人的著作,可以说是教育家们的教育情怀让我立志投身教育这片田野。在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丁小飞工作室学习期间,我与工作室的伙伴们每月同读一本书,汲取了大量的“营养”,这为我的班主任专业成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如阅读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提高了我对教育的意义——价值引导与自我建构的统一的理解;阅读迟毓凯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不仅丰富了我的心理学知识,更提升了我的班主任工作效能。
阅读不仅能完善乡村班主任的专业知识结构,而且能促进其智慧实践,而理论认识的丰富程度和清晰程度决定着实践活动的质量。研读了李家成、王培颖主编的《家校合作指导手册》,我找到了乡村家校合作的方向,实现了乡村班级的家校共育;研读了李家成著的《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我制订了适合自己班级的岗位建设规划,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日常生活建设,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研读了叶澜的《“新基础教育”论》,书中“成事中成人”的理念促进我开展了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在“做事”中实现了师生共成长。
2.写作是乡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乡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路上,必然离不开写作。朱永新教授说:“专业写作,是教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教师要学会反思,学会思考,学会用心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教师的写作不是为了培养作家,也不是为了培养会写文章的老师,而是为了培养会思考的老师。”[4]而乡村班主任作为教师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更需要通过写作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016年12月,我开始了专业写作,我尝试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成理论表达,并把在阅读中汲取到的养分“浇灌”到写作中去。经过半年的反复修改和思考,我终于收获了写作的“果实”。《让“美”走进乡村学生的心灵》在《新课程评论》上发表,《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也在《班主任之友》上发表。专业写作让我在自我对话中成长,而文章的发表则促进我向乡村班主任专业发展之路前进。
三、形成主动建立专业交往的行为
“在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时间维度上个体知识技能不断积累增长的纵向进程,同时也是空间维度上教师主体通过交往不断拓展合作关系并得以共同发展的横向扩展进程。”[5]乡村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也离不开专业交往行为的建立。“在交往的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是不同主体在相互交往中的共同建构,而交往的产生就意味着共同体的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一个能促进交往并在交往中共同建构的共同体,我们称之为‘学习共同体’。”[6]而李家成教授带领的“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团队,就是这样一个能促进乡村班主任专业交往的学习共同体。
自2016年7月23日加入这个团队以来,我经常主动与团队里的教授、编辑、优秀班主任们交往。每次有新的想法而又不知怎样行动时,我都会主动向他们请教;当杂志编辑向团队的伙伴们征稿时,我也会第一时间主动联系编辑,跟他们交流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我还主动参与团队的研究讨论,主动与团队里的优秀班主任们交流讨论。在这开放、自由、平等、信任的团队氛围里,我不仅得到了专业上的引领,也得到了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指导,更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是在这样的团队里,我主动创造的专业本质得以体现,并朝着反思型、生长型班主任迈进。
因此,主动建立专业交往的行为,是促进乡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缺少专业学习机会的乡村班主任来说,唯有主动建立专业交往的行为,才能快速得到专业指导、专业引领,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0.
[2]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4]朱永新.论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专业发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
[5][6]徐今雅.交往: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