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惜时;人生时钟;时间意识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5-0030-02
【作者简介】梅洪建,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江苏苏州,215000)教师,一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1.从时代角度来看,高一年级的学生依然属于独生子女,在“众星捧月”般的环境里长大,他们或多或少有些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
2.从学段特点来看,高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经历了中考,而高考又相对比较遥远,学生因为没有了考试压力,容易形成心理的“真空”期。
3.从班级现实来看,学生被动学习情况比较严重,学习主动性不足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二、教育目标
1.通过人生时钟的计算,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匆匆。
2.通过“承”“转”对比,让学生懂得惜时的要义,树立时间意识,并在行动中落实。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邀请在苏州工作的农民工老乡,安排访谈主持人并审核访谈问题。
学生准备:准备纸笔,收集图片,准备TED演讲PPT、配音音乐,视频采访家长,准备演读材料并做成PPT,布置教室。
四、实施过程
(一)起——识时间之匆
1.主持人:如果我们把人的一生看成是时钟旋转一天的24小时,假设您可以活到80岁的话,请您计算一下,一岁也就是一年是多少分钟,一天又是多长时间?
2.学生计算。
明确:24小时相当于1440分钟,而将此分成80年,每等份是18分钟。1年相当于18分钟,相当于1080秒,一天就大约等于2.96秒。
3.请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生命的滴答。然后谈感想,初步感受时间的匆匆。
【设计意图】通过“生命时钟”计算,让学生们感受到时间流逝的匆匆,感受时间的紧迫。
(二)承——知惜时之义
1.主持人:时间之匆匆,每一刻的流逝都仿佛抽去了我们生命的丝,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时间。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珍惜时间呢?
2.TED演讲:《那些让人动容的背影》。(呈现哈佛图书馆凌晨4点的景象、寒冬墙角边曹仪伟苦读的身影、菜场路口修鞋女读书的情景……)由学生代表结合“哈佛图书馆的十二条训言”等进行TED演讲。
3.学生根据演讲讨论:何为珍惜时间?
4.播放对家长们的视频采访《匆匆那年》。
内容导向:录像着重让家长们谈在单位工作时间内如何提高效率,从集中精力、寻求最佳路径等角度谈如何珍惜时间。
5.学生根据采访讨论:珍惜时间的其他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TED演讲和视频采访,让学生明白“惜时”的要义,懂得抓紧时间和提高效率都是珍惜时间的表现。
(三)转——感失时之悲
1.主持人:惜时的道理,或许每个人都知道。但是从知道到真正懂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老师把他的几个老乡请到了我们教室,我们想通过与老乡们的访谈,让大家明白该怎么做。
2.访谈。
环节一:说说当初读书时。让民工老乡谈当初自己读书时的时间意识;
环节二:说说时下劳累日。让民工老乡谈谈自己工作的辛苦;
环节三:说说如果重来过。让民工老乡设想一下,如果重新来过,自己会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学习。
环节四:寄语愚儿莫再痴。让民工老乡说几句心里话送给班上的孩子们。
3.活动:闭目三分钟。闭目三分种,是静思默想,是精神的进一步洗礼。
【设计意图】通过对农民工老乡的访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失时”(不珍惜时间)的悲痛,从而懂得惜时的重要。
(四)合——树惜时之志
1.主持人:刚才几位叔叔的发言,让我们感慨万千,让我们一起“演读”毛主席的几句词,结束我们的班会课。请全体起立!
2.全体学生起立演读——
(女独)多少事
(女合)多少事
(女独)从来急
(女合)从来急
(男独)天地转,光阴迫
(男合)天地转,光阴迫
(男女合)天地转,光阴迫
(女独,响亮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男独,响亮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男女合)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男女合,中间两个节奏逐渐加快,首位按短线提示朗读)
只—争朝夕
只争朝夕,只争朝夕,只争—朝——夕
【设计意图】通过激情演读,振奋精神,让每个学生树立起惜时之志。
五、活动延伸
1.请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属于自己的学期计划、月度计划和日计划。教师逐一指导,看其是否具有可行性。
2.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学法的指导,指导其在学习效率上做功夫。
3.以小班会的形式分享执行计划较好的同学的经验,促使其他人的计划更好地落实。
4.沟通家校关系,形成家校一体共同赏识孩子行动的氛围。
六、活动反思
这节班会课是针对高一学生设计的,多种教育方式和资源的运用,使得当时的教育效果特别好,学生们感触很深。但是如何让深刻的感触转化为行动,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我开展了一些延伸活动,一是拉长了教育的过程,二是拥有了具体的行动方案,三是借取了家长的力量。这些既保证了教育效果的落实,也是后续我班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的重要原因。稍显遗憾的是,这次班会课学生“精神吸纳”的成分较多,而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