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价值属性分析及理论框架构建

2018-04-29 07:48张巧英
高教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

张巧英

摘 要:文章回顾了语言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将语言经济学理论与商务英语相结合,在语言经济学范式下分析语言的经济、价值属性。文章提出了基于语言价值、经济、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属性的商务英语学科命题,并将文化差异研究纳入商务英语的研究范畴,语言经济学为建构商务英语理论提供了充分的学理依据,而商务英语的研究理论能给跨文化交际实践提供解释力。

关键词:商务英语;语言价值;经济属性;制度属性;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1-0099-03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and combines its theory with business English, analyzing the economic and value attributes of language. It provides a theoretic framework for the studies of business English and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ts subject orient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five orientations for business discipline: value, economic, public goods, human capital and institu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encompassed in the category of business English studies.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serves as sufficie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business English studies which can help the explan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actice.

Keywords: business English; language value; economic; institution; cross-cultural

一、语言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语言经济学是于1965年由信息經济学家Marschak首先提出的,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语言问题,讨论经济学对语言优化的作用,提出了语言具有价值(value)、效用(utility)、成本(cost)和收益(benefit)的经济属性,把语言看成是经济活动的工具,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变量。由于他对于语言经济学这个概念没有进一步的定义与诠释,他当时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此后语言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的起步阶段;70到80年代的发展阶段和90年代的黄金阶段。60年代,一些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导致国家语言政策研究的需求上升,很多研究针对双语或多语教育、语言与收入的关系,以及国家语言政策的分析,这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起步阶段。70-80年代,在Marschak思想、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理论三种理论的影响之下,在加拿大掀起了一股实证研究的热潮,许多语言学者围绕语言认同、语言能力与劳动收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McManus,et al,1983;Grenier and Vaillancourt,1983; Grenier,1984),这是语言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到了90年代,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及其影响波及到欧洲,学者们围绕语言政策、移民与双语者的收入等问题展开研究(Dustmann,1999;Dustmann and Van Soest,2001;Dustmann and Fabbri,2003),瑞士学者Grin(1990,1996)对少数派语言进行了经济分析以及研究语言规划中的问题。这一阶段被看作是语言经济学的黄金阶段。研究一度因为缺乏实质性变革,进展缓慢。21世纪以来,学者们用博弈论来研究语言结构、语义和语用策略(Rubinstein,2000;Glazer and Rubinstein,2006),McCloskey等人则关注经济学自身语言的修辞问题等,这些研究给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

中国学者张卫国(2011)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将语言经济学定义为:语言经济学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及工具,把语言和言语行为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领域)。本研究认为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其工具和方法用于商务英语研究领域,是跨经济学与语言学的学科,为商务英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商务英语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商务英语欣欣向荣地发展,2011年5月份商务英语被国家教育部列入本科专业,这标志着商务英语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而我国商务英语的教育规模也空前,全国共有290多所高等院校设有商务英语专业,560多所院校开设商务英语方向,目前商务英语学科建构虽然已取得初步进展,对学科体系的定位、研究对象等问题的研究已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商务英语学科可以归属为语言学、经济学或管理学学科;或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王立非,2012:6-9;王立非、李琳,2011:6-9;曹德春,2011:63-68;吕世生,2013:19-23;翁凤翔,2010:2等)但是,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的内涵:学科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评估标准等仍需健全,而该领域的研究还需要理论体系的强有力的支撑。

商务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以往一直用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或ESP理论来研究,但是商务英语是跨语言、跨文化经济交往的专用语言,服务于商品、贸易和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通用语的功能与属性,但又不同于民族语言和自然语言。商务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跨文化语境决定了词汇选择、词组搭配和词义的确定都跟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双方在这些方面的差异。

近几十年兴起的语言经济学与商务英语的联系密切,其理论可以为商务英语的研究开辟新的研究思路,也可以借助语言经济学理论,构建商务英语学科体系。

三、语言的价值与经济属性

商务英语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本体不同,商务英语以语言为本体,经济因素是影响语言的一个变量;而语言经济学以经济学为本体,语言是一个函数,二者的交汇点是语言与经济的关系,是两者的交叉领域,其理论基础是语言的价值属性与经济属性。

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2014)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经济学范式的研究传统,认为“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语言符号都是有价值的,正如商品分为可交换的价值和可类比的价值,每个语言符号的价值是它所指代的概念,或与另一个词进行相比,都是语言的价值。他又进一步区分了语言的意义与价值的不同,词语与概念之间的交换是语言的意义,而一个词语与其他词语的比较是语言的价值。索绪尔的语言价值论从根本上区分了语言经济学的语言取向与经济取向的不同,为语言的价值和经济属性奠定了基础。

而经济学家费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萨丕尔(Sapir)等都曾对经济与语言的关系做过深入研究。马尔沙克(Marshack)(1965:522-531)首次提出了语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系统阐述了语言的经济属性。经济学家格林(Francois Grin)使用“语言经济学”(Econolinguistics)这个表述,并进一步阐述了其内涵,确定了这个学科分支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Baugh,1996:397-413)。至此语言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在系统阐述中得以明确,之后这一学科又确立三个命题分别是:人力资本属性、公共产品属性和制度属性,三个命题体现了语言经济学的学科目标与宗旨,符合学科范式,至此语言经济学体系趋于完善。

四、商务英语的语言经济理论框架

(一)语言具有价值属性

在经济效用思想中体现了语言价值属性,语言经济效用指的是语言的表意功能,一个语言符号指代一个概念,可以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信念,在信念的驱使下使人做出某种经济行为。经济效用最大化成为语言交际,尤其商务活动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动力,可以用此理论解释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词汇的选择和词义的确定的问题,为研究商务英语提供新的研究视角,范畴化、概念化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知识,并将跨文化交际纳入商务英语的研究框架。

语言经济效用是语言学取向的语言经济学研究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解释,语言经济属性是以经济学为本体的,语言属性特征为变量的表述,两者共同构建有机互补的语言价值思想,为经济学范式下的语言取向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语言的经济属性

1. 学习语言是一种经济投资

人们让自己的子女从小学习外语,是受经济因素影响的。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是因为人们考虑到学外语的“投资费用”和“投资预期效益”,分别指学习花费的时间、经历、实物支出,和使用语言的时间长短和广泛程度、获得的效益和效用。

2. 语言能带来经济效益

语言不分大小,但经济效益有好坏之分,语言的经济效益取决于在各行业、各部门使用的程度,该程度又受供需关系影响。在劳务市场中,对语言的需求取决于雇主的选择,语言的供应方比较稳定,是前期投资后实现的预期结果,只要语言能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就能取得不同的经济效益,而经验越丰富、语言越熟练,身价就越高。

(三)语言具有人力资本属性

语言的人力资本属性研究始于加拿大等国家移民语言能力与报酬相关性的

实证研究,语言属于一种知识和技能,是人力资本的要素之一,与经济效益挂钩。资本可以带来收入,劳动力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是资本的形态(舒尔茨,1992:92)。

语言的人力资源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获得语言知识与能力的成本,包括语言教育的投资,购买图书资料、学习设备的费用;一旦掌握一定水平的语言能力会带来相应的回报,工作机会、劳动收入(工资报酬)、甚至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包括个人信心、欲望、个人价值的满足;一个人语言能力带来的社团群体边界的外部收益。

语言人力资本属性的命题集中体现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特征,将语言视为经济函数的一个变量,但是这一命题不仅具有经济学研究价值,同样具有语言学研究价值。“语言具有人力资本属性的命题可以解释个人学习商务英语的动机,也可以解释社会对商务英语教育的投资”(吕世生,2013:19-23)。

語言作为人力资本也被用来补充和取代其他类型的人力资本。所谓补充,是用语言来学习其他知识与技能来满足老板、家庭甚至社会。所谓取代是直接从事与语言知识和技能本身相关的工作如编辑、出版和翻译等。

(四)公共产品属性

语言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中,语言被看作是消费品,经济消费理论被用于语言消费特征的分析。消费品可以用于买卖、使用(应用于很多领域),受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影响,比如可以购买一次语言服务、或者光盘视频、网络课程等产品,用来消耗。

(五)语言具有制度属性

制度对语言的生成、变迁的影响的研究体现了语言的制度属性考察。索绪尔(2014:16)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系统,“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在可能行使这一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索绪尔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体现了制度经济学中“制度” (institution)这一概念的思想。制度经济学的定义:“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秩序和行为、道德规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诺思,1991:226)。市场行为和交易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其过程靠语言来维系,而过程中涉及的习俗、惯例、规则、规定也是以语言为基础,因此,制度是一种语言现象,要靠研究语言才能把握经济秩序和制度优化的过程。

商务英语是经济领域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形成及演变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商务英语的语言制度属性使商务英语的研究领域扩大到语言、制度、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习俗、惯例等领域,而习俗、惯例有包含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将文化研究纳入商务英语的研究范畴,使商务英语理论对跨文化交际行为具有解释力,进而突显商务英语学科的独特价值。

五、结束语

商务英语学科与语言经济学科共用语言价值理论,以语言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经济范式下整合语言价值、经济属性,构建商务英语学科范畴。本文讨论了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命题,语言经济学视角既是一种理论概括、又能指导商务英语的实践,将跨文化交际纳入商务英语的研究领域。

商务英语研究跟语言经济学研究不同,与世界通用语语言属性也有区别,它是一种典型的行业变体,是一种独特的世界通用语言,这构成了商务英语研究的独特价值,商务英语学科体系对此应该有系统的理论解释,这是未来商务英语理论建构的。

参考文献:

[1]Baugh, John. Dimensions of a Theory of Econolinguistics[A].In Greg Guy et al. (eds). A Social Science of Language[C]. Philadel

phia: John Benjamins, 1996(10):397-413.

[2]Marschak, Jacob. 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1965(2):135-140.

[3]Grin, F.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Minority Languages[J].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1990(11): 153-174.

[4]Grin, F. Language Planning and Economics[J].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2003(1):1-66.

[5]McManus, W. Labor Market Costs of Language Disparity: An Interpretation of Hispanic Earnings Differenc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3(4):818-827.

[6]Grenier, G. The Effect of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Wages of Hispanic-American Males[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984(1):35-52.

[7]Grenier, G. and F. Vaillancourt.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J].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1983(6):471-483.

[8]Dustmann, C. Speaking Fluency, Writing Fluency and Earnings of Migrants[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1994(2):133-156.

[9]Dustmann, C. Temporary Migration, Human Capital, and Language Fluency of Migrants[J].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9(2):297-314.

[10]Dustmann, C. and A. Van Soest. Language Fluency and Earning: Estimation with Misclassified Language Indicator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1(4):663-674.

[11]Dustmann. C. and F. Fabbri.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Labour Market Performance of Immigrants in the UK[J].Economic Journal, 2003(489):695-717.

[12]Rubinstein, A. Economics and Language: Five Essays[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3]Glazer, J. and A. Rubinstein. A Study in the Pragmatics of Persuasion: A Game Theoretical Approach[J].Theoretical Economics, 2006(4):395-410.

[14]曹德春.跨学科构建商务英语理论体系的共同核心[J].中國外语,2011(3):63-68.

[15]齐卫,王文青,高银玲.商务英语研究:一种基于语言经济学的新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1(5):131-133.

[16]吕世生.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学理依据:研究目标、主题与本体[J].外语界,2015(3):76-82.

[17]吕世生.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学理依据[J].外语界,2013(4): 19-23.

[18]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变迁(中译本)[M].上海:三联书店, 1991:226.

[19]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中译本)[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92.

[20]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4.

[21]王淳.语言学跨学科理论演进中的路径依赖与整合[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20-125.

[22]王立非,李琳.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J].外语界, 2011(6):6-14.

[23]王立非.论外语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再定位[J].中国外语,2012 (3):6-9.

[24]翁凤翔.商务英语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5]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8(2):144-154.

[26]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综述[J].经济评论,2011(4):140-149.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跨文化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论翻译伦理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