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是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途径和长远之道。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贫困与教育有着紧密而复杂的联系,教育被视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教育扶贫,不仅关乎数量层面,更对质量保证提出更高要求,数量与质量的统筹兼顾与同步推进是政策顶层设计的新思路,也是精准瞄准和精准发力在时序上的新逻辑。当前,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精准扶贫,主要聚焦于:第一,教育扶贫的范畴和对象更加精准,针对贫困地区,尤其是连片特困扶贫攻坚地区;第二,教育扶贫的政策转型,从普惠型教育政策转向补缺型专项政策,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第三,教育扶贫的内涵更加适切,如直屬高校定点扶贫旨在探索教育扶贫的高校精准模式,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旨在提高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第四,教育扶贫的原则更突出“分类分步”的特征。通过教育政策的精准扶贫,确保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共享资源充足、公平、优质的教育,构建透明化的公共教育决策、执行机制和公共教育财政机制,这是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政策目标,也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迈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教育扶贫政策:首先,进一步注重教育扶贫体系内涵的一致性与系统性,逐步转变目前存在的目标重合、重复投入或政策对象重合的现象,协同各部门相互配合的系统投入;第二,有效识别真正最需要扶贫的对象和范围,科学求证并分析导致贫困的原因,实现精准瞄准和精准发力,为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第三,合理丰富教育扶贫的财政经费筹措主体和机制,还可通过免税、减税和捐资助学等多种方式促进多种渠道和社会资本进行教育扶贫,扩大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和持续循环;第四,加强教育扶贫政策的管理、执行、监督与评价,使政策落实与成效达到最大化。
(吴 霓 王学男)
摘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