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在实践型教学课程中的运用

2018-04-29 05:38郑久华廖尹航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践型项目

郑久华 廖尹航

摘 要: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本文对社会研究方法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进行区分,对在课程中采用实践型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应用方式进行介绍,实践型在尊重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关键词: 实践型;社会研究方法;项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1-0051-03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1.011

2017年上海海洋大学被评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激励着我校其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作为兼具理论与实践性的课程,在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本科课程中普遍开设,此课程在2017年被确立为我校重点建设课程,属于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开设在大一的第二学期,而大一刚入校的学生此时还处于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适应阶段,对本专业缺乏认知和认同,对此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并不明确。因此在课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夯实专业基础课的根基成为了教学的重点。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契合学生的需求,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导向,注重实践与理论并行,通过“做中学”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一、社会研究方法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区别

国内研究方法的教材主要有两大类名称:社会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些学者认为两者没有区别而经常混用名称,但是笔者认为两者之间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也有明显的差别。

第一,内容体系不同。社会研究方法的课程内容更加宽泛、更加一般性,是对研究的整体介绍,从基础的研究理论、选题、研究设计、测量与操作化、抽样,到四大研究方式的介绍,再到资料分析与表达。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虽然也有理论的介绍和资料的分析与表达,但是在中间部分的四大研究方式被替换为资料的收集方法(主要是问卷和访谈法),主要是对调查研究这一种研究方式的具体介绍。

第二,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获取资料的方式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对在总体中抽取的样本进行调查而获取资料,收集的资料以定量为主。而社会研究方法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还包括实验方式、对文献的分析、田野研究等方式,是前者没有涉及的,收集的资料不仅有定量,还有定性的资料。

第三,资料的分析方式不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定量的统计方式和手段对资料进行分析,一般是建立在一定规模的样本之上。社会研究方法不仅采用定量的统计方法还包括对收集到的定性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锻炼学生不同的分析能力,更加全面。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着本质的差别,社会调查研究是社会研究四大研究方式中的一种,社会研究方法的内容体系更加全面,包括对各种现象和目的研究的方式。我校为了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研究方式,在未来的研究中有更多的选择,本专业在开设课程和选择教材方面采用社会研究方法名称,并在教学中对四种研究方式都做以介绍,并选择1-2种进行实践。

二、社会研究方法实践型教学的必要性

(一)课程特性要求具有实践性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是对社会科学研究中所需要运用的方法进行介绍,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此课程的系统学习,掌握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四大研究方式的操作,在未来工作和学习中结合社会的现实问题能够开展基础的调查工作,用科学的视角观察、分析和处理具体的社会问题,并以科学研究的结论改善工作,对于未来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此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也为教学改革也提供了条件。“社会研究方法”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能够为未来的专业课程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观点看待社会问题和管理工作,并能根据社会问题建立科学研究的框架,独立的进行初步的研究工作。更加现实的是还能够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和科创项目的完成。再生动的讲解也抵不过社会现实的复杂,再多的理论学习最终都将归于实践,也需要实践中不断的检验和修正理论,这也要求在课程中需要加入实践的环节。

(二)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

行政管理专业属于社科类专业,对社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对于社会的了解离不开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关注、分析。大一的学生刚入大学延续着高中时期被动的知识输入过程,对于社会中发生的现象缺乏独立的思考,对现象的分析浮于表面化,不够深刻。大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而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能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思考問题,变被动为主动,培养起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和分析力,突破习惯的被动思维习惯,提高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深度。加入实践教学的内容,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在分析社会现象的过程中也运用了所学知识,有了更多的对社会现象的感触,此过程变机械性记忆为理解性记忆,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持久、牢固、深刻,更不容易造成知识的混淆。

(三)适应学生的特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当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如果沿袭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符合学生的需求。他们个性化程度更高,更有主见,在某些方面的知识超越同龄人,甚至教师,所以被动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加入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实训教学内容,让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有机会实践知识。这种方式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提供了他们表现个性的平台,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践型教学在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措施

(一)教学设计保证课程内容和培养的全面性

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习能力,本课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保证课程内容全面性的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内容包括社会研究基础和社会研究四类基本方式两大类。本课程为3学分,48课时,教学时间较为紧张,为了更有效的提升学习效能,本课程教学归纳为备课、授课、讨论、作业、答疑、评价六个环节,课上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学时里设计紧凑,主要介绍研究理论与方法,其中重点介绍四种研究方式中常用的调查法和实验法,文献和实地研究简要介绍,但通过布置课下作业和读书笔记等进行补充。通过完成作业让学生课下思考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讨论结果在课上再进行总结。循环的过程使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学习效果更好,具体如图1所示。

(二)实践型教学环节提升课程的操作性

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在本门课中设立实验教学环节6课时,跨度为2周,在实验环节中根据之前选择的主题进行实践操作,设计问卷、实地调查、数据录入、初步统计分析都在2周内操作,在实践操作中体验研究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其次,充分挖掘实践机会。在专业教育中,除了课堂的时间,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都贯穿着实践能力的培养。大二的短学期、大三专业调查、大四的专业实习,同时面对不同年级,每年我校都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项目活动,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凡是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申报,在专任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真正的项目操作。不同年级、不同形式的专业培养都为课程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也是课程理论的检验,多形式的活动使学生的研究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也提升了学生对研究的动力。

(三)大量采用案例,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是一门具有系统性的应用性课程,从选题到实施再到分析都离不开与现实的接触。本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其中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理论的讲授,包括方法体系的介绍、理论与研究、选题与文献回顾、研究设计、测量与操作化、抽样,虽然有些枯燥但却属于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这部分主要是传统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但也不是就理论而理论。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内容,同时又引起他们的兴趣,我们在课堂中加入了大量经典、有趣、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如中国当代青年价值观调查、电击实验、街角社会、男女差异实验等内容,使案例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展示“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避免了单纯的枯燥乏味,让学生感受不同研究方式的魅力。同时,针对相同或相似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以项目为引导,在课堂中实践研究过程

在学生对社会研究的基本理论有一定掌握之后,引入研究项目。根据选课人数,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5名左右学生,自愿组成项目小组。从选题开始让学生根据自身对社会的观察和了解提出研究问题,进而制定研究计划和项目实施,利用课程实验环节进行统计分析和完成报告,全程有学生自主进行,教师负责讲解理论知识和指导,为每个阶段的问题提供答疑解惑。最终对小组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结果,还包括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还采用学生互评和自评。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运用多种教学工具,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弥补教学课时的紧张,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和网络平台的功能,其中包括校教務在线网站EOL平台和“蓝墨云班课”APP,在网络平台中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和最新信息,与学生在线沟通并就疑问进行讨论,还可以对小组作业进行实时评价等,网络平台的使用突破了教学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增加课下交流,弥补了课时的不足,同时也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实践型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焕发科学研究的魅力,在学习中既掌握了科学研究的知识,也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世界认识的新视角,可以成为现阶段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改革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上.培养大学生调研能力的实践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4).

[2] 童玉英.社会学研究方法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民族论坛,2015(7).

[3] 李娟.“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参与式实践型教学模式研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2).

[4] 陈芳芳,谢云.讨论式教学法在《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

[5] 于莉,崔金海,曹丽莉.在研究性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5).

(责任编辑:赵广示)

猜你喜欢
实践型项目
重点主题实践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管理机制优化研究
工程项目投标策略研究
对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探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国际认证指导下的商学院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为例
物流实践型人才二次输出模式研究
“生活实践型”任务教学在Photoshop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室企业机制项目实践型IT特长生的培养
立足嘉兴现代物流业 培养高职实践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