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宝华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进而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学者提出了多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各种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他们的主体性,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
一、创设情境从经验中体验数学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其涉及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关的教学情境,进而使他们在情境中体验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原有知识、理解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教师要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要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要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体验式教学法的重点是体验,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要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过生日时妈妈给他买了一个大蛋糕。妈妈将蛋糕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三块蛋糕,妈妈吃了一块蛋糕,爸爸吃了两块蛋糕,还剩两块蛋糕。问:小明、妈妈和爸爸各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这个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经过思考后,学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小明吃了蛋糕的八分之三,妈妈吃了蛋糕的八分之一,爸爸吃了蛋糕的八分之二,还剩八分之二的蛋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转化,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组探究从合作中体验数学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的数学知识,导致他们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这就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进而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教学内容。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保证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他们可以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获得不同的体验。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教師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究:(1)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区别?(2)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3)如何判断某一多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内容,可以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意义,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各种观点和意见,可以提高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三、动手实践从操作中体验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比较强的,通过动手操作,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操作活动,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通过动手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可以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结合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反思,要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
参考文献:
[1]金华.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25):67.
[2]王秀娟.体验式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8):110.
[3]谢银立.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4(9):242.
编辑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