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就是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能够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自主学习;兴趣
近来,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讨论非常热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也应落地开花。那么,究竟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前不久执教了一节“比的意义”,使我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感悟数学思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又有了新的认识。
[片段一]情境创设,认识“比”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的数学课我们从“做米饭”开始。
1.出示:我们班乐乐妈妈做的米饭可香啦!她是用2杯大米和3杯水做出了香喷喷的米饭。大米和水的杯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指名说大米和水的杯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汇报:水比大米多一杯,大米比水少一杯;大米的杯数是水的■,水的杯数是大米的1.5倍。(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3.归类:水比大米多一杯,大米比水少一杯,像这样的表达方式是相差关系;大米的杯数是水的■,水的杯数是大米的1.5倍,像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倍数关系。
4.指出:在数学上,表达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我们可以用一种更简洁的方式来表示。
3÷2可以表示为3:2;那2÷3呢?
这里的3:2和2:3我们叫做“比”。
追问:今天乐乐家里来客人了,如果还想吃到这么软硬适中香喷喷的米饭,可以怎么做?
学生汇报,产生多组数据后,引发学生思考:大米的量在变,水的量也在变,为什么米饭还这么软硬适中香甜如故呢?得出:因为大米和水的倍数关系保持不变。3:2和2:3表示出了大米和水之间的倍数关系。
【思考】借力生活,情境贯始终
从内容来看,“比”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体会比的意义、价值是教材最核心的思想。学生在学习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前,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
“比的意义”作为一节概念课,里面涉及的知识比较散,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特别多。稍不注意,课堂就会形成教师满堂唠叨的现象。如何体现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呢?
在这节课上,我用情境串起整节课,使一节课具有整体感。课堂从乐乐家来客人做米饭开始,引出大米和水的量的倍数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初步认识比;接着进入下一个情境,乐乐带着客人到公园游玩,求乐乐的速度。引出速度是路程和时间两个量的比,原来两个不同的量之间也可以用比来表示,拓展了比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能够为学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情境不是可有可无的外衣,情境是问题的载体。从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再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片段二]自主学习,深化“比”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比,关于比的知识,还有很多。
1.出示自学单。
2.学生独立完成自学单,完成学习单后,小组里交流讨论。
以男女生竞赛的方式展开汇报,设置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比赛结束后把最后的比分写在黑板上。
3.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反过来两个数的比又能写成除法形式,看来比和除法、分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组交流: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开始我们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两个有联系的量可以用除法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可以用比来表示,这样的表达更简洁,原来新旧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探讨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时,我们感受到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得提升
本节课知识点比较多,我在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学的形式进行。自学完这部分内容后通过竞赛的形式汇报所学知识。学习方式由教师讲解转变为学生自学,教师不再满堂唠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因为课堂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想,學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这样的设置不仅为了让学生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且又引出了数学中的比不同于比赛中的比,一石双鸟。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的自主发展。学会学习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机会,给学生自主学习留有时间和空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就是在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责任,也是落实核心素养最根本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华应龙.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M].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09.
[2]孙晓天.数学素养的由来与本质特征[J].小学数学教师, 2016(Z1).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