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方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强化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情感的运用和表现力,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教学对象
根据教材适用的年龄:6~7岁,少年宫写作班学员。这个阶段的儿童好学、好问、好观察、好探究。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对自然事物的理解。可以做到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得,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生活中的美。
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共2课时,第1课时,90分钟。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理解诗歌内容。
2.能够记忆诗歌内容。
难点:引导学员对文字展开合理、生动的想象,从而运用诗歌的逻辑顺序进行快速记忆。
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我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对话法(讨论)、实践法(观察)、电教法(投影仪)进行教学。
学法指导: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动参与课堂评价。
正文
(一)导入新课(15分钟)
教师提问:①同学们对四季中的春天有什么印象?②在春天,大家会看见什么美丽的景色?
给学员们欣赏几幅与春天有关的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图片内容,让学员大胆发言。在观察图片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生活场景的记忆,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①孩子们,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观察老师展示的这幅图,然后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些什么?②你找得到优美的词语来描述这两幅图吗?③我们的家乡有美丽的春景吗?请说一说。
之后,教师给学员朗诵全诗,学员认真听听诗中是怎样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的。
到这里,教师将写出课题板书:儿童诗《春天》,开始范读。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讲解过程是由抽象转为具象的过程。运用感觉迁移的方法,打通学员多方面的感观,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師一边读诗,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诗句中描述的景物。读到哪儿,就画到哪儿,加深学员对诗句内容的印象。
学习诗歌中的生词、生字和特殊读音(如:热热闹闹——热闹)。引导学员说出景物描写的修辞手法——拟人,并举例说明。学员以此手法进行造句训练。
给学员逐句讲解诗歌内容,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光、风、树、鸟、云、雨、海、花等等都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景物,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景观创造出了神奇而热闹的自然场景。诗歌从少年儿童的视角出发,描写赋有童真童趣,表达了少年儿童们观察自然,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思想感情。
讲解完毕,带领学员第一遍齐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指引学员回归黑板上的景物,看着画读,再次加深对诗句内容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25分钟)
复习过程是由具象转为抽象的过程。让学员们自由朗读诗歌,并结合黑板上的画进行记忆。给班级学员分组比赛,看哪个组的学员记得又快又准。完成第二遍齐读。
然后,请上几位学员一边回忆诗句,一边将刚才黑板上老师的画复制出来。
(四)学员参与评价(15分钟)
教师和学员对画中体现的诗句内容进行点评,加深诗句印象。在评价时,把主动权交给学员,教师作为组织者。把握全局,鼓励个性。最后,请大家一起看着黑板上的画尝试齐背一次。
(五)作业安排(5分钟)
在课程的尾声,教师提出希望:“希望今天大家的脑海都收获了一个美丽的春天。当然,春天的美还有很多表现。今天回家,大家可以把自己心中的春天写在纸上,画在纸上,模仿今天的儿童诗《春天》自己动脑想一想,写一写。完成一篇命题作文《我眼中的春天》。”
小结
学习诗歌能在学员心中建立一个美好的世界。诗歌往往托物言志,对学员美好心灵的建筑是潜移默化的。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运用迁移教学法,对诗句进行抽象到具象,具象再回归抽象的反复位移,从听觉、视觉等知觉角度反复加深教学内容在学员脑海中的印象,引导他们主动认知,最后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让他们有意识地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受身边的美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