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荣
【摘要】PPP模式作为目前重要的公私合作模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基础建设领域。这一模式,通过政府运作和信用保证,吸引和借助社会财物资源,完成利国利民的公共基础建设。刺激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并且有效实现和提高国家对社会和民众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PPP项目 风险识别 风险控制 资本
所谓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一种合作模式,双方通过合作协议,完成和提供某种公共产品和服务。PPP模式的焦点是政府参与性,政府主动将某些政府职责通过该模式转移到社会或市场主体,合作共赢,既大大减轻政府财政和管理压力,同时减小社会或市场主体的投资风险。
一、PPP项目的风险
PPP项目因为参与主体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不同于普通商业合作的风险形式。综合分析一些PPP项目案例,总结分析五大风险类别:
(一)政治风险
PPP项目牵涉到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其基础是政府部门发起和主导。但因为公共项目处在社会监督之下,牵动群众利益和社会关注,在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因为群众反映而导致项目进展发生变故,如影响群众工作生活、项目遭到群众反对和阻挠等,都会给合同履行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公共项目一般施工周期较长,在施工期间,存在政策调整变化,也会造成项目暂停甚至取消的风险。
(二)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PPP项目领域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无法保障PPP项目双方权益,以及解决纠纷。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的可能,导致项目的合法性和合同效用存在不确定的风险,从而影响和制约PPP模式的推广和发展。另一方面,项目的管理部门众多,项目的立项、论证、决策、招标,流程周期较长,尤其在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后,甚至有推翻取消风险。项目审批后,原先的市场形势很可能也发生了变化,甚至需要重新核算考量。
(三)施工经营风险
PPP项目施工涉及群众利益,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与地方政府和群众接触,群众关系处理不到位,可能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完工。再者,市场变化也影响着施工建设成本投入,存在资本投入风险性。再次,施工完成交付后,有些项目的运营,不一定达到预设目标或预期收益,如水电站发电量未达预期,物业盈利收益未达预期等。
(四)金融资本风险
PPP项目实际是政府用以后的钱办现在的事,这本身就存在未知风险。首先,政府的财政收入和预算,直接影响项目的款项结算和收益回报,政府部门的财政风险也是未知的,如赤字增长、债务危机等。其次,PPP项目的融资资本风险,资本来源渠道复杂,可能存在的风险如融资渠道断供、资本中途撤出、投资预算增长等,项目资金链条断裂的案例不时发生,风险一旦成为事实,两败俱伤,也必将破坏政府信誉,严重危害公共利益。
(五)客观不可抗风险
PPP项目也是商业合约的一部分,只是因为主体的特殊性而特殊,但大环境仍然要符合全球性市场选择。外汇和利率风险,外汇市场是变化的,项目收益也是非确定的,第三国项目尤其受此影响较重。原材料市场也是波动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引发原材料短缺或价格高涨。气候环境也影响项目的施工建设,严寒酷热、干旱洪涝、冲突战乱、地震等,都是不可抗因素。
PPP项目的风险,随着PPP模式的发展与完善,风险识别和分析,也逐渐科学合理化,能够在项目论证及招投标阶段,充分的认识到风险的可能性。认识到风险就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方法策略。
二、PPP项目风险控制
(一)建立和强化政府信用
社会资本乐于参与PPP项目,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于政府信誉的认可。建立和强化政府信誉,树立契约精神,在制度上确定项目政策的延续性,避免组织结构和人员变动对项目造成的消极影响。明确部门职能,落实责任制,将项目进程纳入部门考核指标中。及时将项目动态公之于众,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法律法规方面的完善和支持
商业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是双方权益的最终保障,PPP项目也是如此。在法律法规中明确相关的条文说明,公平的确立和保障双方权益。在法律法规中,侧重保护PPP项目的权益,有利于增强PPP项目施工方信心,提高社会资本和资源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在政策上要注意保护和扶持项目需要,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完成,比如在管理和税收方面的优惠便利等。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补贴和资本支持,确保项目高质高效完成。
(三)建立PPP項目风险控制机构
大量公共基础项目的展开,错综复杂的风险控制,需要专门和专业的风控部门。风控机构首先为项目论证提供充分的基础资料,社会舆情,投资收益,市场动态等;其次,通过大数据和科学推演核验,核定项目的投资收益情况,评估项目的投资合理性和可行性;再次,在招投标阶段,会同财政、工商、证监机构,对参与投标单位进行资本和信用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单位,限制甚至取消投标资格。
(四)落实和优化风险分担机制
项目风险是必定存在的,政府与企业都想规避风险,或者将风险可能的损失推给对方。风险分担机制,能够达成双方的意愿,双方各担其责。政府要为其制定的政策和法规承担政治风险,企业要为质量和运营承担建设和经营风险,其他客观因素造成的风险,也应依据具体情况,明确风险分担程度。但要特别注意,PPP项目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是政府,反过来,最大受益者也是政府,所以政府作为权益最大一方,应当主动监控项目实施,并采取积极措施保障项目的完成。
三、结语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展开,PPP模式也成为基础建设的主要合作模式之一。越是在这样热闹喧嚣的环境下,越应当科学严谨的对待每一个PPP项目,在招投标阶段是杜绝、预防和避免项目风险的最佳环节。敏锐清晰的识别风险,进而明确相应的应对策略,为群众负责,惠及后代子孙。
参考文献
[1]任春玲.我国PPP模式发展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5-11.
[2]陈伟清,史丽娜.PPP项目招投标阶段风险分担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07:40-43.
[3]高申远,曹盼盼,杨涛.基于PPP模式的项目运营风险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26:15-17.
[4]冯建友,张红亮.我国PPP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6,52:54-58.
[5]宋樊君,温来成.我国PPP法律制度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税收经济研究,2017,2201: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