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肩袖修补与保守方法治疗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并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2018-04-27 09:29窦坤井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8期
关键词:缝线肩袖创伤性

窦坤 井辉

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多发生于青年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老年人群中的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也有所提高[1,2]。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又容易进一步并发肩袖损伤, 从而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等, 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困扰[3,4]。本研究旨在对比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肩袖修补与传统保守疗法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骨科就诊的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并肩袖损伤患者中选取6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60岁, 排除伴有肩胛盂骨折、盂唇撕脱伤的患者, 排除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排除因神经源性损伤引起的肩关节功能障碍者, 排除伴有全身感染、肩关节局部感染、精神疾病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4例,年龄63~82岁, 平均年龄(70.2±3.9)岁;肩袖损伤程度:大撕裂伤13例, 中撕裂伤21例。观察组中男23例, 女12例,年龄64~84岁, 平均年龄(70.5±4.5)岁;肩袖损伤程度:大撕裂伤15例, 中撕裂伤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疗法, 主要为肩关节功能锻炼, 从被动锻炼过渡到主动助力锻炼、抗阻力锻炼等,逐步恢复肩关节的稳定性。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肩袖修补治疗, 给予患者全身麻醉, 健侧卧位, 然后患侧肩部前屈30°、外展70°牵引, 自肩关节后方进关节镜, 观察盂肱关节, 然后将关节镜置于肩峰下间隙, 并射频清理肩峰下间隙, 观察肩峰下表面有无撞击损伤, 若有, 则探查损伤的肩袖, 清理肩袖组织, 并根据患者的骨质合理选择内排可吸收螺钉, 于软骨边缘的内排锚钉植入螺钉。使用过线器穿过肩袖, 根据骨窗大小、肩袖张力确定进针点距离肩袖断端边缘的长度, 一般此长度为10~12 mm, 最后在穿过肩袖后在表面搭接, 将肩袖断端近侧与骨床内缘固定。已打结的尾端则穿入外排可吸收螺钉, 拉紧后使螺钉置于肱骨大结节外缘约0.5~1.0 cm处, 而肩袖断端则压紧在肱骨大结节骨床。术中根据患者的肩袖撕裂伤程度确定螺钉的数目。术后常规使用肩支具将肩袖固定于内旋30°、外展20°, 维持6周。术后常规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年的疼痛程度(VAS评分, 得分0~10分, 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肩关节活动度(外旋、前屈)、肩关节功能评分(SST评分, 得分0~12分, 评分越高肩关节功能越好)以及随访1年间肩关节再次脱位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术前, 两组VAS评分、肩关节外旋及前屈活动度、SS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肩关节外旋及前屈活动度、SS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术前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术后1年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VAS评分(分) 外旋(°) 前屈(°) SST评分(分)术前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1年观察组 35 4.88±0.35 0.48±0.05a 21.0±2.3 36.4±1.4a 68.3±5.7 152.1±10.5a 4.88±0.23 10.30±0.50a对照组 34 4.81±0.39 1.20±0.11 21.4±2.5 30.1±1.9 68.6±5.5 110.4±11.7 4.95±0.29 8.10±0.80 t 0.785 35.169 0.692 15.712 0.222 15.591 1.113 13.74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随访1年间肩关节再次脱位发生率比较 随访1年, 观察组中无肩关节再次脱位患者, 对照组中有5例(14.71%)出现肩关节再次脱位, 观察组肩关节再次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肩袖修补术是治疗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并肩袖损伤的主要外科方法, 可保持患者肩关节的稳定性, 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缓解疼痛感。当前的肩袖修补术可以分成开放性手术和关节镜下修复术两种, 后者又可以分成单排固定、双排固定、缝线桥技术[5]。其中缝线桥技术又是一种双排内固定技术, 已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 其最大的优点是肌腱-骨间隙极小, 增加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 并且获得较大的初始固定力量, 既促进腱骨的愈合, 又保证固定的可靠性, 有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6,7]。相较于其他修复技术, 缝线桥技术的固定强度大, 有利于避免术后出现螺钉脱落、缝线断裂等并发症, 避免肩袖的再次撕裂伤, 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 两组VAS评分、肩关节外旋及前屈活动度、SS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肩关节外旋及前屈活动度、SS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保守治疗,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更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亦显示:随访1年, 观察组肩关节再次脱位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4.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手术治疗, 重建更大面积的肩袖足印, 建立良好的肩关节解剖结构, 促进肩袖损伤部位的愈合修复, 避免肩袖的二次撕裂、肩关节二次脱位等。

综上所述, 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并肩袖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肩袖修补治疗效果更好, 有利于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提高肩关节的活动度, 缓解疼痛, 值得推广。

[1] 徐圣康, 罗斌, 熊为, 等.Anchor钉在肩关节脱位并肩袖损伤中应用的疗效观察.临床外科杂志, 2012, 20(8):571-572.

[2] 杨睿, 陈仲, 邓海权, 等.骨性Bankart损伤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例特点和关节镜治疗策略.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6, 35(8):703-707.

[3] 戚超, 蔡琰, 孟庆阳, 等.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与腋神经损伤的诊治体会.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5):579-583.

[4] 朱雪坤, 徐斌, 徐洪港, 等.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不同程度肩袖损伤的效果评估.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7):1309-1313.

[5] 胡培兴, 李瑾.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合并创伤性肩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浙江创伤外科, 2017, 22(2):327-329.

[6] 徐圣康, 罗斌, 赵猛, 等.anchor结合krackow缝合法在肱骨大结节骨折及肩袖损伤中应用的疗效观察.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13):206-207.

[7] 刘平, 敖英芳.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与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21例回顾性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6, 35(2):137-140.

[8] 潘界恩, 黄成龙, 蔡震海, 等.关节镜下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大型撕裂早期疗效分析.中国内镜杂志, 2017,23(2):49-52.

[9] 黄成龙, 潘界恩, 蔡震海, 等.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损伤的疗效评价.中国内镜杂志,2016, 22(6):35-39.

[10] 张华, 杨俊兴, 陈建发.老年创伤性肩关节脱位合并肩袖损伤应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的效果分析.重庆医学, 2017(A02):241-242.

猜你喜欢
缝线肩袖创伤性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不同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介绍和降解研究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