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的预防

2018-04-27 02:14:42刘喜房
劳动保护 2018年4期
关键词:场所中毒甲醇

文/刘喜房

(本文作者是保定市职业病防治所主任医师)

编辑 包冬冬

甲醇在工业生产中较为常见动本文参照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从甲醇对人体损害的临床表现员职业危害防护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职业接触过程中的防护与应急。

图片来源易安网

甲醇又称木醇或木酒精,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易燃液体,有芳香气味。熔点-97.8 ℃,沸点64.5 ℃,闪点12.22 ℃,自燃点240 ℃。蒸气密度 1.11,蒸气压 12.3 kPa(20 ℃)。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遇明火会爆炸。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6%~36.5%,有剧毒。口服几毫升就会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

职业接触见于甲醇的制造、储存、运输、使用。例如生产甲醛、甲胺、异丁烯酸酯、卤代甲烷、纤维素、塑料、杀菌剂、油漆稀料等作业场所。近年来有生产“固体酒精”火锅燃料造成急性中毒的报道。摄入含有甲醇的假酒中毒时有发生。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人经过呼吸道吸入的蒸气约有60%被吸收,进入胃肠道的吸收高峰时间在30~60 min。吸收后迅速分布至机体器官组织内。

对人体损害的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睛损害和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为主。

潜伏期:急性中毒临床上存在明确的潜伏期,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吸收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2~24 h,少数患者可达2~3天。通过口服途径中毒者,潜伏期和摄入剂量有关,有口服后40 min出现临床症状的报道;同时摄入乙醇,可以使潜伏期延长。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其麻醉作用虽较乙醇为弱,但由于它氧化代谢缓慢,蓄积性强,故毒害作用远较乙醇为大;其麻醉浓度与致死浓度较为接近,故危险性也较大。中毒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很少出现乙醇中毒时的欣快感。严重者出现昏迷、癫痫样抽搐。

眼部症状:对视神经及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它作用于视网膜上使细胞发生退行性变,招致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视力障碍可在口服后1 h或数天后出现。最初表现为眼前黑影,闪光感、视力模糊,重者视力急骤下降,甚至完全失明。常有周边视野缩小改变。

代谢性酸中毒:程度较轻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通常是在进行相关化验检查时被发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以出现头痛、嗜睡、意识障碍、呼吸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其他:病情严重者可以出现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等多脏器系统损害。

慢性中毒较少见,国家也没有慢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有报道称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等症状。

甲醇作业的职业危害防护

作业场所以及储存、运输的预防措施

1.生产使用场所的工程技术防护措施

生产或使用甲醇,应采用自动化、密闭化的生产工艺,消除或减少甲醇接触。甲醇生产设备可设置在自然通风良好的框架式露天或半露天场所,不能采用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用有效机械通风,室内场所设置门口外开的撤离通道。使用和储存甲醇的管道、设备、容器、阀门等设施要符合相关材料和强度要求。

工作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联锁的泄漏报警装置。事故发生时,应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事故通风装置的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照明、通风、设备、工具要具有防爆性能。

甲醇罐周围设置围堰或泄险池,并设置必要的喷淋设施。工作场所应设置固定式甲醇检测报警仪。在不具备设置固定式甲醇检测报警仪条件的工作场所,应设置便携式甲醇检测报警仪。用人单位应在甲醇生产或使用场所便于观察处设置醒目的风向标,便于撤离人员选择应急疏散路线和安全集结区域。在工作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灌装作业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2.储存安全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3.装运安全

运输前应对运输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取得特种车辆运输许可证后,经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上岗。所有运送和盛装甲醇的容器应定期检测。罐车运输甲醇,建议槽罐采用内置式紧急切断阀,防止安全阀、阀门、接管遭严重损坏时大量甲醇的泄漏。运输车辆应办理准运证,并有合格的运输车辆标志。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制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个人防护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应急防护配置空气呼吸器或全面罩防毒面具,将应急呼吸防护用品按要求存放在车间或邻近车间的地方,存放地应有醒目的标识,便于事故发生时迅速取走使用。工作场所应配置通讯工具,供工作人员应急使用。

辅助防护设施

按规定配置泄漏处置器材,工作场所应设置清洁供水设备,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工作场所应配置应急抢修器材,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休息室、更衣室等。

职业安全管理措施

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组织甲醇作业人员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并妥善安置。

加强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过程的职业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建立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维护、检修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

定期检测作业场所危害物浓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报警仪定期鉴定或标定。应经常检查、维修生产和使用甲醇的设备、阀门、安全设施、泵等,防治跑、冒、滴、漏发生。

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均应正确理解所接触的毒物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主管领导和主管人员应参加安全生产监管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工人三级培训中培训职业病防治知识,要求工人了解危害物的特性,掌握泄漏紧急处置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保养方法。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方法。

成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相应毒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救援演练和总结,确保事故应急救援及时有效。

泄漏事故的紧急救援

泄漏现场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并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接触人员的处置措施: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吸入体内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送医。眼睛接触者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送医。

猜你喜欢
场所中毒甲醇
低温甲醇洗甲醇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
化工管理(2022年14期)2022-12-02 11:46:54
听的场所
现代装饰(2020年7期)2020-07-27 01:28:32
中毒
意林原创版(2019年6期)2019-06-30 23:25:04
直接转化CO2和H2为甲醇的新催化剂
远离不良场所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小学生时代(2016年4期)2016-12-12 01:27:17
恋爱场所的变化
上半年甲醇市场走势分析及下半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