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程中以学生兴趣为主导的教学内容选择

2018-04-26 02:18王燕
新一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视觉文化美术课程学生兴趣

王燕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经驗的积累,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在这其中有一个共同趋势那就是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教师在设计各个阶段教学活动时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而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也要注意所教授的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以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视觉文化;建构主义;美术课程;学生兴趣;教学内容

一、研究的相关背景

(一)视觉文化下的美术教学和学生兴趣。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是基于在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学生所接触到的不仅仅是收藏在美术馆内的经典作品,而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视觉对象,这不仅需要学生的视觉欣赏能力,而且更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能“识”的能力,能够敏锐的观察、分析、判断视觉现象的能力,即“视觉的识读能力”。学生可以运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识别能力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视觉形象进行判断。

(二)建构主义下的美术教学和学生兴趣。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是学习者主动对知识的追求。同时建构主义要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起点、以情境为核心、以动态设计为主线、以技术为手段的特点。[罗欢.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要想让中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其中学生的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完善,所以他们只有对一件事情和某种知识感兴趣,才能认真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

二、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主导的认知

(一)对初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解。美术课程虽然是初中生的必修课程,但是并不是升学过程中的考试科目,有的一些地方学校的领导对美术的看法存在偏见,美术课的课程安排只是一个面子工程,美术课大多数被其他的科目所取代或者当成自习课来对待,有的学校甚至取消对美术课程的开设。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美术课的理解,明白其对于学生人格的完善、知识文化的涵养是不可或缺的课程,所以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为了突出美术课的特征而制定了美术课程性质和其课程理念。初中生对于各种各样的事件都充满着好奇心,但是对一件事情的兴趣可能不会保持太长的时间,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让美术来吸引学生,进而养成对美术的终身学习。

(二)初中美术课堂主体分析。在教学研究逐步改进深化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其主体性的表现也愈加强烈,而老师也由原来的对知识的传授转化为对知识的传播。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性的人,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的想法的不同。教师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思想,对于其不正确的想法,可以以引导的方法,为学生指明方向和道路,使其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其次,学生是有无限潜力的人,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刚开始的阶段,潜在的能力都在等待开发,教师要对其优秀的表现表示肯定,或许是老师一句无意的夸奖或者认同的笑容都会对其学习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方面的学习也会更加的努力和认真。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把其放在教学的主要地位。

三、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初中生兴趣品质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未知的事情都充满着好奇,他们的兴趣也是十分宽广,对于各科都有很大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会随着时间不断地分化和加深。初中生对美术的看法比小学阶段更深入,小学阶段美术好的学生上了初中以后会继续努力,而对美术无感的学生,如果教学内容正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在课堂上也能够特别积极的思考问题,而且美术作业也会完成的比较优秀。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受教育者的兴趣品质。因为美术课的特性,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并不会受外在压力的影响,如果想要在学生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得到学生的重视,就应该培养他们主动地学习,即培养他们的兴趣。

(二)基于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知识的分类不仅仅是各学科之间的不同,而且每个学科中间都会有所分类,我们通常把一门学科的知识分为专门知识和普通知识[]。因为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导致很多人对于美术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认为只有专业的美术学习者和具有天分的人才才能学习,其实美术和其他学科一样,也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其中也有一些知识是一般的公民所应该掌握和认识的,有的则是少数的专业认识所掌握的。因此,美术学科的知识也可以分为专业美术知识和一般美术知识。例如,达芬奇、梵高和齐白石等相关的知识应被多数人所了解,而像玛丽怀特则是学习水彩专业的人所了解。

根据美术知识的分类,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对知识的遴选和组织。但是有许多的教师都有一定的专业情结,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的产生,我们总是希望把我们自身的美术成长过程中所学习的美术知识都传授给学生,长期以来,这就导致了我国中小学美术学习的内容过于的专业化。因而,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要依照学生的兴趣,多考虑学生所处人生阶段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租编写[M].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2]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2009.1.

[3]刘红彩.试论初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J].学术研究,2013

猜你喜欢
视觉文化美术课程学生兴趣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图像叙事:MV的视觉文本解读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论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