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兆
卢永根祖籍广东花都,1930年生于香港,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回到广州。他说:“为什么要放弃安逸生活回内地?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我要为祖国复兴效力。”
从此,卢永根在教育领域开始了一辈子的坚守。1983年,他担任华南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院长。
“先党员,后校长”是卢永根的口头禅,他认为当好校长的前提是先当好一名党员。
20世纪80年代,学校经费紧缺,身为校长的卢永根坚持不坐进口小车,在住房、通讯等待遇上不搞特殊化。
但对科研与人才,卢永根却很大方。当时学校发展落后,卢永根四处筹措资金,用于发展多学科和重奖人才。为表彰辛朝安教授团队对兽药开发的贡献,他破天荒拨出10万元高额奖励;博士生刘向东到香港大学做研究,他主动借1500元,还把自己出国用的两个行李箱与一套新西服送给学生。
“他为科研奉献了一切。”弟子张桂全说。
病房里的临时党支部
淡泊明志的科研工作者,總是崇尚吃苦精神。
许多珍贵的稻种,都是卢永根带着学生翻山越岭一株一株找回来的。至今,他们小心地保护着7000多份稻种资源和900多份野生稻资源。
2001年,听说广东佛冈一处山顶有野生稻,已70多岁高龄的卢永根亲自出发寻找。
山上无路,布满荆棘。到半山腰,卢永根已体力不支,但他坚持要去现场,学生们只好架着他慢慢往上爬。老照片上,卢永根一手拄拐,一手扶树,在野生稻旁笑得格外开心。
在水稻遗传研究领域,卢永根作出过突出贡献。他提出的水稻“特异亲和基因”学术观点,对水稻育种实践产生了重要作用。近5年,卢永根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卢永根的许多学生,如今都已走上学术带头人、领导岗位。
“正直、率真、有情怀,他影响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学生温思美说。
躺在病床上,卢永根仍希望能过组织生活。经校党委批准,病房临时党支部成立了,一个月开一次会。
1984年的一个夜晚,卢永根在学校作了一场演讲。据亲历者回忆,那晚没有灯光,草坪上密密麻麻坐满了学生。
卢永根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