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
随着以突出能力考查为核心的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主观性试题规范化答题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高考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而越是能力测试型的题目,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需要学生依据学过的概念、原理,用恰当的政治学科专业术语准确地阐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其规律和道理,去解释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和文化问题。
一、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1.答题方向性错误,即答非所问。
2.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
3.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
4.文字叙述缺乏条理性,杂乱无章。
5.语言不完整,不简洁,出现“会而不对”。
三、规范化答题的要求
1.要求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专业术语,如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家政体、共和制、民主权利、依法治国、国家利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2.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一定要做到科学、严谨、准确。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写成人民专政,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写成宗教自由,对人民负责原则不能写成对人负责原则等。
3.使用专业术语答题时,要注意文字叙述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完整性。既要做到语言精练,又要答全要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接近一致。
三、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策略
1.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需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否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简答题和辨析题的训练;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
3.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一,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 第二,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
1.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例如,题目涉及哲学知识时,首先要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板块,然后再考虑属于知识板块内的哪一个内容、哪个知识点。
2.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警惕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
3.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如要求对中美关系现状进行评价,其中“现状”两个字就是一个关键词,暗示既要作正面的评价,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4.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这样既可以表明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节约了时间,也有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采分点。
五、常见主观性试题设问方式与解题方法
1.体现型。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聯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2.反映型。“反映型”的设问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3.为什么型。“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4.怎么办型。“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解答这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梳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5.意义型。“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6.启示型。“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总之,关于主观性试题。其基本要求是:理解题意,仔细阅读,找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明确设问。注重设问角度变化;思维清晰。切忌“非此即彼”与“所答非所问”。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其结构总是分为两部分:一是要求阐述原理;二是要求联系实际。按照这两个要求,在答题时,一般应分为两部分:先简明阐述原理,然后再联系实际。要按设问要求,联系题目中的材料,运用科学语言,分层次、分段落、序号化有条理的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