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丽
摘 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量向社会输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具同时要求有高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新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与职场高度吻合.本文重点分析现今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与培养学生相对称的职业能力,对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对广大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工作者在日后的教学生活中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应用能力;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网络技术应用不断深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外包业在迅速兴起,未来5年,我国对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等新型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达到100万人,培养和培训服务外包人才120万人,供需缺口十分巨大。目前,我国网络人才缺口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需要配备大量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人才,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第二,企业网络工程的建设、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安全维护等方面都增加了对网络方面的相关人才的需求;第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升级趋势明显,信息技术外包(ITO)人才缺口巨大;第四,现有的媒体网站、商业网站以及我国1000万家中小企业,它们要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脚步,急需系统掌握网络技能的专业人才。
一、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设置要与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相适应
从职业岗位能力构成图可以看出,职业岗位能力是由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构成,其中专业能力是以“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通用技能、计算机网络专项技能和专业技术综合应用技能”为基础,以“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及其维护”为核心的能力,包括网络组建能力,网站建设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1]。在这种能力构成基础上,开发构建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三大类: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课程,通用能力课程,核心能力课程。
1.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课程主要有:“两课”,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外语、市场营销等课程,以及职业素质课程、国际思维和企业文化训练课程。其目的是培养非专业能力。
2.通用能力课程。通用能力课程开设,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主要课程有:C/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原理、微机软硬件配置与维修、数据库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等课程。
3.核心能力课程。核心能力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专项技能和专业技术综合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组网能力需要开设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集成与设备管理,网络技术实训等课程,使学生具有硬件及网络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网站建设能力需要开设网页制作技术,Web技术,AJAX,网络数据库开发,动态网站建设与开发等课程。培养学生网络管理能力,需要开设Internet技术,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Linux系统及网络管理、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路由交换机配置与管理、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网络入侵的检测与防范等课程。在核心能力课程教学完成的基础上,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调研、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能力与企业所需能力的差距。
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
学生专业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要求学生素质全面,掌握的技术技能必须适应岗位的要求。从专业技能构成来说,专业能力培养可以分散到各课程技术能力培养上来,通过技术能力积累逐渐形成专业能力。因而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在课程体系中的诸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各有侧重,互相关联又不重复。主要包括网络技术基础,桌面操作系统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管理(Linux操作系统管理),网络集成与设備管理,综合布线技术,WEB数据库应用与开发,Internet安全访问技术等内容。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实训环节可以促使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特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1.切实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重要保证。主要措施有:聘请企业网络专家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咨询指导;在企业建立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提供场所与技术支持;与企业开展培训及技术项目合作,建立面向未来的“双赢”合作机制。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实训基地,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技能提供了良好平台。它将会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打下基础,同时还将形成基于实战的专业课程教学案例,最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增强素质的前提下,形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成为一个优秀的高技能网络人才。
3.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训和实习等实践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推行“课堂教学-项目实训-岗位实习”交替并举的特色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课堂教学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雪.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6,No.253(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