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仕华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区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出来了构建“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双有效”是指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有效教学指的是针对教师教学层面而言的,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而有效学习则是针对学生层面而言的,即在教师有效教学的指导下学生完成的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双有效”是师生双边的活动。教师只有具备这种理念才能达到有效教学,学生才能达到有效学习。而指导、帮助学生正是有效教育的支撑点,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和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重建师生关系,强调建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权威不是凭借制度力量而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知识的建构中自然形成的。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落实我区“双有效”教学的前提和根本。
如何在双有效教学模式下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我们怎样通过师生对话、交流与合作来完成?方法如下:
一、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毫不犹豫地抛弃师道尊严,要成为学生平等的交流者、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都是正确的,学生必须服从。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也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学生应有的权利教师无权干涉;对于学生的志趣和爱好应给予爱护、鼓励和支持,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而不得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为名粗暴地反对,横加指责,阻止和扼杀学生特长的发挥;即便学生与教师有不同意见、观点和看法,也应该与学生平心静气地交换意见,相互理解;对于确实是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师应当在适当的场合给予耐心地说服,正确地指导和诚恳地帮助,切忌在学生面前劈头盖脸地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要走近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对话、交流与合作。
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教与学要互动,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要明白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平等合作。在学生做题时,老师不要站在或坐在讲台上等结果,而是走下去,看看学生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做对了及时鼓励,做错了给讲解一下,尽量关照多位学生,而每次不要只是关注那几个学生。学生会感到老师负责任,且关心自己,从而亲近老师,关系也就融洽了,好多事情就好办了。但是有的时候课堂上时间紧、任务重,有时语言交流可能会浪费一定是时间,那么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用眼神去交流,达到一种行为上和心灵上的默契溝通。这样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面对无穷无尽的知识和信息的海洋,教师作为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严峻挑战。教师固然在专业知识上比学生精深,但在知识的广度上可能还有所不及。面对每个学生,面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关系。教师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
四、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并且做到与时俱进。
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思想品德修养,渊博的知识是吸引学生的磁石,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法宝。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即不仅要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理论和思想品德修养。在当前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教师与学生一样,同样需要发奋读书,广收博采,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不能仅局限于精通自己所传授的专业知识,还应有多个方面的知识,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使学生感到“老师知道的真多”。教学中要责任心强,具有敬业精神,胸怀坦荡,平易近人,为人师表。这样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敬佩,博得学生的好感,也必然会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
五、运用“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渠道。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学习,给以启发和点拨,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学生想学,乐学的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与学生心灵的安全感和精神的鼓舞。帮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寻找最佳途径达到目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倾听。教师特别要注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尤其是思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变化,及时指导和引导,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只有在双有效教学模式下,通过师生对话、交流与合作、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师生关系中,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人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意向;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主体的独特个性及其自由、创造和选择。从而理解、尊重学生,真正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