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2018-04-26 10:34王月成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道德兴趣教学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母亲。”要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道德与法制教学的需要,本文着重从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现状、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兴趣培养的前提、兴趣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等几个方面谈谈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兴趣培养问题。

关键词:道德;教学;兴趣

一、 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现状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将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体系的科学性与新颖性使得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本应该是充满趣味性的。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片面追求平均分、及格率、升学率,为了应付考试,许多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只注重灌输知识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兴趣的培养。教师往往把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熏陶变成了乏味的讲解与空洞的说教,“教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根本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重压下成了“异化”的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成了一句空话。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必须改变当前的这种教学状况,真正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二、 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要改变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化、被动的教学现状,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学”到“我要學”,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凭着这种激情,有什么知识不能学会呢?有什么能力不能培养呢?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说,兴趣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培养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尤为重要。

三、 兴趣培养的前提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自己具有广泛的兴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一种表率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极为重要。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一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自如地驾驭教材、驾驭学生。

有名望的教师从来不用强制手段进行教学,而是通过自己艺术的语言、广泛的兴趣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证明,教师的广泛兴趣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反之,教师兴趣不广泛,或只用死板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知识,必然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 兴趣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新课程理念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需要看,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创设情境,以“情”启趣和直观教学,以“形”激趣。下面对此作具体说明:

(一) 创设情境,以“情”启趣

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即使是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的。“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我们认为是习以为常的事物,我们就可能不再珍惜和在意。亲情之爱也是如此,我们从小到大都尽情地享受着家庭中的亲情之爱,以至于我们对这种爱到了熟视无睹的境地。可见,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亲情之爱,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发现这是一种爱,都能领悟到这是一种爱。同学们,你领悟到亲情之爱了吗?……”然后举例说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亲情之爱的具体表现,进而让同学们去寻找和发现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亲情之爱,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一直都被浓浓的亲情之爱包围着,从而产生无比的幸福感!由于贴近生活,充满真情,所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同学们学习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快乐。

纵观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可伴随每一堂课的始终。大凡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精心地设计每堂课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进行中则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去解决,并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得到巨大的鼓舞力量,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白内心的学习愿望;课的结束,则联系学生实际,找准落脚点,让学生有回味无穷的感觉。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拥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刻苦钻研,以顽强的毅力完成学习任务。

(二) 直观教学,以“形”激趣

初中学生童稚未脱,活泼好动,外向开朗,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千篇一律地刻板地重复,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用新鲜的东西,加强对他们视觉上的刺激,唤起他们的注意力,从而逐渐产生兴趣。实践证明,采用“直观教学法”是一种颇为可行的、有效的手段。

所谓“直观教学”,就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录像、影片及动作表情等具体形象手段,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虽然不像物理、化学那样时时可通过实验来显示,然而能够用“直观教学”法的机会也是很多的。

尤其是现代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让“直观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灵活多样。比如我在讲授《亲情之爱》时,我适时地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Family》,这样,既便于课文的讲解,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学得快,记得牢。

实践证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就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设情境法和直观教学法是新课程理念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趣的重要方法。当然,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真正做到“灵活”,有待于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做艰苦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J].教育科学,2015.

作者简介:

王月成,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霍邱县三流乡曹墩学校。

猜你喜欢
道德兴趣教学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