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预算模型探讨

2018-04-26 05:37刘巧华
会计之友 2018年7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专项资金

刘巧华

【摘 要】 学科已成为现代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将影响高校学科建设的成效。为确保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亟需构建一个与资金使用绩效挂钩的预算分配机制。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层次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绩效模型和绩效预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绩效预算模型使绩效评价结果与获得的经费支持相匹配,有助于实现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为高校学科建设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关键词】 专项资金; 层次分析法; 层次构造模型; 绩效预算模型

【中图分类号】 F812.3;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7-0126-04

一、引言

学科已成为现代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而资金是高校学科建设的保障,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将影响高校学科建设的成效。学科建设专项资金是指高校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安排的专门用于学科建设的资金,从来源可以分为学校自筹、国家财政拨款及其他资金等。目前,国拨学科专项资金国家一般只安排总额度,具体由学校统筹分配。长期以来,在学科建设资源分配方面“择优扶植”是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一贯的原则,造成了高校不同学科之间在资源占有方面地位悬殊,总体呈明显的“马太效应”[ 1 ],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多者更多,少者更少”的发展态势。重点学科[ 2 ]处于绝对垄断地位,非重点学科则处于劣势。表现在:重点学科资源堆积甚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严重浪费;非重点学科资源严重不足,为确保进入重点学科行列,又加大力度投入大量的资源盲目建设该学科等。但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绝非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越多就代表高等教育实力越强,“注重学科单个学位点的建设,忽视学科整体优势的形成”是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误区之一[ 3 ]。

随着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部署,学科建设将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不仅要建设“一流学科”,更要建设“一流大学”。只重视单个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堆积,长此以往,势必对高校的学科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探索高校学科建设资金的绩效预算模型,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高校学科建设整体、协调发展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绩效预算[ 4 ]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联邦政府提出。绩效预算是基于投入产出的效果进行资源配置的手段。与传统的基数预算与零基预算相比,由于绩效预算的特点以结果为引导,以定量代替原来的定性原则,注重效率与效益,所以使预算更具科学性。绩效预算通过设定绩效目标值来考核和控制政府的财政行为,使绩效评价与预算分配相联系,使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从而促进了政府预算的民主与公平。绩效预算无疑是一次新的预算革命,但目前绩效评价结果还没有与预算分配量化衔接,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绩效预算模型亟待研究构建。

二、构建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模型

绩效预算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绩效模型。绩效评价的方法很多,诸如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法、专家团评价法等,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5 ]。AHP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层次每个因素之间进行两两相对比较,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的正交特征向量,依次得出每个层次单独要素的权重,最后计算出不同方案对总体目标的综合权重,从而得出不同方案的优劣,为决策提供依据。

虽然该方法的判断矩阵受单个专家主观偏好因素影响较大,但由于该方法设定了检验环节,当无法通过检验时,要求专家重新对原问题设定调整评分或者调整判断矩阵,直至通过检验为止。基于该方法能够对量化和非量化指标进行综合评判,构建的评价模型较稳定,相比平衡计分卡法、专家团评价法等评价方法来说,在纠正不一致观点、降低主观干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它常常应用于多目标、多准则、多要素、多层次的非结构化复杂问题,特别是战略决策问题的研究。所以,层次分析法更能满足高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需要。

(一)构建层次构造模型

层次构造模型是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结构图,也是使用关键性指标高度概括所评价的内容,将各指标科学分析后层层分解为具体指标的过程。根据高校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 6 ]及高校组织流程与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综合征求教学、科研、财务、管理等各方专家的意见,最终将评价指标分解为四個层次:第一层为考评综合绩效目标层;第二层为关键绩效目标层,设定了4个关键绩效测评指标;第三层为具体实施方案层绩效目标,设定了12个具体绩效测评指标;第四层为考核对象。如图1所示。

(二)构建绩效模型

根据图1的层次结构分析模型,将目标层的各要素与因素层的各子要素进行成对比较,形成对比判断矩阵,也就是基于Saaty给出的比例标尺(SaatyPA-9),将决策者的偏好判断数量化,应用该判断值设定判断矩阵,最后计算出层次排序或者分层权系数。

本文采用专家团判定法确定指标权重,将12个专家抽签分为三组,每小组都要求由教学、科研、财务、管理等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各小组对两两指标间的对比值按SaatyPA-9标尺进行对比赋值。为避免因单个专家主观判断的差异可能产生的较大误差,评分结束后,进行差异值的筛选,将筛选后的专家评分结果进行加权平均,构成综合判断矩阵,最后计算出最大特征值λmax,并对每个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不符合一致性检验结果的,要求专家重新打分调整,直至一致性指标C.R.<0.1,即认为构建的判断矩阵有效。

计算结果见表1、表2。

方案层绩效指标说明:

资金执行效率指标:反映各学科是否按建设目标如期实施计划,资金使用时效及效率如何;资金合规指标:反映学科专项资金的制度及内部控制流程是否健全,资金是否按规定进行专款专用、招投标、签订合同,设备是否按规定验收入库等;师资结构指标:反映教师人才学历结构情况,本学科杰青、千人、长江学者及以上教师占总师资的比例;团队建设指标:反映教育部基金委创新群体、创新团队数量;学生就业指标:每年毕业学生的就业比例;教学成果指标:反映省级以上教学奖、建设和改革奖等数量;学术论文指标:反映三大检索论文、专著等数量;科研成果指标:反映省级以上科研奖项;专利成果指标:专利发明及专利设计等数量;学科声誉指标:反映本学科在全国权威评价机构排名中的名次;成果转化指标:反映科研成果及专利成果转化率,横向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经费到位情况;国际影响指标:反映外籍教师授课数量及来自中国以外的留学生来校就读本、研、博等人数。

三、构建学科专项资金绩效预算模型

绩效预算根本问题是解决绩效如何与预算挂钩的问题,如果一刀切完全按绩效挂钩,又容易造成偏颇。因为不是所有的成果都可以变成量化指标,比如一些精神层面的就很难量化,因此绩效与预算进行挂钩时应该采取灵活的弹性机制。一是在挂钩时,尽可能设定多个目标,将各部门利益的归属尽可能量化;二是不能量化的指标设定一定的比例,尽可能找到归属的受益者。

本文在构建绩效预算分配模型时征求了专家团的意见,将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预算分为四个目标指标,除各学科综合绩效指标(表3)外,还考虑了以下三个非绩效指标:一是人才培养成本指标,因为不同学科其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本不一样,比如工科专业需要购置实验设备,其培养成本自然比文理科专业高;二是学科紧迫性指标,考虑国家战略急需、学校发展优先的原则;三是学科欠账指标,有些学科长期处于次要或非主要学科,学科的投入相对教育部专业设置的要求有相当差距,有可能影响该学科教育评价的达标等。当然,在诸多因素之中,既然是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理应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仍采用层次分析法建模。

某校学科专项资金绩效预算指标权重如表4,某校学科专项资金绩效预算分配如表5。

表5显示,在绩效预算的前提下,绩效评价成绩占据重要地位,但不是绝对地位,因为还要综合考虑其他非绩效评价的指标,以使预算分配更具合理性。在学科紧迫性、学科欠账、生均成本等分值相当的两个学科D1、D2之间,绩效评价得分越高,得到的经费预算越高;在学科欠账、生均成本相当的学科D3、D4之间,尽管D4绩效考核较学科D3略强,由于D3学科紧迫性超高、学科欠账太大,学科D3则得到的经费预算提高了。学科D5由于绩效考核不好,紧迫性指标得分也不高,尽管学科欠账和办学成本较高,但分到的经费相对较少。各学科应该根据本年资金分配情况,对照绩效考核各项评价指标得分的差距,总结和分析自身学科建设状况的欠缺。只有提高本学科综合绩效,加强资金管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加强成果转化,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经费资助。

四、结论

绩效預算模型为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提供了桥梁,通过绩效预算模型进行预算分配,实现了绩效结果与获得的经费支持相匹配,有利于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注入公平、公开、透明的竞争分配机制后,将激活各学科之间的创新活力,有助于引导学科的建设重点及努力方向,对学科建设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同时,通过分析和比较各学科间建设活动的绩效水平差异,对学科专项资金形成动态的调节,使有限的资源聚拢在以重点、优绩的学科为中心的学科群之内,既确保重点学科在本学科领域发展的“引领者”地位,又保证非重点学科的建设,避免了“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确保高校学科建设整体持续、协调发展。

当然,绩效评价结果如何应用一直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研究课题,本文只是一个初步探索,还需要各位同行应用新技术逐步完善,以促进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要做好绩效与预算的衔接,不仅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而且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绩效评价机构的正确选择;二是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制定;三是绩效评价手段与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媛媛.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与“马太效应”[J].中国高教研究,2008(8):44-46.

[2] 王建华,朱青.对我国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27-30.

[3] 罗云.中国重点大学与学科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 孔志峰.绩效预算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 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6] 冯倬琳,王琪,刘念才.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与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61-63.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专项资金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加强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路径分析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