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云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自理能力恢复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比较可知,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自理能力恢复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 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护理路径;急性脑梗死;自理能力恢复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6..02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因多种因素所致的人体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所致的缺氧性病变坏死性疾病[1]。在临床上,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出现头昏、一时性肢体麻木和无力等前期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患者休克、偏瘫,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对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以我院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部分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护理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符合伦理学依据,研究前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MRI或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者,有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6±5.2)岁;在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1.3±4.8)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第1天,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并了解患者的相关资料和基本情况,以方便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第2天,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用药,并向患者讲解正确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对患者的住院环境进行消毒清洁的对患者在日常住院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帮助;第3~6天,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进行护理评估,鼓励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的训练,并根据患者病情状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深度强化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疏导累积的负面情绪;第7天,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应当做好出院指导,告诫患者及其家属在出院后按时进行复查,叮嘱患者忌烟酒,并加强锻炼,以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几率。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自理能力恢复率。(分为完全恢复、部分恢复和未恢复三种评定指标,总恢复率=完全恢复+部分恢复)
②观察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种评定指标,与患者出院时进行评价,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和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所研究对象的自理能力恢复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对某种疾病的大多数患者最有效医疗服务流程的护理规范,其能够以时间的流转为基准进行医疗服务,并对患者进行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在工作流程中具有具体化、细节化的特点,能够显著改善常规护理工作中对卫生资源的浪费,在节省卫生资源的基础上显著的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具有充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与护理成本的作用,显著的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3]。
在此次研究分析中,通过对部分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发现,观察组研究对象自理能力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在于,在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其通过完善的护理干预计划降低了医疗成本和护理成本,并且,其通过入院指导、健康宣教、饮食与生活习惯指导、出院指导等多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指导的方式,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知识掌握程度,使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够保证正确的生活习惯和自理习惯,显著的提升了自理能力恢复率。
综上所述,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临床疗效,对于病人自能力的恢复具有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朱丹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5(9):1901-1902.
[2] 黄 芳.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9):139-140.
[3] 刘银波,周 静.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