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参与式纪录片的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探讨仪式化元素在参与式纪录片中的作用及规律。实施研究的方法是通过对参与式纪录片与传统的观察型纪录片的对比和研究,从而知晓参与式纪录片中突显出的仪式化元素。最终的结论是两者皆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参与式纪录片中的仪式化元素更为突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者有着互相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意义。只有不断探寻其中的规律和元素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和运用它们。
关键词:仪式化;对比;元素;规律
作者简介:杨翼(1992.12-),男,湖南省岳阳市人,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传媒管理。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2
一、参与式纪录片的标准化定义及程式化性质
(一)参与式纪录片的标准化界定
1.不明确的界定标准
参与式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作品是让鲁什和埃德加·莫林的《夏日纪事》,我国参与式纪录片的代表作是《望长城》。
事实上,国内外对于参与式纪录片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甚至对于参与式影像和参与式传播的概念依旧没有界定清楚。对于参与式影像韩鸿是这样认为的:“参与式影像是西方社会参与电影的一个分支,也叫社区影像、草根影像。对于参与式影像与观察型纪录片来说,真实性是其共同的基础。参与式影像具有观察型纪录片具备的一些特征,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两者又有着较大的不同。
2.强调互动的异化特征
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掩盖制作者的在场,相反,它强调与被拍摄對象的互动,主动介入具体生活情境,使观众感觉到制作者在特定情景中的存在,并展现出该情境在制作者的影响下如何发生了何种改变。参与式纪录片可以说既是一种影像类型、一种行为过程,同时也是一套工作方法。
(二)参与式纪录片的程式化性质
1.仪式及仪式化元素的定义
仪式在人类社会的行为实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随着媒介时代的到来,仪式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其外延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春晚》、《奥运会开幕式》、《新闻联播》等仪式性的节目。
仪式化元素是指具有“仪式”性质、带有仪式感及仪式意义的元素,不仅在典礼和宗教中被广泛应用,更是在参与式纪录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参与式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
1.稳定环境下参与式纪录片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参与式纪录片的研究者相较于其他几种类型的纪录片而言相对较少,相关的论文也几乎寥寥无几,但不可否认,参与式纪录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和关注到参与式纪录片。它打破了传统观察型纪录片只介入不参与的模式,创建了新的创作模式,也赋予了纪录片新的生命力和源源不断的前行动力。
三、仪式化元素及其在参与式纪录片中的重化性质与附加作用
1.参与式纪录片中仪式化元素
纵观大多数的参与式纪录片,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仪式化元素的踪影,比如《大号的我》中,导演的定期体检和称重等行为就属于参与式纪录片中典型的仪式性行为。没有了这些繁琐的仪式性元素,就无法证明导演的推论支撑影片的顺利进行。
在影片《海豚湾》中创作者为了影片的真实性,闯入禁区进行拍摄,而后多次接受了日本警方的调查和谈话。试想倘若缺失了这些具备仪式性的谈话和调查,也就无法完整地突显出导演在拍摄过程中经历的艰难和不易,也让影片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这些在参与式纪录片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里就不得不提参与式纪录片的目的性,作为与观察型纪录片区分开来的重要环节,导演的参与无疑使得他成为影片节奏的把控者,此影片的最终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于保护动物的意识,而仪式化的多次出现起到了强调和衬托作用。海豚的捕杀,对于渔民而言,也是在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在政策的宽松下,通过长时间的习惯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仪式性的行为。影片后半段中出现的会议中的争议镜头实际上也是对影片主题的再次提及和强调,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据理力争的人们才使得创作影片目的的必要性更为突显。若是换作缺乏仪式感的仓促结尾,则会让观众陷入对影片意义的无谓思考,难以了解影片创作者最终的意图和想法。
2.仪式化元素赋予的附加价值
《海豚湾》的创作者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参与,而是深度参与,成为日本太地地区海豚屠杀事件的调查研究者,并将调查中的经历作为记录的核心。他们不再像观察者一样对事件静观其变,而是因其参与而影响了事件进程。导演和环保主义者、海豚学家及潜水高手被太地警方跟踪和询问,运送拍摄设备入关、制作隐藏拍摄的石头模型、安放水下听音器、取证后携带屠杀海豚的影像进入国际捕鲸委员会会场抗议,这些仪式化的举动实际上是在为影片的目的达成而做铺垫,纪录片制作者调查取证的过程是他们一同经历的,这一过程也构建了整个纪录片的框架和结构。创造的过程本身演变成了影片的叙事主体,而并非村民屠杀海豚的过程这一既成的结果,因此,它改变了影片叙事的路径、方向和重心。
其次,从艺术效果来说,制造过程增强了影片的矛盾冲突,将海豚与村民的冲突转移到了村民与创作者身上,人与动物的矛盾比较隐蔽,人与人之间则更加化、激烈。再者,制造过程也制造了悬念,原本单一的屠杀场面延伸铺排成了通向惨烈屠杀高潮的充满惊险、悬念与未知的跌宕起伏的探险之路。屠杀作为真相已是一个预知的结果,但制造过程却使抵达这个结果之前有了一个曲折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使观众处于紧张、焦虑、期待之中,有很强的戏剧张力。
在影片《生于妓院》中,照相变成了一项仪式性的动作,导演通过教这些孩子们使用相机,进而希望借助她们的视角来观察和审视这个世界,这是整个影片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仪式。导演试图用照片来讲故事,以照相机来纪录整个生活在这样社会环境中的人们。作为央视“你幸福吗?”原型的《夏日纪事》也是参与式纪录片中不得不提及的重要作品,与《生于妓院》同样,两部作品都选择了运用载体,不同的是,这一次,使用了话筒作为影片的载体,而后以采访作为仪式性的发端,贯穿整个影片的发展脉络。
四、结论
参与式纪录片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受众身临其境的感受与创作者同样的创作过程和创作艰辛,满足了受众对于双向体验的多重要求,是一种不可忽略的纪录片类型,它改变了传统观察式纪录片的冷眼旁观模式,让创作者跳脱单一的身份设定,成为影片的主体,为阐释影片目的提供更为有利的保障。
以《海豚湾》来说,借用各种采访,直白地表达出了影响现实的愿望。在片尾,国际捕鲸委员会开除了受日本支配的多米尼加的会员资格,日本政府为学生午餐提供海豚肉的计划取消,日本水产厅副厅长被撤职等等这些仪式性元素的加入都证明了《海豚湾》作为一个影像作品确实影响了事件的进程,促进了现实生活的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作品。拍摄者的参与在此时又被赋予了一个新的意义。仪式性元素不仅仅作为参与式纪录片的一个润滑剂,更多的是充当了加深主题的重要作用。虽然在其他类型的纪录片中或多或少可以寻找到一些仪式性元素的影子,但究其根本而言,与参与式纪录片中的模式是不相同的,例如观察型纪录片当中也存在有祭祀行为,这是一种仪式化的行为,但它对于影片的整个结构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单纯的予以记录,反观参与式纪录片,我们可以创作者把自己置身于仪式性元素与活动之中,参与改造和创造新的社会以及社会秩序,这是参与式纪录片中的仪式化元素与其它纪录片中的仪式化元素区别开来的重要保障和证明。因而仪式化元素在参与式纪录片中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翔. 用纪录片改造世界-参与式纪录片研究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周文,刘丛倩. 参与的影响-参与式纪录片《海豚湾》启示录 中国电视,2010.
[3]阚羽佳. 参与式纪录片与传统式纪录片的比较初探 中国传媒科技 2014.
[4]宁波. 选秀类真人秀节目艺术化传播研究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5]杨晓云;孙勒 综艺晚会类节目的仪式性特征及体现 青年记者 2015.
[6]晏青. 仪式化生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面向与表征模式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