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长的角度解读《潘多拉的盒子》

2018-04-26 10:27薛娟侠张卫娣
青年文学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希望

薛娟侠 张卫娣

摘 要:《潘多拉的盒子》是太宰治写于战后的第一篇作品,延续了中期作品健康、明快的风格。主人公云雀,以战争的结束为转折点,在这个“健康道场”,通过与周围人的交往,与他们一起慢慢抛掉伪装,最终展现了人性最透明的一面。他们对战后初期的日本表现出了隐隐的期待,这也是太宰治在战后对日本怀有的期待。

关键词:潘多拉的盒子;太宰治;希望;新男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02

一、“新男性”的诞生

主人公小柴利助,在进入“健康道场”之前,是一个有着“极其痛苦的回忆”的男青年。由于身体患病的原因,他不得不中途退学回家。找不到自我生存价值和意义的青年,对自己无用的身体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每天在田里进行着超负荷的劳动。直到有天咯血之后,自觉时日不多,打算以农民的身份告别这个世界时,转机降临了。这不仅是主人公个人的人生转机,可以说是整个日本国民的转机。“是那一天哟,是那一天的正午,用宛如奇迹般的天籁之声哭泣着说道歉的那个时刻”。这是在1945年8月15日正午时分,裕仁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正是这个时刻,发生了这件事,主人公觉得自己“好像踏入了另外一个世界,登上了一艘摇摇晃晃的大船,等我猛然间恢复意识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我了。”这艘大船就是新时代下的日本,主人公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这艘大船,抛开了之前所有的伪装,告别迂腐的装腔作势,来到了这所“不同寻常”的医院。

二、“新男性”与周围人物的成长

在“健康道场”,主人公成为了一只“云雀”,在这个宛若新时代的“日本乌托邦”之地,这只云雀接触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男性,经历了对女性的了解和认知,重新认识了自由主义思想,逐渐成为了真正的“新男性”。对小竹和小麻,从最初的牵牵绊绊,到最终的三人失恋的结局,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得以成长。小麻不再虚荣,小竹不再掩饰自己的心意,主人公最终心情归于平静。对于同室的病友,随着了解的深入也渐渐发现了他们的可爱之处。从“活惚舞”对待俳句的态度,捕捉到了艺术和民众的关系,认为艺术不应该脱离民众。希望诗人“花宵先生”能写出轻快而又干净的诗作,用真实的作品来引导年轻人做出困境。对于“压缩饼干”逐渐抛弃装模作样的做法,给予他肯定的赞美。从“笔头草”写给小麻的来信中,读出了成年人愚蠢而又天真的一面。尤其对于新时代,认为松尾芭蕉在晚年谋求的“平易轻松”就是“新男性”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这部小说中,小竹就是主人公眼中的完美女性。相对于小麻来说,小竹可以说是上层社会女性的代表。在主人公的眼中,笑脸,工作周到细致,有种独立于其他女性的疏远、孤独的气质,把她塑造成了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女性。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主人公慢慢地对小竹改观。从最初在工作上的“信赖”,到后来看到小竹努力工作的身影而产生的“尊敬”之情,再到她对勤杂人员毫不掩饰的问候产生的“佩服”之情,对女性同事的爱美之心的理解而表现出的“可爱”一面,自此,小竹完全上升到了“值得尊敬的女神”的高度,主人公把她夸赞为“日本可以在世界上備受赞誉的唯一宝物”。主人公与小竹虽有着相互爱慕之情,但却因为场长向小竹父亲的提亲,两人不得不放下彼此的爱意。以一句“忍耐啊”平息了心中的苦闷,以轻松平静的心态继续前行。

小麻,比起小竹来显得更为普通出身的年轻女性。“虽不是美女,但异常可爱”。工作上比小竹显得要笨拙,但总是保持着一副开朗的模样;有着普通女孩的虚荣心,但也有着自己的自尊心。主人公对这样的女性,从最初的被吸引,到后来“笔头草来信”事件发生后发出的“愚蠢”“下流”的评价。主人公最终得出小麻“没有教养”,本质上是个“卑鄙恶劣”的人,甚至也同意了 “她的母亲不行”这种观点。但是这样的女性在主人公的眼中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女性,而是可以成为“同伴”的女性。她不仅经历了战争的苦恼,也经历了生活中各种苦痛的重重洗礼,最终成为了没有欲望,拥有透明的美的女性,成为了主人公的“伙伴”,去掉了各种多余的装饰,以一种诚实的姿态与主人公同行。

和主人公“云雀”同住一室的“越后狮子”,也就是后来被人认出来的著名诗人花宵先生,他代表着日本传统的文学家。从小竹的良好教养推测她的母亲“肯定是个能干的女人”;而从小麻的大大咧咧的行为就断言“那孩子的母亲不好”这些言论就可以看出,这位传统的诗人还保留着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女性评价标准。对当时社会上以诗人为代表的艺术家 “装模作样”地随意篡改古人作品意思加以玩弄的、所谓“现在的新发明”嗤之以鼻。认为“自由思想家”应该与时俱进,倡导当下应该倡导的事情。然而对于目前确切的要倡导什么,却提出了守旧的“天皇陛下万岁”的不合时宜的呼喊。在以主人公为代表的年轻人的渴望中,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新时代指引着年轻人,告诫年轻人献身的真正含义绝不是因胡乱的绝望而自杀,而是把自己的生命在最华丽的时候长久地保持下去。从隐姓埋名,到最终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不正是一种成长吗?

另一位室友木下清七,绰号“活惚舞”, 他是一位泥瓦匠,可以看做是劳动者的代表。有着普通人的爱国之心,但也着俗气的虚荣心。以“压缩饼干”的语气不善为借口,用吵架的方式表达了对知识分子趾高气昂的不满,表达了作为劳动人民应该被一视同仁,追求 “平等”的心愿。齐心协力地和众人一起创作俳句,虽然在别人看来有剽窃的行为,但却单纯而又毫无恶意。他对待艺术和民众的关系这种态度,代表了战后普通民众的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对年轻的美国士兵做出的送梨子的无意之举之后的反应,既体现了人类的本性,也反应出了普通民众对于战后时局的迷茫。总的来说,这位劳动者是一位坦率之人,不伪装自己,对新思想和新时代也抱有一定的期待,并有付诸实践的勇气,可以看做是主人公的同伴。

须川五郎,绰号“压缩饼干”,可以看做是年轻的大学生的代表。在他身上,主人公最初的印象就是“装腔作势”。为了面子在助手们面前炫耀英语,而且对待劳动者代表“活惚舞”的态度 ,体现了他死板、装模作样的一面,但是从他主动求和来看,他也有着可取的一面。在面临着有可能被拉出去当英语翻译的困境面前,抛弃了以往的虚荣心,主动向主人公求教英语。对“自由思想”的理解很肤浅,对政治上的事一窍不通。在代表文学界权威的“越后狮子”的影响下,加深了“自由思想”的理解。作为战后新生力量的代表,“压缩饼干”最终抛弃了装腔作势,融入团体,真诚地向学者请教,这也是一种成长。

从以上的这些人物成长过程,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是一群给读者以向上力量的人们。在“健康道场”这个乌托邦里,似乎人们都逐渐抛弃了自己丑陋的一面,最终成长为一群不伪装、不装模作样的清爽的好人。主人公对众人从最初的片面了解,到一步步揭开蒙在他们身上的多余的伪装与装饰,使他们最终成为了具有透明、诚实美德的新时代的男性和女性。

三、新男性的未来

在小说的最终,主人公云雀自主动摘掉了“新男人”的标签,“我的四周也应该和我一样变得明亮起来”,“这条路通往哪儿?”,“虽然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据说延伸出去的方向有太阳照耀”,这一连串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看起来似乎美好的结局。然而实际情况是如何的呢?我们都知道,《潘多拉的盒子》是太宰治中期作品的最后一部作品,延续了中期作品一贯的健康、明快风格。此后,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战后混乱社会的绝望感。也就是说,《潘多拉的盒子》里主人公所追求的那种“平易轻松”的境界最终还是没能实现,也就是太宰治对于战后的日本新时代的期待最终以落空而告终。但这部作品所反映出的那种失去一切后还能对未来抱有一定希望的积极态度,应该代表了战后一部分民众的心声,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着处于迷茫和痛苦的日本民众。

参考文献:

[1](日)太宰治.潘多拉的盒子[M].李月婷等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2]王秀娟.太宰治·文学的假面——以中期作品为中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3]三好行雄.太宰治必携[M].学灯社.1988.

[4]太宰治.太宰治全集9[M].筑摩书房.1982.

猜你喜欢
希望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
前方有个叫“希望”的灯塔
试论中职教育要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
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黑土评剧迎来希望的春天
雾霾背后的一点“希望”
“希望”促民族教育 文化育国家栋梁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团体心理辅导初探
韩四成国民寄“希望”于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