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诗 曾宇尘 吴连希 李正兰
疟疾是由按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国卫生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 年) 》,提出到2020 年要在中国范围内消除疟疾[2]。湖北省疟防的工作重点与全国一致,由控制阶段走向清除阶段。为了解武汉市江汉区居民对疟疾防控知识知晓情况,评价疟疾防控措施和宣传效果,笔者于2016年7月—10月参与江汉区疾控中心对武汉市江汉区居民疟疾防控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2016年7月期间在武汉市江汉区13个社区居住满6个月的居民,每个中心抽样200人,年龄分为“20~30岁”、“31~40岁” 、“41~50岁” 、“51~60岁”及 “60岁以上”5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40人,共发放调查问卷2 600份。
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个人信息和疟疾防治知识的现状,如疟疾传播途径、疟疾主要症状、恶性疟能否直接威胁生命、得了疟疾怎么办、怎样预防疟疾等共5条目。评分标准为5个条目中回答正确3项为知晓。调查人员对至少20%的问卷进行交叉检查和复核。
在2 600份调查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2 525份,有效应答率为97.11%。调查居民中男1 230人,占48.71%,女性1 295人,占51.28%,性别比为1∶1.05; 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三个层次; 年龄组以“20~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及 “60岁以上”5个组,户口分为城市和农村户籍居民。
江汉区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3.67%,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年龄组等居民的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除“恶性疟能直接威胁生命”和“怎样预防疟疾”知晓率较低,其他三项均高于行动计划中 2015年一二类地区居民疟疾防控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的要求,详见表2。
表1 武汉市江汉区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n)
表2 武汉市江汉区居民对疟疾防治知识各题正确应答情况 (n=2525)
疟疾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人群普遍易感的寄生虫病。目前疟疾的危害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消除,各地区疟疾再流行潜在威胁依然是监测工作的重点[3]。我国于2010年制订并启动了国家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国实现消除目标[4]。湖北省积极开展对社区居民疟疾防治知识摸底调查,掌握辖区内居民对疟疾疾病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疟疾防治知识可增强居民自我保护,提高居民防治疟疾的参与性,提高防治效果,区域居民对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的高低在消除疟疾行动中可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5]。
调查显示,武汉市江汉区居民对疟疾防控知识知晓率为83.67%,高于《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中,到2015年一二类地区居民疟疾防控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的要求。近年来湖北省的疟疾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年发病率较低[6],从2010—2014年湖北省疟疾流行特征来看,湖北省本地感染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消除疟疾工作初见成效,2013、2014年全省连续2年无本地病例报告[7]。这与当地居民对疟疾防控关注程度和对疟疾防控相关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有密切关系。调查发现男性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年龄和文化程度不同的居民知晓率等有明显差异,这与他们对疟疾防控知识的关注程度、理解程度和接受教育方式等不同有关。也可能与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曾经接触过疟疾病例以及接受宣传频次相似有关。所以提示今后宣传应采用多种方式,使用图像或影音资料,内容应通俗易懂,还可组织社区内家庭留守女性、老人现场图文施教等方式,让更多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能够了解和掌握疟疾防控知识,提高其防病意识。
本次调查疟疾知晓的内容为传播途径、主要症状、恶性疟直接威胁生命、得了疟疾怎么办和怎样预防疟疾等5个方面,只有76.24%的居民调查对象知晓恶性疟直接威胁生命的严重后果,79.96%调查对象知晓怎样预防疟疾,均低于到2015年一二类地区居民疟疾防控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的要求。可能因近年来武汉市本地病例逐渐减少,主要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且病例也不多见,缺少相关接触和了解,同时与外出劳务、商务和旅行短期前往人员的健康教育、普及疟疾防控科普知识不全有关[8]。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露宿,提倡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减少蚊虫叮咬机会,全面提高预防疟疾效果[9]。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武汉市江汉区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刚刚达到计划行动目标值,且存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等差异。调查对象中不同年龄组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年龄组知晓率较高,这与吴成果等[10]报道的调查结果不同,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随着疟疾发病率不断降低,人们对疟疾的防治意识也会日渐淡漠,防治知识知晓率也会逐渐降低;且由于交通便利,我国去高疟区非洲的工作人员、旅游者、外交使者增多;而我国高疟区也可能发生疟疾复燃[11];现在的年轻医生多未见过疟疾,不识此病,备抗疟药不足;以及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较薄弱等,将给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带来困难。目前,应继续加强多机构和部门协调合作,全面落实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疟疾防控知识,最终实现《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目标。
[1] WORLD HEALTH ORANIZATION.World malaria report 2015[R].WHO,2015.
[2] 卫生部.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S].北京:卫生部,2010.
[3] 邓积广,余水兰.百色市2008—2014年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6,16(2):145-148.
[4] 汤林华.中国的疟疾:从控制走向消除[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9,36(5):258-265.
[5] 张性益.我国疟疾现状及防治[J].应用预防医学,2008,14(S2):13-16.
[6] 肖 林.湖北省荆州市2006—2015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6,16(4): 403-405.
[7] 夏 菁,蔡顺祥,林 文,等.2013年湖北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27(2):186-188.
[8] 李正兰,刘静诗,罗西贝,等.ACL-8000血细胞分析仪流水线技术联合染色体镜检对疟疾筛查与诊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院,2017,17(1):131-133.
[9] 王福春.靖西市消除疟疾后疟疾监测的必要性与措施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 (5):776-777.
[10] 吴成果,罗兴建,罗 飞,等.重庆市当地人群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现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4):472-474.
[11] 靳士英.屠呦呦研发青蒿素治疟获诺贝尔奖的省思[J].现代医院,2015,1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