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玲
摘要: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发展的速度决定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程度,为了促使企业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及人民,确保其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就要在企业内部实施党建工作,并将两学一做更好的融入其中,不仅能够将我党的工作作风引入企业管理中,还可将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促使企业能够紧跟我党的领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两学一做;企业党建;党建工作
1.两学一做的相关概论
2016年2月党中央提出了两学一做教育方针,其中两学分为:对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及行为规范进行学习;对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系列讲话进行学习。一做为:基于两学的前提下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当前两学一做在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并在企业党建工作中逐渐的盛行起来,其不仅能够准确的概括我党学习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能够确保各个企业党建工作的统一性、协调性。
在企业党建过程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方针,是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党员深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党内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拓展,并将其作为企业终身学习的一种教育对策。同时各级党委必须要对两学一做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一个充分地了解,继而通过两学一做将从严治党的政策方针不断地深入基层,继而有效的保持我党发展的先进性、纯洁性。
2.两学一做在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开展党建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尤其是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果没有获得我党的支持和领导,就难以顺利的度过改革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为此在企业内部开展党建工作,不仅能够巩固我党的绝对领导位置,还能有效的增强我党的核心作用。现阶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开始走下坡路,在岗位中不自觉、不作为、不负责,不仅贪污腐败、中饱私囊,而且私生活混乱,严重的偏离了我党的我党的要求和原则,不仅损坏了我党的光辉形象,而且还削弱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而在企业党建工作中推行两学一做,不仅能够改善党员的思想观念,还能够有效的督促党员的行为,对于企业党建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在党组织内部要求党员积极学习党章,对于企业工作作风进行整顿发挥规范作用;在党组织内部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讲话,对于企业党员的党性的建设发挥指导作用;在党建工作中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对于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发挥促进作用。
2.在企业党建工作中融入两学一做
(1)积极学习党章党规,加快企业党建工作
在企业内部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党规,确保企业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与生活作风进行建设。在企业党建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党员思想、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建设,通过对党组织进行党章党规的学习教育,可将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保守、纪律涣散、作风不良等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并将其结合党章党规进行详细的分析,而通过对党章党规的学习能够将避免党员的思想、行为偏离轨道,使其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身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并始终将我党的使命放在首位,主动、认真进行党规党章的学习,且将各项规范要求都能够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从而积极推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
(2)有效开展两学一做,强化党组织的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要求所有党员能够严格遵守“两学一做”的教育方针,如此不仅能够强化党组织在企业内部的影响力,使其能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规范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企业党组织要将所有的党员凝聚起来,并将“两学一做”的教育任务落到实处,将我党的光辉形象深深的印入每个企业党员的心中,从而通过“两学一做”的效用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企业党建过程中要强化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其不仅决定着我党在企业内部所处的位置,还对我党执政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地促进意义。
(3)推行两学一做,促进党员队伍的建设
党员是党组织建设的基础要素,也是党建工作开展的主体,而基础是否坚固关键取决于党员队伍的建设。当前在企业党建工作中,组建一批精炼的、优秀的党员队伍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節,为此必须要将两学一做的教育方针融入其中,期望每个党员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学习党规党章、习主席的讲话,能够将我党的要求铭记于心,从而做好一个党员。这样将所有的合格的党员凝聚起来就能够形成一个能量巨大的组织,从而在企业发展中始终走在最前方,团结一致推动企业迈向新的台阶。
结束语:
当前部分企业的党建工作存在诸多的弊端,有的党组织建设不够完善,有的党组织作用不够凸显,部分党员干部在企业中的监督权、话语权难以实现,为了提升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效用,确保其至企业中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必须要积极开展党建工作,通过“两学一做”的教育方针,使得党员能够深刻意识到党组织在企业的领导使命。
参考文献
[1]杨洋. 试论“两学一做”对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J]. 中国经贸,2016(12):126-126.
[2]任健楠. 浅析"两学一做"在电力企业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J]. 企业文化旬刊,2016(11):78-79.
(作者单位: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