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参考答案

2018-04-25 10:57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笛声长笛示例

文学类文本阅读

河南省卷《父亲的长笛》阅读 1.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4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①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了笛声的扩散、飘扬);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③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4分。第①、②点一点1分。第③点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①正面(直接)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悠扬清脆(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悠扬)。②侧面(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她的”心理:①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②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2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父亲的心理:①为女儿的理解、体贴而欣慰;②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2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4.①从情节看,通过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疑问;又是通过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③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4分。第①点2分,第②、③点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江苏南京市卷《儿歌》阅读 1.雷阵雨时,妈妈抱着孩子在屋里唱儿歌 几场好雨后,孩子们玩蜗牛时唱儿歌(4分) 2.对儿歌的喜爱,对充满童趣的幼时生活的怀念,对老北京风俗的留恋。(3分) 3.[示例]甲处的语言文白相间,描绘了夏雨忽至时的场景,与孩子们玩耍时活泼轻快的情形相映成趣;乙处连用了两个相关的比喻。表现了雷阵雨中小院的安稳和小屋的摇撼,烘托出妈妈唱儿歌时的安详气氛:丙处多用叠词,表现了雨后小院花草的自然清新,富有画面感,使下文中蜗牛的形象显得更加可爱。(6分)

浙江宁波市卷《帽子》阅读 1.十排的先生在剧场被九排的女士的帽子挡住了视线;十排的先生被剧场其他人(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后排众人)指责;十排的先生陷入尴尬之时,九排的女士为他解围。(3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②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③暗示剧场观众的“表演”即将开始。(4分。要点①1分,要点②1分,要点③2分。意思相近即可。) 3.作者这样安排,能凸显当时你一言我一语人多嘴杂的情景;一句一段,是呵斥,是指责,展现了当时群情激愤的场面。(4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4.(本题6分,分层赋分。)第一层:[示例一]九排的女士是自私自利者,因为她在剧场不摘高帽子,影响别人看戏。 [示例二]十排的先生是自私自利者,因为他让九排的女士偏头,不顾及旁人,只顾自己。(仅从单个人角度回答,思维结构单一。1~2分。) 第二层:[示例]九排的女士是自私自利者,因为她在剧场不摘高帽子,影响别人看戏。十排的先生也是自私自利者,因为他让九排的女士偏头,不顾及旁人,只顾自己。十排的另一位先生也是自私自利者,因为他站起来,影响了他人看戏。(从多个人角度回答,但没有形成关联。3~4分。) 第三层:[示例]九排的女士反复说别人自私自利,确实是实情,他们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其实九排的女士更自私自利。小说中所有的人都无名无姓,这种泛指让我们明白,小说中的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者,他们是同一类人——由看戏的观众变成了演戏的演员,演出了一幕自私自利的讽刺剧。(从多个人角度回答,且形成关联。5~6分。)

重庆市A卷《拾荒》阅读 1.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捐建学校,拾荒依旧(4分。每空2分,句式不合要求扣1分。) 2.[示例]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来回报社会。(4分。无权占为己有,1分;批评儿子、儿媳,1分;回报社会或修建教学楼,2分。) 3.[示例一]动作描写。通过对王婆婆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写(答成“运用动词咬、撕、揭”也可),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和对这笔钱的不舍,表现了王婆婆的善良、仁爱。 [示例二]细节描写。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的来之不易和她对钱的珍视。 [示例三]比喻。将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的过程比作“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表现了王婆婆对这笔钱的不舍。(4分) 4.第②、⑧段详细描述了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更充分地展示了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而在第⑩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對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4分) 5.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正确的金钱观”“纯真”);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5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5分。)

天津市卷《片片蝶衣生》阅读 1.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4分)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3分) 3.C E(4分)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赏和追求。(4分)

陕西省卷《最美的化学反应》阅读 1.初中时,喜欢化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一高中时,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前些年,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现在,参加业余魔术选拔赛。(2分) 2.①“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将秋明的人生阶段串联起来;②“我”是秋明人生经历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来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③直接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利于塑造秋明的人物形象。(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3.(1)“笑”表现了秋明给“我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到“我们”惊讶的表现时内心的高兴和得意。(2分) (2)“笑”表现了秋明回忆自己遭逢家庭变故后,化学家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2分) 4.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下文叙述秋明因家庭变故化学家梦破灭后的表现做铺垫,使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 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秋明对化学的热爱以及善于钻研、做事认真的特点。(4分,每方面2分。) 5.①上初中时,秋明给“我们”演示的化学实验很美,很有趣;②秋明没有成为化学家,却凭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资助孤残儿童读书,这种变化就像化学反应一样美丽。(4分,每点2分。)

广东省卷《笔下犹能有花开》阅读 1.①好奇 ②尴尬 ③惊叹 ④羡慕(4分。短语、短句也可以,意思对即可。) 2.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引出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③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4分。第①、②点每点1分,第③点2分。) 3.(1)“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2分) (2)“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2分) 4.明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的愿望。(5分。第一个要点1分,第二、第三个要点各2分。)

山东济宁市卷《写给女儿的一封信》《读父亲信有感》阅读1.(1)觉得好玩,并不鼓励(2)惊讶、感叹、羡慕

(3)出版第一部诗集(3分,每处1分。) 2.(1)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女儿受到鼓励之后,激发出的创作热情和才华。(2分。手法1分,分析1分。)(2)通过描写姿态、语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体贴、疼爱。(2分。姿态、语气1分,作用1分。) 3.提醒女儿道路漫长,要锲而不舍;告诫女儿要专心投入,淡泊名利;鼓励女儿心怀梦想,开拓进取。(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4.[给同学示例]两篇文章深情款款,读完之后我被这份父女之情深深打动了。父母之爱永远是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让我们认真读一读,慢慢领会吧! [给父母示例]读过两篇文章,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贾平凹父女那有趣的互动仿佛就在眼前,我立刻被这种亲密和谐的父女关系吸引了,快快让这动人的场景也出现在我们家吧!(4分。结合文章主旨作答,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议论类文本阅读

河南省卷《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阅读 1.①我们曾经对汉语有自信,但近现代以来,这种自信产生了动摇;②为了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有其独特的优点;④进入21世纪,汉语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4分,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首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和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然后,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并列举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最后,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4分。意思对即可。) 3.材料一:第④段。这则材料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可以证明“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 材料二:第①段。这则材料强调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可以证明母语“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4分,一则材料2分。意思对即可。)

黑龙江哈尔滨市卷《人当有所畏惧》 1.人当有所畏惧。(3分) 2.恃权而无恐恃器而无恐

恃书而无恐(3分) 3.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2分) 4.[示例]杨震在深夜无人知的情况下,能拒绝重金的诱惑,能够说出“四知”的话,体现了他难能可贵的廉洁自律,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或:从这件事能看出,杨震有所畏惧,有操守和原则,能严于律己、堂堂正正做人,这值得人们钦佩和学习)。(3分)

江苏连云港市卷《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 1.首先,提出“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这个问题;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文物开放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只有文物开放(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4分)2.举例论证。有力论证了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的观点。(3分) 3.①感受文化芳香,滋养时代心灵;②实现价值增值;③涵养文化自信;④形成文化观念、审美趣味;⑤发展更全面,生活更美好。(4分。答出四点即可。)

北京市卷《阅读要循序渐进》 1.读书要循序渐进(2分) 2.乙(2分) 3.[示例一]我认为第一句话有助于理解上面的文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这一观点与文章中心论点“读书需要循序渐进”相符,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随着理解的加深,会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更有助于读书者的进步,与原文论点表意一致,所以我认为第一句更有助于理解上面的文字。 [示例二]我认为第二句话有助于理解上面的文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这一观点与文章中心论点“读书需要循序渐进”相符,在循序渐进的阅读过程中,才可以在不断学习的同时不断思考所学习的内容,也才保证了我们的阅读是有收获的,反之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就会囫囵吞枣,导致阅读没有收获,所以我认为第二句更有助于理解上面的文字。(3分)

湖北襄阳市卷《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阅读 1.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2分) 2.会影响。第④、⑤段和第⑥段分别对应第⑦段中“阅读塑造丰盈的内心”“阅读给人以丰富的生活”两个分论点,且由“精神”写到“生活”,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3分) 3.不能去掉。这一组关联词是递进关系,强调了“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的重要性,使论证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3分) 4.B(2分) 5.能。事例中士兵通过阅读丰富了精神生活,重振了士气,具体论证了本文“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的觀点。(3分)

说明类文本阅读

浙江杭州市卷《“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阅读 1.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率高,超过人眼识别。(2分) 2.(1)用“围猎”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各方对个人信息的争相抢夺。(2分) (2)“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你的脸、你不同的表情等。(2分) 3.[示例]赵爷爷,不用担心,刷脸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它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以防止用照片冒充真人的行为;皱纹增多没有关系,您只要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行了。(4分) 4.刷脸技术准确、便捷,刷脸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我们要做好拥抱这个时代的准备;但刷脸的同时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让我们进入一个“弱隐私”时代,我们要提高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4分)

猜你喜欢
笛声长笛示例
长笛与圆号的咏叹
杨优秀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论长笛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虚假的话
——女高音与长笛二重奏